会计知识
一、内容提要:
1、会 计 概 述
2、会 计 假 设
3、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4、会计要素和会计恒等式
5、会计基本核算方法
6、会计报表的意义和编制要求
二、考试目的和考试要求:
本部分的考试目的是测试应考人员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考察应考人员对会计基本概念、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要素、会计基本核算方法、会计报表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本讲考试基本要求包括:
掌握:会计的涵义、目标及基本职能,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的概念,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财务分析的内容。
熟悉: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的概念,会计要素的概念,会计报表的种类及其编制方法。
解:我国会计法规体系,资产的概念、负债的概念、所有者权益的概念、收入的概念、费用的概念、利润的概念,会计帐户和会计科目,借贷计账法、会计恒等式,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会计报表概念,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三、内容辅导:
第一节会计概述
一、会计的涵义、目标及基本职能
1、会计的涵义
会计是旨在提高微观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在企事业及其他经济组织范围内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四个层次:①会计信息流通系统;②会计信息处理系统;③会计信息解释系统;④会计信息调节系统。
例题:会计是在企事业及其他经济组织范围内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 )四个层次。
a、会计信息流通系统
b、会计信息处理系统
c.会计信息解释系统
d.会计信息调节系统
e、会计核算处理系统
答案:abcd
解析:会计核算处理系统不属于会计系统层次。
2、会计的目标
会计的目标是向国家、企业内部、企业外部提供有助于实行宏观调控、优化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合理地进行投资和信贷决策、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所必须的、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反映职能、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
例题:会计的目标是向国家、企业内部、企业外部提供有助于( )所必须的、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
a、实行宏观调控
b、实行宏观调控、优化社会经济资源配置
c.合理地进行投资和信贷决策
d.加强外部经营管理
e、加强内部经营管理
答案:abce
解析:加强外部经营管理,不符合题意。
二、我国会计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会计法为中心、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为基础的法规体系。
1、会计法
会计法律是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会计法律规范。在会计领域中,属于国家法律层次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会计法规体系中最具权威、最具法律效力的法律规范。
2、会计核算制度--国家统一会计制度
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是由国家主管会计工作的行政部门--财政部以及其他相关部委制定的会计方面的规范。它包括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监督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工作管理制度等。
(1)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是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会计准则,它包括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两个层次。
1)基本会计准则。它是制订会计核算制度以及具体会计准则的依据。该准则规定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如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原则、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原则)、会计要素、各主要项目的核算原则、财务报告的基本要求等。
2)具体会计准则。具体准则是有关会计核算具体要求的准则。
(2)会计制度
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包括企业会计制度、分行业会计制度和非企业会计制度等。主要制度有《企业会计制度》、13种行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等。
例题:( )是制订会计核算制度以及具体会计准则的依据。
a、基本会计准则
b、具体会计准则
c.一般会计准则
d.特殊会计准则
答案:a
解析:基本会计准则,是制订会计核算制度以及具体会计准则的依据。
第二节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又叫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
例题(判断):会计假设又叫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
答案:对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也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会计工作的目的是反映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各个方面做出经济决策和投资决策服务。会计所要反映的总是特定的对象。
会计主体作为会计工作的基本前提之一,为日常的会计处理提供了依据。第一,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范围。会计工作中通常所讲的资产、负债的增减,收入的取得,费用的发生,都是针对特定会计主体而言的。第二,明确会计主体,才能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第三,明确会计主体,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为了真实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必须将会计主体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往往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例题:下列关于会计主体,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
b、会计主体也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
c.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
d.会计主体一定是法律主体
答案:d
解析: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影响很大。只有设定企业是持续经营的,才能进行正常的会计处理。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又称会计期间。
会计分期的目的是,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地向各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
最常见的会计期间是一年,以一年确定的会计期间称为会计年度,按年度编制的财务会计报表也称为年报。在我国,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日31日止。
例题:下列关于会计分期,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b、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不相同的期间
c、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
d、最常见的会计期间是一年
答案:b
解析: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我国,要求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是对货币计量这一会计前提的具体化。考虑到一些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多地涉及外币,同时也规定,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当然,提供给境内的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例题:( )是指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a、会计主体
