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会考试 > 会计职称 > 复习指导 >

2008年中级会计考试会计实务冲刺班讲义

2008-10-05 
第 一 章 总 论   考情分析:  2008年考试的要求,明确今年考试的题型、题量、题目的难度 ...

第 一 章 总 论

  考情分析:
  2008年考试的要求,明确今年考试的题型、题量、题目的难度以及命题的原则。中级近几年的考试难度并不是很高,估计今年的难度与去年的难度应该是大体相当。题型也应和以往年度也是持平的。
  单选题 15个 15分
  多选题 10个 20分
  判断题 10个 10分
  计算题 2个 22分
  综合题 2个 33分
  从考试的内容来看,客观题主要考的是一些基础的知识,计算题和综合题虽然有一定的综合性,但是,计算题相对来说综合性还是较低一些,综合题的综合性比较高,所以希望大家讲我们今天所强调的知识点掌握好。
  命题的原则:全面考核、重点突出、综合性较强。
  全面考核:书上的20章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有所涉及。
  重点突出:重点地章节、重要的知识点,即使在2007年已经考过大题,我们今年的考试当中仍然是会继续考察,如: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前期差错更正等。
  综合性强:尤其体现在我们综合题上面,往往是多章节的、多个知识点在一起融会贯通。

第一章 总 论


  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具体八个要求。应重点把握: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和谨慎性。

  二、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1.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重点把握资产的特征。
  2.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重点把握收入的特征和利润的构成。

第 二 章 存 货

  一、存货的初始计量
  1.外购的存货
  存货的采购成本即为存货的初始入账价值,采购成本确定后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如果发生定额内损耗,计入采购存货的总成本,增加实际入库的单位的采购成本;
  ②采购过程中发生的短缺或损失,从销货方或运输方得到的补偿,应冲减采购成本;
  ③采购过程中发生的非正常原因或不明原因的损失,要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查明原因后再做处理。
  2.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
存货的成本包括耗用材料的实际成本、加工费及运费、相关的税金。相关的税金主要是增值税和消费税。增值税进项税一般纳税人不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小规模纳税人的进项税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
  对于由受托方代扣代缴的消费税,收回委托加工物资直接出售,消费税要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中;收回加工物资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消费税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借方,不计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
  3.投资者投入的存货
按照投资各方协议的价值作为取得存货的入账价值,该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二、存货期末计量
  1.计量的原则——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
  2.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核心问题: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如果是持有以备出售的产品,有合同部分按照合同价格减预计销售税费确定可变现净值,对于无合同部分,按照市场价格减预计销售税费计算可变现净值;
  对于持有的材料,以备出售的,计算原则与产品一致,无合同部分可变现净值为销售价格减去预计销售税费;对于需要加工后再出售的,要以其生产产品的价格为基础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及预计销售税费计算可变现净值。
  在判断材料是否发生可变现净值时,要先判断其生产的产品是否发生减值,如果产品发生了减值,则材料肯定也发生减值;如果产品没有发生减值,则材料也就不会发生减值。
  3.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计提、转回和结转
  ①计提:存货发生减值时,本期应补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成本-可变现净值)-已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如果计算结果为正数,就是应该补提数;如果是辅助则表示要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
  ②转回:转回的金额要以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为限;如果存货以前所计提跌价准备的因素消失了,则要将原计提跌价准备转回。
  ③结转;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存货,当存货出售时,要同时结转存货跌价准备,影响主营业务成本;当存货用于非货币性资产、债务重组时,要根据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的处理原则结转。

第 三 章 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1.外购固定资产
  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注意:
  第一,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第二,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作为融资费用,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2.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入账价值。
  注意:
  在自营工程中,应注意:第一,工程物资;第二,试运转净支出;第三,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第四,工程报废或毁损。
  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1)租赁期开始日——在融资租赁方式下,承租人应于租赁期开始日将租赁开始日租入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2)期末支付租金
  (3)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实际利率法):年初应付本金余额×租赁内含利率
  (4)计提折旧
  4.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1.固定资产折旧
  2.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1)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注意:发生可资本化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时,可能涉及替换固定资产的某个组成部分。如果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应当将用于替换的部分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同时终止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
  (2)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支出只是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工作状况,通常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不得采用预提或待摊方式处理。

