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家庭教育中的“接种效应”
我们知道,孩子从出生就要定期接种疫苗。咱们各地都有防疫站,专门给孩子们接种这些疫苗。我家孩子接种过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百白破、麻疹疫苗……孩子出生3至6个月后,从母体得到的免疫力会慢慢消失,而自身的免疫系统要到六岁才能发育得比较完善。在这一段免疫力低的时期,或皮下注射或口服,进行预防接种,帮助孩子,让他们自己制造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侵袭。
疫苗其实本身就是一种病毒,只是少量而已。接种疫苗,是为肌体提供产生抗体的一种方法,以刺激抗体的产生。这些少量的病毒进入体内,孩子们的身体会产生抗体。一旦遭到大量病毒的侵袭时,孩子的肌体就会使抗体成为抵抗病毒的一种防御物。这种医学界上利用少量病毒植入人体内,使人类产生抗体的方法产生的作用叫做“接种效应”。
拭目观望,周围哪个孩子的家长都会在孩子该接种疫苗的时候,抱着孩子来到防疫站点,按序给孩子定期接种。吃糖丸的时候还好,甜甜的小颗粒,小嘴一张,嚼嚼就咽下了,不知不觉接种成功。如果要是打针,那你就等着那震耳欲聋的哭声吧。打胳膊或打屁股,非得挨上一针才行。家长可不管孩子有多疼,狠着心也得把孩子按得老老实实,让他四肢动弹不得,才好让护士一针见血,将疫苗种植于体内。
孩子年龄小,家长尚且重视疫苗接种。可是孩子长大了呢?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家长心疼孩子受罪,心疼孩子受苦,能替孩子做的,不用孩子言语一声,主动都替孩子做了。背书包、系鞋带,有的孩子都上一年级了,还让父母喂饭呢。孩子呢,心安理得地接受着父母的付出,为啥呀,因为我是你们的孩子呀,你们这样做也很正常呀。父母没有让苦和累这些个“疫苗”种植在孩子的心中,当孩子长大了面对困难的时候,哪有“抗体”去面对人生当中的苦难呀。挫折面前,哭爹喊娘的,抱怨的,失望绝望的,跳楼卧轨的,形形色色的方式演绎在这人世间。可叹,可叹,父母只记得给孩子身体接种疫苗,却忘了在孩子心中接种疫苗。
孩子慢慢长大了,该放手了。自己可以坐公交车,自己可以买面包,自己可以洗袜子,自己可以做饭,自己可以参加夏令营……自己可以做许多事情。家长呢,放不了手呀。现在不可预知的危险太多了,你正走着路呢,也许意外就出现了。坐公交车万一遇见坏人呢,买面包的时候万一被车子碰着了呢,自己做饭的时候万一煤气爆炸了呢,参加夏令营万一遇险了呢……无数个万一,让家长们想想不寒而栗。不能有万一呀,万一万一,万一成真的,那终生后悔呀。于是,接送的车流壮观地堵塞住了马路;面包想吃,我给你买;不要做饭,厨房里刀叉煤气都有危险,离得越远越好;夏令营不能参加,你自己想去哪玩,我陪你去……于是,孩子的动手能力越来越差,适应能力越来越低,应变能力越来越弱。一个个看着是向阳的花朵,但是只能放在温室里养着,不能真见风雨。等孩子大了,家长觉得这么大了,可以放心了,想着孩子学富五车,啥都懂了,也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了。于是,一放手,惨了,翅膀娇嫩,还没扑扇几下,就觉得眼冒金星,风大日烈。不行不行,还是窝在家里舒服,有吃有喝,没风没雨,于是,啃老族就产生了。可悲,可悲,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还知道让少量的病毒注入孩子的体内,让孩子产生抗体,抵御病侵,产生免疫力。可是大了呢,怎么没让独立、自强、自立这些精神注入孩子的日常事务之中,让孩子拥有在日后独自开创幸福生活的能力呢?
孩子,也是人。既然是人,就离不开群体,就要和人相处。咱们大人心里不舒服了,还要和知心的人说说话,唠唠嗑。这就是互相关心嘛。孩子越来越大,家长将学业看得越来越重。是呀,没有好的学业,就考不上好的大学,没有好的大学,就没有好的前程。看,就是这个逻辑害了孩子。孩子的成绩比成长重要,一切以成绩为主,其他靠边站。于是,奥数班、英语班、作文班……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占据了孩子的业余时间。“好好学,为咱们祖上争光。”父母嘴里说着,心里恨不得多给孩子报几个班。于是,孩子和伙伴接触的时间就少了。也是呀,不能让孩子老是玩。越玩越恋群,越玩越上瘾,越玩心越野,越玩越不学习了。孩子和别人玩还容易受别人的影响,爱拿自己跟伙伴比。比民主,比自由,比快乐,比理解,比尊重……于是回来老是跟家长怄气。越是这样,家长越认定不能玩,要管着,要隔绝孩子与外界的关系,不能让他恋群,绝不能让他受到这些伙伴的“坏”影响。要不你看孩子现在越来越逆反,越来越爱犟嘴,越来越爱找事。于是,孩子的业余时间就在家、学校、辅导班之间转换。想玩,可以呀,我陪着你玩,也不能让你找别人玩。总之,一定不能让你恋群。看看,家长想的多周全呀。为了孩子,那可是费了苦心的了;为了孩子,那可是全心全意营造一个好的氛围呀。等孩子在父母营造的孤岛上长大了,发现自己满腹经纶,但是不会和别人交流;自己满脑子的想法,但是不会和别人沟通。身边各种各样的人都有,自己对这纷繁的人际关系应付不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地感觉到回到自己的那个小圈子里是最安全的,最没有冲突的。这还不是最糟的,最糟的是,当孩子长大,在这热闹的人世间,用一个没有弹性的小心房来容纳宽厚和繁琐,于是,他崩溃了,永远退缩至自己那个小窝窝里,你推都推不去。因为孩子的承受能力实在是太弱了,一遇到点什么事就处理不了,只会埋怨外因。可怜,可怜,当初带着孩子接种疫苗时的父母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没有将喜怒哀乐这些多彩的心情植入于孩子体内,让他拥有强大的心灵和包容力,求同存异,学会与人相处呢?
我们做家长的,往往比较重视孩子身体上免疫力,却很容易忽视孩子精神上的免疫力。在当下,我们不能只想着让孩子学好吃好穿好,还要想着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如何生活、如何解决困难、如何学会与伙伴交往、如何面对人生……人活在世间,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越是怕孩子受伤,越是要让孩子去锻炼,这样才能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越是怕孩子受苦受罪,越是要放手让孩子去实践,让孩子学会独立,生存。越是怕孩子受到不良诱惑,越是要让孩子在诱惑面前学会洁身自爱,守护自己的真心,练就强大的抵御能力。你想啊,即使你再爱孩子,也不可能永远将孩子圈在你自认为安全的范围内。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终将有一天离开我们,去闯荡,去开拓,去飞翔。我们要时时刻刻记得小时候带孩子去接种疫苗的情景,让孩子在纷繁的生活中,巧妙地将“接种效应”用到孩子的成长当中,利用“疫苗事件”,及时引导、点拨,让孩子心灵上、精神上产生免疫力。孩子拥有了强大的防御系统,他们才会更健壮,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