b、持续经营
c.会计分期
d.货币计量
答案:d
解析:货币计量是指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三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具体包括三个方面: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以及作为对以上原则加以修正的一般原则。
一、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会计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包括所有者在内的各方面提供经济决策所需要的信息。评价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主要有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等。
1、客观性
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客观性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会计工作所提供的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的信息来源,是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各个方面做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
根据客观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工作应当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应当能够经受验证,以核实其是否真实。
2、相关性
相关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包括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相关性原则所说的相关,是指与决策相关,有助于决策,如果会计信息提供以后,对经济决策并没有什么作用,就不具有相关性。
根据相关性原则,会计工作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应当考虑各方面的信息需求,要能够满足各方面具有共性的信息需求。
3、可比性
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根据可比性原则,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应当尽量减少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余地。其次,要求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选择会计政策。
4、一贯性
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前后各期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改变。只有遵循一贯性,保持前后各期会计政策的一致性,才能对前后期间的会计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和利用。
根据一贯性原则,企业不得随意改变会计政策。一贯性原则并不意味着所选择的会计政策不能作任何变更。一般来说,在两种情况下,可以变更会计政策,一是有关法规发生变化,要求企业改变会计政策;二是改变会计政策后能够更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5、及时性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应当及时处理,及时提供。会计信息具有时效性,只有能够满足经济决策的及时需要,信息才有价值,所以为了实现会计目的,就必须遵循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原则。
根据及时性原则,要求及时收集会计数据,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应及时取得有关凭据;对会计数据及时进行处理,及时编制财务报告;将会计信息及时传递,按规定的时限提供给有关方面。
6 、明晰性
明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简明,便于理解和使用。明晰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简明、易懂,能够简单明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从而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理解、准确掌握企业的情况。
根据明晰性原则,会计记录应当准确、清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必须做到依据合法、账户对应关系清楚、文字摘要完整;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项目勾稽关系清楚、项目完整、数字准确。
例题:某单位在登记会计账簿时,做到了依据合法、账户对应关系清楚、文字摘要完整,这体现了衡量会计信息质量一般原则中的( )原则。
a.客观性
b.相关性
c.明晰性
d.一贯性
答案:c
解析:根据明晰性原则,会计记录应当准确、清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必须做到依据合法、账户对应关系清楚、文字摘要完整。
例题(判断):根据客观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答案:对
例题(判断):一贯性原则意味着所选择的会计政策不能作任何变更。( )
答案:错
解析:一贯性原则并不意味着所选择的会计政策不能作任何变更。
二、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1、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在收入和费用实际发生时进行确认,不必等到实际收到现金或者支付现金时才确认。凡在当期取得的收入或者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已经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到或已经当期支付,都不能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对应。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根据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才能更真实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经营活动的成果。
2、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将收入与对应的费用、成本进行对比,以结出损益。
配比原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将收入与对应的成本相配比,如将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相配比;二是时间配比,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时期的费用相配比,如将当期的收入与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相配比。
3 、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将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在资产处置前保持其入账价值不变。历史成本原则的依据是:成本是实际发生的,有客观依据,便于查核,也容易确定,比较可靠;历史成本数据比较容易取得。
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是指将与当期收益相关的支出计入当期的损益,将与当期以及以后多个期间的收益相关的支出计入资产的价值。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有助于正确地确认当期损益和资产的价值,保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
例题:下列关于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在收入和费用实际发生时进行确认,不必等到实际收到现金或者支付现金时才确认
b、配比原则是指将收入与对应的费用、成本进行对比,以结出损益
c.历史成本原则的依据是:成本是实际发生的,有客观依据,便于查核,也容易确定,比较可靠;历史成本数据比较容易取得
d.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只要款项已经在当期收到或已经当期支付,就应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
答案:d
解析:权责发生制原则中,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到或已经当期支付,都不能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