  三、固定资产处置

第 四 章 无形资产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

  二、研究开发支出
  1.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区分
  研究阶段的有关支出,在发生时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的支出,如果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及相关确认条件,则可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
  2.开发阶段相关支出资本化的条件
  注意:如果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作为管理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3.内部开发无形资产成本的计量
  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的成本,由可直接属于该资产的创造、生产并使该资产能够以管理层预定的方式运作的所有必要支出组成。
  注意:内部开发无形资产的成本仅包括在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时点至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总和,对于同一无形资产在开发过程中达到资本化条件之前已经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的支出不再进行调整。
  4.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研究开发支出在“研发支出”科目中归集(类似与“在建工程”科目),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其是否资本化,再分别转入“无形资产”或“管理费用”。
  注意:符合资本化条件但尚未完成的开发费用,继续保留在“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中。

  三、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注意: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筑物时,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不与地上建筑物合并计算其成本,而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但下列情况除外:
  第一,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用于建造对外出售的房屋建筑物,相关的土地使用权应当计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
  第二,企业外购房屋建筑物所支付的价款应当在地上建筑物与土地使用权之间进行分配;难以合理分配的,应当全部作为固定资产处理。
  第三,企业改变土地使用权的用途,停止自用土地使用权而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时,应将其账面价值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四、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1.后续计量的原则
  注意: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如果有证据表明其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则应视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2.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
  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在其预计的使用寿命内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对应摊销金额进行摊销。应摊销金额是指无形资产的成本扣除残值后的金额。
  无形资产的摊销期自其可供使用(即其达到预定用途)时起至终止确认时止。
  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能够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摊销方法包括:直线法和生产总量法等。
  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
  3.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在持有期间内不需要进行摊销,但应当在每个会计期间进行减值测试。

  五、无形资产处置和报废
  重点关注:无形资产出售。
  1.无形资产出租:分别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成本。
  2.无形资产出售
  3.无形资产报废: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应当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其账面价值转作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

第 五 章 投资性房地产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应当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计量
  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三、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1.采用成本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在成本模式下,应当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存在减值迹象的,还应当按照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1)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前提条件
  企业只有存在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企业一旦选择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就应当对其所有投资性房地产均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
  (2)公允价值模式后续计量的会计处理
  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租金收入,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
  注意:从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四、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
  1.成本模式下的转换
  (1)转换方式
  (2)转换的会计处理:按账面价值进行转换
  2.公允价值模式下的转换
  (1)转换方式
  (2)转换的会计处理
  第一,自用、存货等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按公允价值入账,自用资产或存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借方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方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第二,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等。
  按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做为“固定资产”等的入账价值,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与投资性房地产原账面余额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五、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企业出售、转让、报废投资性房地产或者发生投资性房地产毁损时,应当将实际收到的处置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所处置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1.成本模式计量下的处置
  2.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处置

第 六 章 金融资产

  一、金融资产的分类
  企业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要求,将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分为以下几类: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持有至到期投资;
  (3)贷款和应收款项;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上述分类一经确定,不应随意变更。
  注意:
  第一,已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能再重分类为其他三类金融资产;反之亦然。
  第二,根据准则表述,理论上来讲除“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之外的三类金融资产之间是可以进行重分类的。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常见的只有“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重分类。

  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公允价值
  注意:
  第一,核算时,在“交易性金融资产”下设“成本”、“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
  第二,交易费用直接计入“投资收益”;
  第三,已到付息期未领取的利息和已宣告未派发的现金股利,计入“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
  2.持有期间的股利或利息的处理——确认投资收益
  3.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调整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将其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
  出售时的公允价值与取得成本的差确认为“投资收益”。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
  1.概述
  注意:
  企业将持有至到期投资在到期前处置或重分类,如果处置或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的金额相对于该类投资在出售或重分类前的总额较大,则企业在处置或重分类后应立即将其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即全部持有至到期投资扣除已处置或重分类的部分)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以后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能将任何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2.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的处理
  注意:
  第一,在“持有至到期投资”下设“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第二,相关费用计入初始计量金额。
  3.资产负债表日,按摊余成本计量
  注意:
  本期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本期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如果发生减值,还要减去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
  4.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按公允价值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的差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1.取得时,以公允价值计量;交易费用计入初始金额
  2.资产负债表日按摊余成本计息
  3.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
  4.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重分类日,该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在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五、金融资产的减值
  特别关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即使该金融资产没有终止确认,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也应当予以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第 七 章 长期股权投资

  一、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的原则
  长期股权投资在取得时,应按初始投资成本入账。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应分别企业合并和非企业合并两种情况确定。

