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每天送孩子到幼儿园时随处可以见到家长们正在为孩子报什么兴趣班而议论纷纷,众多的兴趣班让家长们眼花缭乱。几乎每位家长都不含糊,虽然孩子只有四五岁,可是身兼数职的却不在少数。绘画班,舞蹈班,鼓乐班,英语班,戏曲班,识字班,语言班,乐器班。。。究竟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这个问题呢,我的想法也很多,不妨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家长让孩子参加兴趣班的目的应该是开发孩子潜能和培养创造力,是希望让孩子终身受益,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因此报兴趣班应该适当尊重孩子的意见,符合孩子的兴趣要求,另外也不能报得太多,否则占用了孩子太多的时间,让孩子太过疲劳,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扼杀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结果适得其反。
很多孩子由于准备早,知识储备足,小学阶段学习很好,但进入初中阶段,优势就逐渐丧失,而进入高中阶段,后劲不足的问题彻底暴露。有的孩子在幼儿园期参加了众多兴趣班,能歌善舞,能说会道,但进入学校教育阶段学习困难,成绩平平。有的孩子在学龄前能够熟练背诵唐诗和10以内的加减法口诀,但进入小学发生数学学习困难;但有些儿童幼儿期沉默寡言,但进入学校后成了学习尖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给孩子奠定竞争优势,不在于在起跑线上比别人早学多学多少知识,而在于一旦起跑后,孩子的持续学习和超越能力。其实人生的很多过程,短到一个学期的功课,长到一辈子的事业,究其本质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长跑比赛。起点的先后在局部看来有关系,但从全局观之,起关键作用的还是持续的学习和超越的能力。
有的家长以为通过这些训练能提高孩子的“智商”。其实不然,孩子在长期的非自然的压力下,那些不符合幼儿认知发展规律、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仅对幼儿智力发展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会降低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养成不良的、被动的学习习惯,甚至使儿童最宝贵的求知欲、探索精神、自信心会在这些训练中逐渐丧失。
作为家长,我们在为孩子选择的时候,切不可急功近利、随波逐流。还是应该牢牢抓住孩子的基本思维能力和行为习惯,为他终生的可持续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可以为孩子选择1-2种兴趣班,但主要还是以孩子的兴趣为导向,内因决定外因吗。但是参加兴趣班之后,孩子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厌倦,我们就需要想办法让她坚持下来,最好不要半途而废,这样才能真正影响孩子将来的学习。不能把全部的希望寄托给兴趣班,不能认为舍得花钱就一定会有好结果。我想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有时间还是多和孩子交流,将教育融入与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