三、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1、谨慎原则
谨慎原则是指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应当加以合理估计。谨慎原则又称为审慎原则、保守主义。企业经营存在风险,实施谨慎原则,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实际发生之前防范风险,并化解风险,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当然,谨慎原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提取各种准备,否则,就属于谨慎原则的滥用。
2、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指在选择会计方法和程序时,要考虑经营业务本身的性质和规模,根据特定的经营业务对经营决策影响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程序。
重要性原则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关。坚持重要性原则,就能够使提供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
在评价某些项目的重要性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一般来说,应当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性质来说,当某一事项有可能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时,就属于重要项目;从数量方面说,当某一项目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
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这里所讲的形式是指法律形式,实质是指经济实质。有时,经营业务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能真实反映其实质内容。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不能仅仅根据经营业务的外在表现形式来进行核算,而要反映其经济实质。
例题:( )又称为审慎原则、保守主义。
a、谨慎原则
b、重要性原则
c.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d.形式重于实质原则
答案:a
解析:谨慎原则又称为审慎原则、保守主义。
第四节 会计要素与会计恒等式
会计要素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分类,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也是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依据。会计要素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六大类。
一、资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一个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资源,或者说物质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必要的物质条件表现为货币资金、厂房场地、机器设备、原料、材料等等。除以上的货币资金以及具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以外,资产还包括那些不具备物质形态、但有助于生产经营活动的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也包括对其他单位的投资。
资产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第二,资产都是为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即使不为企业所拥有,但也是企业所控制的。企业拥有资产,就能够排他性地从资产中获得经济利益;有些资产虽然不为企业所拥有,但是企业能够支配这些资产,同样能够排他性地从资产的使用中获得经济利益。第三,资产都是企业在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中获得的。只有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才能增加或者减少企业的资产。
按流动性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或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那些可以在一年内变现的资产,如应收账款、存货等。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变现周期往往在一年以上,所以称为长期资产或非流动资产。一般来说,流动资产所占比重越大,说明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短期投资比重越大,则支付能力越强。
按资产有无实物形态分,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传统上,通常将无形资产作狭义的理解,仅将专利、商标这些不具有物质形态、能够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资产称为无形资产。
例题:按流动性进行分类,资产可以分为( )。
a、有形资产
b、无形资产
c.流动资产
d.长期资产或非流动资产
e、一般资产
答案:cd
解析:按流动性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或非流动资产。
二、负债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如果把资产理解为企业的权利,那么,负债就可以理解为企业所承担的义务。
负债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负债是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引起的、企业当前所承担的义务。企业预期在将来要发生的交易、事项可能产生的债务不能作为负债。第二,负债将要由企业在未来某个时日加以清偿。第三,为了清偿债务,企业往往需要在将来转移资产,比如用现金偿还或者实物资产清偿,或者通过提供劳务来偿还,或同时转移资产和提供劳务偿还。也有可能将债务转为所有者权益。
按偿还期间的长短,一般将负债分为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预期在一年内到期清偿的债务属于短期债务。有些企业经营周期超过一年,这时,预期在一个经营周期内到期清偿的债务,也属于短期债务。
例题:下列关于会计要素中的负债,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果把资产理解为企业所承担的义务,那么,负债就可以理解为企业的权利
b、负债是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引起的、企业当前所承担的义务
c.负债将要由企业在未来某个时日加以清偿
d.预期在一年内到期清偿的债务属于短期债务
答案:a
解析:如果把资产理解为企业的权利,那么,负债就可以理解为企业所承担的义务。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又称之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相对于负债而言,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所有者权益不像负债那样需要偿还,除非发生减资、清算,企业不需要偿还其所有者。第二,企业清算时,负债往往优先清偿,而所有者权益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之后才返还给所有者。第三,所有者权益能够分享利润,而负债则不能参与利润的分配。所有者权益在性质上体现为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利益,在数量上也就体现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四个项目,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合称为留存收益。
例题:( )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a、所有者权益
b、负债
c.资产4 3iDS|PbQYTB'(本 文来 源于 3COME考试频道工程考试房地产估价师 htTP://WWw.reader8.com/exam/]4 3iDS|PbQYTB'
d.收入
答案:a