  二、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一)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为了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放弃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等均应按其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计量。
  注意: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也是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的。这里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不包括为进行企业合并发行的权益性证券或发行债务相关的手续费、佣金。
  (二)非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若价款中含有已经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该在“应收股利”中核算。

  三、成本法的适用范围及核算
  1.适用范围
  (1)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2)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2.核算
  在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量。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金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

  四、权益法的适用范围及核算
  1.适用范围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2.核算
  (1)取得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的处理:
  第一,初始成本大于应享有的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第二,初始成本小于应享有的份额,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2)投资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应当按照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的份额,确认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投资企业按照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注意:
  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
目前主要调整的项目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3)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的处理
  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当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除外。
  注意:
  企业存在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项目以及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情况下,在确认应分担被投资单位发生的亏损时,应当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处理:
  第一,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第二,如果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不足以冲减的,应当以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账面价值为限继续确认投资损失,冲减长期权益的账面价值;
  第三,在进行上述处理后,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企业仍承担额外义务的,应按预计承担的义务确认预计负债,计入当期投资损失。
  企业盈利的时候以相反的顺序来恢复。
  (4)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或承担的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增加或减少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六)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和处置
  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准备是不能转回的。处置时投资收益的核算,资本公积应同时进行结转。

第 八 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

  二、商业实质的判断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1.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2.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注意:
  在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三、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交换的会计处理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注意:
  第一,补价的处理。支付的补价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收到的补价应减少换入资产的成本。
  第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资产出售损益。

第 九 章 资产减值

  一、资产减值的概念及范围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

  二、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可收回金额和账面价值相比,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就应考虑减值的问题。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应当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如果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一般地,长期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而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和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以后期间可以转回。

  三、资产组的认定
  (一)认定资产组应当考虑的因素
  资产组的认定,应当以资产组产生的主要现金流入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的现金流入为依据。资产组能否独立产生现金流入是认定资产组的最关键因素。
  (二)资产组的减值测试
  资产组减值损失的分摊
  资产组应当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按下列顺序进行分配:
  首先,抵减分摊至资产组中商誉的账面价值。
  然后,根据资产组中除商誉之外的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按比例抵减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
  限制性的条件:
  抵减后的各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得低于以下三者之中最高者:
  ①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如可确定的);
  ②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如可确定的);
  ③零。

第 十 章 负 债

  一、应付职工薪酬
  1.职工薪酬的内容
  2.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
  (1)确认原则——根据受益对象分别计入产品成本、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2)计量
  3.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二、一般公司债券
  1.在“应付债券”下设“面值”、“利息调整”和“应计利息”(一次还本付息)明细科目。
  2.资产负债表日,采用实际利率法对利息调整进行摊销。

  三、可转换公司债券
  1.在初始确认时,对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进行分拆。
  2.负债部分在转换前按应付债券核算。
  3.转换时,按照题目的要求计算转换的股数计算“股本”,然后将原来确认的权益成分、债券的账面价值等结转,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第十一章 债务重组

  一、以资产清偿债务的处理
  1.债务人
  第一,将重组债务账面价值与抵债资产公允价值的差确认为重组收益;
  第二,抵债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的差确认为出售资产损益。
  2.债权人
  第一,取得的抵债资产按公允价值入账;
  第二,取得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应收债权账面余额的差,首先冲减已提的坏账准备,不足部分记入“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如果坏账准备在冲减后仍有余额,则应转回该余额。

  二、债务转资本
  1.债务人
  第一,将重组债务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的差确认为重组收益;
  第二,将股份公允价值与股本之间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
  2.债权人
  第一,取得的股份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按照股份的公允价值入账;
  第二,取得股份的公允价值与应收债权账面余额的差,首先冲减已提的坏账准备,不足部分记入“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如果坏账准备在冲减后仍有余额,则应转回该余额。

  三、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1.不附或有条件的债务重组
  第一,债务人,将重组债务账面余额减至未来应付金额,差额作为重组收益;
  第二,债权人,按重组后债权的公允价值入账。
  2.附或有条件的债务重组
  第一,债务人应当将该或有应付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和预计负债金额之和的差额,确认为重组收益。
  第二,修改后的债务条款中涉及或有应收金额的,债权人不应当确认或有应收金额,不得将其计入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

第十二章 或有事项

  一、或有事项内容
  第一,或有事项符合确认负债条件的作为“预计负债”;
  第二,或有事项不符合确认负债条件的作为或有负债;
  第三,或有资产不确认、不计量,谨慎披露。