解析: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四、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如工商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收入。有些交易、事项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由于不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就不属于企业的收入,而作为利得。例如,出售固定资产所取得的收益就不能作为企业的收入。第二,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如增加银行存款、形成应收账款,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如以商品或劳务低偿债务;也可能同时引起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比如销售商品抵偿债务,同时收取部分现金。第三,收入将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按企业所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收入有三种来源:一是对外销售商品,通过销售商品,取得现金或者形成应收账款;二是提供劳务;三是让渡资产的使用权,主要表现为对外贷款、对外投资或者对外出租等等。
按日常活动在公司、企业所处的地位,收入还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日常活动中的主要项目,可根据企业营业执照上规定的主要业务范围确定,其他业务收入是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日常活动收入,如工业企业销售材料、提供非工业性劳务等。
例题:下列关于会计要素中的收入,说法正确的是( )。
a、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b、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c.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同时引起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
d.收入将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e、收入将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答案:ace
解析: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同时引起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
例题(判断):收入只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不可能同时引起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 )
答案:错
解析: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同时引起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
五、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费用与收入相配比,即为企业经营活动中取得的盈利。
与收入相对应,费用的特点在于:第一,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像固定资产清理损失就不是日常活动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所以属于损失;第二,费用可以表现为资产的减少,如耗用存货,也可能引起负债的增加,如负担利息,或者同时表现为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第三,费用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费用按照其与收入的关系,可以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两部分。其中,营业成本是指所销售商品的成本,或者所提供劳务的成本。营业成本按照所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在企业日常活动中所处地位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管理费用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营业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除营业成本以外的各项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财务费用是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
例题:期间费用包括( )。
a、管理费用
b、营业成本
c、营业收入
d、营业费用
e、财务费用
答案:ade
解析: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
六、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净利润为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三个项目的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之后的余额。有些补贴收入也计入利润。
营业利润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利润,为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减去有关期间费用后的余额;投资净收益是投资收益与投资损失的差额;营业外收支是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支出。
例题:下列关于会计要素中的利润,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b、净利润为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三个项目的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之后的余额c.补贴收入不计入利润d.营业利润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利润
答案:c
解析:有些补贴收入也计入利润。
七、会计恒等式
1、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数量关系
资产=权益=债权**益 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分配后
所有者权益=资产一负债
2、收入、费用与利润的数量关系
收入一费用=利润
3、六大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一费用)…………分配前
资产 费用=负债十所有者权益 收入
例题:下列的会计恒等式,不正确的是( )。
a、资产=权益=债权**益 所有者权益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c、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d、收入一费用=利润
答案:b
解析: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
第五节会计基本核算方法
我国通常将会计核算概括为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以及编制报表。
一、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其进一步分类便是会计科目。会计科目被赋予借贷双方的记录空间就是账户。账户是用以记录经济业务,整理、汇集会计数据资料,提供会计核算指标具体数据的手段。账户是按规定的会计科目开设的,以会计科目作为它的名称。会计科目与账户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分门别类地反映某一项经济内容。它们的不同点是会计科目只表明某一项经济内容,而账户则不仅反映某一项经济内容,而且还记录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化和变化后结果。会计科目按照会计要素进一步分为五类,即资产类会计科目、负债类会计科目、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成本类会计科目和损益类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经济内容的详细程度及编制会计报表的具体要求,可以分为总账科目(或称一级科目)和明细科目,分别据以开设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有时在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之间还有二级科目(或称子目、细目),据以开设二级账户。
我国会计科目一般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以会计科目表的形式加以规定。企业根据具体需要可以增补或者删减。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会计科目表,如表7-1。
例题:按照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下列属于会计科目分类的是 ( )。
a、资产类会计科目
b、负债类会计科目
c.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
d.成本类会计科目和损益类会计科目
e、处罚类会计科目
答案:abcd
解析:处罚类会计科目,不属于会计科目按照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分类。
例题(判断):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所开发的商品房尚未售出,则该商品房在该房地产开发公司的会计科目中应列入资产类科目。 ( )(2004年试题)
答案: 对
解析:作为开发产品的尚未售出的商品房,应列入资产类科目。
二、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及应用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其主要特点可以归纳如下。
(1)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借表示资产(费用)的增加或负债、权益(收入、利润)的减少;贷表示资产(费用)的减少或负债、权益(收入、利润)的增加。
(2)以会计恒等式作为记账理论依据。即以资产=负债 所有者权益为记账依据。
(3)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其记账规则。
例题:借贷记账法是以( )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a、借
b、贷
c、支
d、出
e、入
答案:ab
解析: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在借贷记账法下,是通过编制会计分录来完成记账工作的。所谓会计分录是指确定每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各账户记账的基本方法见表7-2。
例题:甲公司经批准增加注册资金,收到a企业的货币资金800 000元存入银行,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要求,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借方应填写:银行存款800000元
b、贷方应填写:银行存款800000元
c、借方应填写:实收资本a企业 800000元
d、贷方应填写:实收资本a企业 800000元
e、贷方应填写:盈余公积a企业 800000元
答案:ad
解析:a、d两项是符合题意的。
三、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我国将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概括为设置会计科目、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1 、设置会计科目
设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方法,即根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和会计目标的要求,规定分类核算的项目以便在账簿中据以开设账户、记录和积累所涉及的具体资金运动的信息。;0_Qn\=49?boeJ4Y ( 3COME考试频道 工程考试房地产估价师 );0_Qn\=49?boeJ4YhTTp://wWw.reader8.com/exam/
2、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就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时所引起的会计要素数量的增减变动, 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包括收付记账法和借贷记账法。目前我国采用的复式记账法是借贷记账法。
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填制和审核凭证是指对于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都由经办部门和有关单位填制凭证并签名盖章,所有凭证都经过会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审核,只有经过审核并确认为正确无误的凭证,才能作为记账的依据。这一程序和方法包括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和记账凭证的编制工作。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会计凭证根据填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证明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原始凭证根据取得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是由会计部门依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的,记账凭证上最重要的内容是作会计分录,指明经济业务所涉及账户名称、金额和记账方向。填制记账凭证的目的是作为登记会计账簿的直接依据。因此填制记账凭证是会计处理程序的第一个关键步骤。记账凭证按照经济业务是否涉及货币资金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种。
例题:下列关于会计凭证,表述错误的是( )。
a、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
b、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c、填制原始凭证是会计处理程序的第一个关键步骤
d、会计凭证根据填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答案:c
解析:填制记账凭证是会计处理程序的第一个关键步骤。
4、登记账簿
账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互相联系的账页所组成,并用来序时地、分类地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簿籍。账簿包括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
(1)序时账簿。主要有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2)分类账簿。分为总分类账簿和明细分类账簿。总分类账簿是按照一级科目开设,提供总括资料,只采用货币计量单位。明细分类账簿是根据某一总分类账户设置,提供详细资料,采用货币计量单位和实物计量单位记账。
(3)备查账簿。是对不属于上述两种账簿登记范围的某些备查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一种账簿。
登记账簿就是将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序时、分类地记入有关账簿。登记账簿必须以凭证为依据,并定期进行结账、对账,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完整、系统的会计数据。
5、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对象归集、计算发生的各种支出,并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通过成本计算,可以确定材料的采购成本、产品的生产成本(或制造成本)和销售成本,考核企业经济活动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正确计算盈亏。
6、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查明各种财产物资和资金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7、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主要是根据账簿记录定期编制的,概括反映某一会计主体某一时点和某一时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告文件。
例题:账簿包括 ( )。
a、序时账簿
b、分类账簿
c.汇总账簿
d.备查账簿
e、档案账簿
答案:acd
解析:账簿包括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
第六节会计报表的意义和编制要求
一、会计报表的意义和作用
会计报表是根据账簿上所记录的资料,经过整理、归类、汇总而编制的表式报告,用以概括地、系统地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情况和经营成果。会计核算中的报账,主要是通过编制会计报表来进行的。它是会计核算工作的一种专门方法。
企业必须正确、及时编制会计报表,定期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资料,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附表,通过这些从不同侧面提供信息的会计报表,有关方面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会计报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负责人通过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为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做出决策,并为企业制订发展规则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2)企业的投资者通过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可以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3)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通过企业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可以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有助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做出正确的贷款决策。