  二、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
  1.确认的条件
  2.或有事项的计量
  (1)最佳估计数的确定
  (2)预期可获得补偿的处理
  一是确认时间,补偿只有在“基本确定”能够收到时才予以确认;
  二是确认金额,确认的金额是基本确定能够收到的金额,而且不能超过相关预计负债的金额。(并且不能将确认的补偿与相关预计负债直接相抵,而应计入“其他应收款”科目。)
  注意:当期实际发生的损失金额与已确认的预计负债金额之间差额的处理。

  三、或有事项的具体运用
  注意:产品质量保证、亏损合同、重组业务
  或有事项确认条件:
  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
  (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第十三章 收 入

  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1.确认
  2.计量
  (1)一般销售——确认收入,结转成本;按协议合同金额确定应收金额。
  (2)具有商业实质的递延收款——按合同协议价款的现值确认收入,差额计入未实现融资收益,按实际利率法摊销。
  (3)商业折扣、现金折扣和销售折让的处理。
  (4)销售退回的处理。
  3.特殊销售商品业务
  注意:代销、售后回购、附有销售退回条件、需要安装检验的销售

  二、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注意:完工百分比法的运用。

  三、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以客观题为主掌握)

第十四章 借款费用

  本章属于新准则变化的内容,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一、借款费用的概念及确认原则
  借款费用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
  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成本。
  注意:
  第一,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
  第二,借款范围包括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

  二、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的确定
  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是指从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时点到停止资本化时点的期间,但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的期间不包括在内。
  1.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时点的确定
  借款费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开始资本化:资产支出已经发生;借款费用已经发生;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已经开始。
  2.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时间的确定
  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在购建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生非正常中断、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的,应当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3.借款费用停止资本化时间的确定
  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时,借款费用应当停止资本化。

  三、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1.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借入专门借款的,应当以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费用,减去将尚未动用的借款资金存入银行取得的利息收入或进行暂时性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后的金额确定。
  2.为购建或者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占用了一般借款的,应当于资产支出相挂钩,占用部分要计算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和资本化率,据以确定占用的一般借款的资本化金额。
  3.借款存在折价或者溢价的,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应摊销的折价或者溢价金额,调整每期利息金额。在资本化期间,每一会计期间的利息资本化金额,不应当超过当期相关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金额。

  四、借款辅助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借款发生的辅助费用,在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前发生的,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予以资本化,计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成本。



第十五章 所得税

  本章在去年考了一道计算题,本章内容比较难,而且新准则变化较大,故今年仍应作为重点。尤其要掌握所得税与日后调整事项、差错更正等相结合的处理。

  一、所得税核算的一般程序
  

  二、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符合确定条件时,生成递延所得税负债。
  主要体现:
  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符合确定条件时,生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主要体现:
  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三、计税基础
  1.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1)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使用年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无形资产(内部研究开发费用、无形资产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3)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4)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5)其他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
  2.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差异主要是自费用中提取的负债。
  (1)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
  (2)预收账款
  (3)其他负债
  3.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筹建期间发生的费用;按税法规定以后年度可弥补的亏损;企业合并中取得有关资产、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四、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在估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注意:
  第一,企业合并中,按照会计规定确定的合并中取得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并调整合并中应予确认的商誉等。
  第二,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应估计相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时间,采用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基础计算确定。无论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如何,递延所得税资产均不予折现。
  3.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除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以外,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除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以及企业合并外,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同时,应增加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以相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量。
  4.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特殊情况
  (1)商誉的初始确认;
  (2)与联营企业、合营企业投资等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一般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但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除外:一是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二是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
  注意:当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动时,应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进行调整,调整为新税率下的余额。

  五、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本期发生额)

第十六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本章是历年考试的重点,很可能结合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收入、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相结合考大题,应予以特别关注。

  一、会计政策变更
  1.会计政策变更的判断
  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有:
  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2.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
  (1)企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会计政策的,应当按照国家相关会计规定执行。
  (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一并调整,但确定该项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
  (3)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列报前期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从可追溯调整的最早期间期初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
  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3.追溯调整法
  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相关账务处理;调整报表相关项目;报表附注说明。