(4)政府主管部门,通过企业会计报表,可以了解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为制订产业政策,做好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是依法征收税利的主要依据。
例题:下列关于会计报表的意义和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会计报表是根据账簿上所记录的资料,经过整理、归类、汇总而编制的表式报告
b、会计核算中的报账,主要是通过编制会计凭证来进行的
c.企业的投资者通过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可以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d、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工作的一种专门方法。
答案:b
解析:会计核算中的报账,主要是通过编制会计报表来进行的。它是会计核算工作的一种专门方法。
二、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为了充分发挥会计报表的作用,保证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质量,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内容完整,数字真实
各单位编制的会计报表格式,是根据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和向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需要制定的。凡是规定应提供的报表,必须按期编报。在编制报表时,应保证内容完整,不得漏填。应该列的各项指标,不论是表内项目,或是补充资料,数字必须真实,不得任意用估计数字代替实际数字,更不许弄虚作假,任何人都不得或授意他人篡改数字。
(2)计算准确,报送及时
账簿记录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主要依据,在编制会计报表前,要做好对账和结账工作,在保证账证、账账、账实相符的前提下进行编报。客观如实反映情况是会计核算中记账、算账、报账等环节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会计报表之间,各项目之间,凡是相应关系的数字,应该计算准确,相互一致。本期报表与上期报表之间的数字应相互衔接。各个年度会计报表中各项目的内容和核算方法上如有变动,应加以说明。
例题:下列关于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在编制报表时,应保证内容完整,不得漏填
b、会计报表之间,本期报表与上期报表之间的数字应允许不一致。
c、 账簿记录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主要依据,在编制会计报表前,要做好对账和结账工作,在保证账证、账账、账实相符的前提下进行编报
d、会计报表之间,各项目之间,凡是相应关系的数字,应该计算准确,相互一致
答案:b
解析:本期报表与上期报表之间的数字应相互衔接。
三、会计报表的种类
1、按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可分为下列三类。
(1)反映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
(2)反映利润情况的会计报表,如损益表、利润分配表、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商品销售利润明细表。
(3)反映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如现金流量表。
2、按照报表编制和报送的时间分类
企业所编制的会计报表可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
月报、季报只包括最主要的会计报表,按月、季反映财务、成本的基本情况,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均属月报、季报。
年报则包括全部会计报表,以便全面地考核全年财务收支执行情况和结果。年度会计报表是总结全年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报表,所以也称为年度决算报告。
3、按照报表编制的单位分类
企业所编制的报表可分为基层报表、汇总报表和合并报表。
基层报表是由独立核算单位根据账簿编制的。
汇总报表是由上级单位根据所属单位上报的会计报表和汇总单位本身的会计报表进行综合汇总编制
合并报表以整个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以组成企业集团的母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抵消内部会计事项对合并报表的影响后,由母公司编制,以便综合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经营成果、财务状况。
例题:会计报表,按照报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包括( )。
a、资产负债表
b、 现金流量表
c.损益表、利润分配表
d.商品销售利润明细表
e、工资发放表
答案:abcd
解析:工资发放表,不属于会计报表中按照报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四、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编制方法
1、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会计报表中的一种主要报表。它是综合地反映企业一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由企业的经济资源即资产,企业的债务即负债,以及投资者对企业的所有权即所有者权益三个部分组成。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企业的经济实力、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的经营能力等情况,以及企业未来的财务趋向等方面的信息。
资产负债表是根据会计等式的原理设计的。它的左方反映资产类;它的右方反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左右两方的金额合计必定相等,保持平衡。
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所列项目,有以下几类。
(1)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减坏账准备)、存货、待摊费用等。
(2)长期投资,反映长期投资的情况。
(3)固定资产,包括固定资产(减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等。
(4)无形及递延资产,反映无形及递延资产及其他资产等。
资产负债表中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所列项目,有以下几类。
(1)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未交税金、未付利润及预提费用等。
(2)长期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3)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及未分配利润等。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主要是根据各种账簿记录编制。
例题:资产负债表是由企业的( )组成。
a、经济资源
b、资产
c、负债
d、营业外收入
e、所有者权益
答案:abce
解析:资产负债表由企业的经济资源即资产,企业的债务即负债,以及投资者对企业的所有权即所有者权益三个部分组成。
例题:下列关于资产负债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资产负债表是会计报表中的一种主要报表
b、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企业的经济实力、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的经营能力等情况,以及企业未来的财务趋向等方面的信息
c.资产负债表是根据会计不等式的原理设计的
d.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主要是根据各种账簿记录编制
答案:c
解析:资产负债表是根据会计等式的原理设计的。
2、损益表
损益表是总括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提供该期间的收入、费用、成本、利润或亏损等信息的会计报表。通过损益表,可以了解企业正常经营情况下的收支状况及获利能力;企业获得的利润总额和分配情况,可供企业负责人做出经营决策,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的参考。
损益表的内容包括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税金、销售利润及其他业务利润,以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和净利润等项目。