  二、会计估计变更——企业对会计估计变更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三、前期差错更正
  1.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原则
  (1)重要的前期差错采用追溯重述法,不重要的前期差错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
  (2)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
  (3)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比较数据。
  2.会计处理——差错更正时涉及损益的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注意:前期差错更正涉及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第一,应交所得税的调整
  按税法规定执行。具体来说,当会计制度和税法对涉及的损益类调整事项处理的口径相同时,则应考虑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的调整;当会计制度和税法对涉及的损益类调整事项处理的口径不同时,则不应考虑应交所得税的调整。
  第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调整
  若调整事项涉及暂时性差异,则应调整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第十七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本章很容易与前期差错更正相结合,属于非常重要的内容。考生应将日后事项、前期差错更正、所得税的内容真正融会贯通。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
  1.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涵盖期间——报告年度次年的1月1日或报告期间下一期第一天至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对外公布的日期。
  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内容——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处理
  1.处理原则——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应当如同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发生的事项一样,作出相关账务处理,并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编制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不包括现金流量表正表)
  2.具体会计处理
  (1)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调整完成后,应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贷方或借方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2)涉及利润分配调整的事项,直接在“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核算。
  (3)不涉及损益以及利润分配的事项,调整相关科目。
  (4)通过上述账务处理后,还应同时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
  注意:所得税的处理。
  若会计与税法的口径一致,在汇算清缴前,调整报告期的应交所得税;在汇算清缴后,调整当期的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形成暂时性差异的调整递延所得税。

  三、非调整事项

第十八章 外币折算

  本章的内容在历年考试中,主要以客观题为主,计算分析题中也有出现。一般来说,每年试卷中本章内容所占的分值不太大。

  一、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1.交易日的处理
  (1)企业发生外币交易的,应在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日的即期汇率或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
  (2)企业收到投资者以外币投入的资本,应当采用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折算。
  (3)发生外币兑换业务的,应当按照交易实际采用的汇率折算(银行的买入或卖出价)。
  2.资产负债表日及结算日
  (1)货币性项目——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因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与初始确认时或者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非货币性项目——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仍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不改变其记账本位币金额。
  注意:
  ①存货(可变现净值以外币确定的),将汇兑差额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②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股票等非货币性项目,将汇兑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二、外币折算
  1.境外经营的概念
  注意:在境内的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分支机构,采用的记账本位币不同于企业的记账本位币的,也视同境外经营。
  2.外币财务报表折算的一般原则
  (1)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项目外,其他项目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
  (2)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按照上述规定折算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

第十九章 财务报告

  本章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经常会出大题,所占分数较高。本章不仅要把握客观题,利润表、合并报表都应掌握到综合的程度。

  一、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以客观题为主,掌握重要的资产负债表项目金额的确定,如货币资金、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存货等。

  二、利润表的编制
根据损益类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分析填列。
  每股收益能够做简单的计算。(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

  三、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1.现金流量的分类
  2.主要现金流量的计算

  四、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重点)
  1.合并范围
  注意:
  第一,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无论是小规模的子公司还是经营业务性质特殊的子公司,均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第二,不纳入合并范围的公司。
  2.合并程序
  (1)对子公司的个别报表进行调整
  (2)将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核算调整为权益法
  (3)编制合并工作底稿
  (4)编制抵销分录
  (5)计算合并金额
  3.合并抵销
  (1)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注意:
  第一,少数股东权益
  第二,长期股权投资加上少数股东权益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差额,借差计入商誉,贷差计入年初未分配利润(当期产生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
  (2)母公司对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的抵销
 (子公司年初未分配利润+净利润=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年末未分配利润)
  注意少数股东损益的计算。
  (3)内部债权与债务项目的抵销
  债权、债务本身的抵销;利息收入与利息费用的抵销;内部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的抵销。
  (4)内部销售业务的抵销
  本期购货需要抵销,期末存货中含有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应进行抵销。
  (5)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销
  期初未实现内部利润的抵销,期初累计折旧中多提折旧的抵销,当期内部交易的抵销,当期多提折旧的抵销。
   4.合并现金流量表——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应进行抵销处理的项目
  注意:报告期内出售、购买子公司的处理

  五、关联方关系及交易
  重点掌握关联方关系的判断

第二十章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本章属于非重点章节,所占分数较少,主要以客观题形式考查。

  一、资 产
  注意:对外投资的核算;固定资产的核算

  二、净资产
  1.基金:固定基金、事业基金、专用基金
  2.结余:事业结余、经营结余

  三、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1.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2.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核算:直接支付、授权支付
  建议:
  1.结合冲刺班掌握重点及难点内容。
  2.多做习题。
  3.调整好心态。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