例题:下列不属于损益表内容的包括( )。
a、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税金、销售利润
b、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
c、负债
d、营业外支出、所得税
e、净利润
答案:abde
解析:损益表的内容包括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税金、销售利润及其他业务利润,以及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和净利润等项目。
五、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与流出情况的报表。
该表分基本部分和补充资料两个部分。
基本部分的现金分为三类,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每类又分为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以及由此相互抵减后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三类净额相加,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补充资料也分为三类,即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以及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情况。
基本部分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项目,与补充资料同一项目的金额应该相等;基本部分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项目,与补充资料同一项目的金额应该相等。
例题:下列关于现金流量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与流出情况的报表 b、现金流量表是总括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提供该期间的收入、费用、成本、利润或亏损等信息的会计报表
c.现金流量表分为基本部分和补充资料两个部分
d.基本部分的现金分为三类,即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答案:b
解析: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与流出情况的报表。
六、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利用财务报表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的分析,包括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营运能力分析。
例题:财务分析包括( )。
a、偿债能力分析
b、平衡能力分析
c.盈利能力分析
d.营运能力分析
答案:acd
解析:财务分析是利用财务报表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的分析,包括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营运能力分析。
1、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是资产负债率。
(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是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
(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是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辅助指标。速动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待摊费用等的余值。
例题:某企业2004年12月末,流动资产为540万元,流动负债为270万元。则该企业流动比率是( )。
a.40% b.50% c.200% d.250%
答案:c
2、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分析主要包括存货周转指标和应收账款周转指标分析。
(1)存货周转指标包括存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次数。
存货周转率,又叫存货周转天数,等于销货成本除以平均存货,平均存货为年
初和年末存货合计的平均数。
存货周转次数等于365天除以存货周转率。
3、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主要包括销售利税率、净资产报酬率和资本金利润率指标等。
资本金利润率=利润额/资本金总额
销售利税率=(利润总额/销售额) 100%
净资产报酬率=(利税额/平均股东权益) 100%
例题:某企业2004年的利润总额为300万元,该年度的销售额为1200万元。则该企业的销售利税率是( )。
a.10%
b.25%
c.50%
d.75%
答案:b
解析:销售利税率=(利润总额/销售额) 100%=300/1200=25%。
第四节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
一、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
1 、 建设项目决策
建设项目决策是否正确,直接关系项目建设的成败,关系工程造价的高低和投资效果的好坏。正确决策是合理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
2 、 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在项目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如下。
(1)项目合理规模
项目合理规模就是合理选择拟建设项目的生产规模或居住规模。
(2)建设标准水平
判断建设标准水平是否合理,关键是看其标准与市场需求是否相适应。
(3)建设地点
建设地点的选择包括建设地区的选择和具体建设地点的选择。
3 、 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方法
(1)可行性研究(详见《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
(2)建设项目投资估算与财务评价(详见《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
例题:在项目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包括( )。
a、项目合理规模 b、建设标准水平 c.建设地点 d.建设时间
答案:abc
二、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
1、 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
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主要包括在总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和工艺设计三个阶段中。
(1)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设计中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包括占地面积、功能分区、运输方式。
(2)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主要有平面形状、流通空间、建筑层高、建筑物层数、柱网布置、建筑物的体积与面积、建筑结构等。
(3)工艺设计
这主要涉及生产型建设项目中的工艺流程和生产技术设计。
2 、 设计方案评价
(1)设计方案评价原则
1)经济合理性与技术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
技术和经济是一对永远无法满足的矛盾,需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矛盾。一般来说,这个原则就是要在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
2)考虑项目全寿命费用的原则
项目全寿命包括项目建设过程和使用过程两部分。项目全寿命费用包括建设过程的投资成本。坚持考虑项目全寿命费用的原则,就是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要兼顾建设过程和使用过程,力求项目全寿命费用最低。
3)近期与远期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建设项目设计要求不仅要满足眼前或者短时间内的要求,还应该满足项目的未来需要。
(2)设计方案评价指标
1)工业建筑设计评价指标
工业建筑设计包括总平面设计、工艺设计和建筑设计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部分组成。其中总平面设计的评价指标有建筑密度、土地利用系数、工程量指标和经济指标。在工业建筑设计中,工艺设计是工程设计的核心,其评价指标包括净现值、净年值、内部收益率、差额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建筑设计评价指标包括单位面积造价、建筑物周长与建筑面积比、厂房展开面积、厂房有效面积与建筑面积比和工程全寿命成本。
2)民用建筑设计评价指标
民用建筑设计要坚持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其中居住建筑设计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平面系数、建筑周长指标、建筑体积指标、平均每户建筑面积,户型比。公共建筑设计的评价指标有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使用面积、辅助面积、有效面积、平面系数、建筑体积、单位指标(㎡/人、㎡/座、㎡/床等)。
3)居住小区设计评价指标
居住小区设计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建筑毛密度、居住建筑净密度、居住面积密度、居住建筑面积密度、人口毛密度、人口净密度、绿化比率等。
(3)设计方案评价方法
投资评价的主要方法包括静态评价指标评价法和动态评价指标评价法,这些内容在《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中已经涉及,这里不做详细论述。
例题(判断):1、民用建筑设计要坚持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
答案:对
2、坚持考虑项目全寿命费用的原则,就是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要兼顾建设过程和使用过程,力求项目全寿命费用最高。( )
答案:错
3 、 限额设计
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设计任务书批准的投资估算进行初步设计,按照初步设计概算造价进行施工图设计,按照施工图预算造价对施工图设计的各个专业设计文件做出决策。限额设计是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措施。
4 、 设计概算的编制与审查
(1)设计概算的含义
设计概算采用两阶段设计的建设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必须编制设计概算;采用三阶段设计的建设项目,技术设计阶段必须编制修正概算。
(2)设计概算的内容
设计概算可以分为单位工程概算、单项工程综合概算和建设项目总概算三级。
(3)设计概算的编制方法
1)单位工程概算的编制
单位工程概算一般采用扩大单价法(概算定额编制法)进行编制,并以此作为控制该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的依据。下面介绍采用概算定额编制土建工程概算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a)根据图纸、概算定额及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
(b)根据工程量和概算定额的基价计算直接费。
(c)计算间接费、利润和税金。
(d)将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相加得出土建工程概算价值。
(e)将概算价值除以建筑面积得出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
(f)对主要材料用量进行分析,一般土建工程只计算钢材(钢筋和型材)、水泥和木材。
(2)单项工程综合概算的编制
单项工程综合概算是根据单项工程内务单位工程概算(土建工程、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等)和工器具购置费汇总而成的。
单项工程综合概算的内容,一般包括编制说明和综合概算表。
(3)建设项目总概算的编制
建设项目总概算是根据该项目所包括的各单项工程的综合概算,与该项目有关的其他工程费用,以及预备费等三部分编制而成的。
建设项目总概算的内容,一般包括编制说明和总概算表。
总概算表主要由工程项目费用和其他工程费用两大部分组成。
例题(判断):1、限额设计是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重要环节和关键措施。( )
答案:对
2、单位工程概算一般采用缩小单价法进行编制,并以此作为控制该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的依据。( )
答案:错
5 、 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与审查
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是确定单位工程及单项工程造价的技术经济文件。它是在施工图设计完成后,根据施工图纸、预算定额、取费标准和材料价格等进行编制的。它的估算精度高于设计概算,是指导工程施工和控制工程成本的重要依据,也是工程招标标底编制的基础。
单位工程预算价格的确定:将分部工程直接费汇总,可求出单位工程项目直接费。再以此直接费为基础,按以下程序即可得出单位工程预算造价。
1)计算单位定额直接费
单位定额直接费=单位项目直接费 人工费调整 机械费调整
2)计算其他直接费
单位工程其他直接费=单位工程定额直接费x其他直接费费率
式中,其他直接费费率与工程地点、工程类别以及承接工程的企业级别有关。
3)计算现场经费
现场经费依据地方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规定的现场经费率用下式计算:
单位工程预算现场经费=单位工程直接费x现场经费率
4)计算单位工程预算直接费
单位工程预算直接费=单位工程定额直接费 其他直接费 现场经费
5)计算单位工程间接费
单位工程预算间接费=单位工程预算直接费x间接费率
间接费率的取值与工程类别、企业性质有关。
6)计算单位工程计划利润
单位工程计划利润=(单位工程预算直接费 单位工程预算间接费)x计划利润率
式中,计划利润率与工程类别、企业性质有关。
7)计算单位工程含税造价
单位工程含税造价=(单位工程直接费 间接费 计划利润 价差)x(工 税率) 产品构件增殖税
式中,税率依据当地政府和国家有关规定计取。
(4)单项工程预算价格的确定
单项工程的预算价格是根据该单项工程内务单位工程的预算价格和工器具购置费汇总得出的。若该单项工程是某个建设项目中的唯一项目,则该单项工程的预算价格还应包括与其有关的其他工程费用。
例题(判断):1、其他直接费费率与工程地点、工程类别以及承接工程的企业级别有关。( )
答案:对
2、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的估算精度低于设计概算。( )
答案:错
三、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
1 、 工程变更
工程变更就是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与招标投标时的工程情况发生的变化。工程变更包括工程量变更、工程项目变更、进度计划的变更和施工条件的变更的等。从变更的重要性来讲,工程变更分为设计变更和其他变更。
能够构成设计变更的事项包括:更改有关部分的标高、基线、位置和尺寸;增减合同中约定的工程量;改变有关工程的施工时间和顺序;其他有关工程变更需要的附加工作。
设计变更发生以后,承包人应该在工程设计变更确定后14日内,提出变更工程价款的报告,经工程师确认后调整合同价款。承包人在确定变更后14日内不向工程师提出变更工程价款报告的,视为该项设计变更不涉及合同价款的变更。工程师应该在收到变更合同价款报告后7日内予以确认。如无正当理由工程师在报告送达之日起14日后变更合同价款报告自动生效。
变更合同价款的确定方法包括。
(1)合同中已有适用于变更工程的价格,按照合同已有的价格计算变更合同价款。
(2)合同中只有类似变更工程的价格,可以参照此类似价格确定变更价格,计算变更合同价款。
(3)合同中没有适用或类似变更合同的价格,由承包人提出适当的变更价格,经工程师确认后执行。
例题:从变更的重要性来讲,工程变更分为( )。
a、设计变更 b、 其他变更 c.进度计划的变更 d.施工条件的变更
答案:ab
2 、 工程索赔
(1)工程索赔的概念
工程索赔包括承包人向发包人的索赔和发包人向承包人的索赔,所以工程索赔是双向的。
(2)工程索赔的原因
发生工程索赔的原因包括:
1)当事人违约:当事人违约通常为当事人,包括承包人和发包人,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
2)不可抗力事件:不可抗力包括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两大类。自然事件主要是不利的自然条件和客观障碍。社会事件包括国家政策、法令的变更,战争等。
3)合同缺陷:合同缺陷是指合同文件规定的不严谨,甚至可能出现矛盾,以及合同中存在遗漏和错误。Qfu9:cNP|h|O_k {{W(此_资_料_转_贴_于_学_习_网_工程考试_房地产估价师]hTtP://wWw.reader8.com/exam/Qfu9:cNP|h|O_k {{W
4)合同变更:合同变更包括设计变更、施工方法变更、追加或者取消某些工作、合同其他规定的变更等。
5)工程师指令:工程师指令也经常是造成索赔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工程师指令承包人变更材料、采取某项措施、加速施工速度、进行某项工作等等。
6)其他第三方原因:即与工程有关的第三方的问题引起的对本工程的不利响。
(3)工程索赔的分类
按照索赔的合同依据可以将工程索赔分为合同申明示的索赔和合同中默示的索赔。
按照索赔的目的可以将工程索赔分为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
按照索赔事件的性质可以将工程索赔分为工程延误索赔、工程变更索赔、合同被迫终止的索赔、工程加速索赔、例外事件和不可预见因素索赔以及其他如货币贬值、汇率变化、物价变化、工资上涨、政策法令变化等索赔。
3 、 工程价款结算
在我国,经常采取的工程价款结算方式有:按月结算、竣工后一次结算、分段结算、目标结算、结算双方约定的其他结算方式。
例题:下列属于发生工程索赔的原因的包括( )。
a、当事人违约 b、其他第三方原因 c.合同缺陷 d.合同变更
答案: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