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职业生涯的管理误区
职业生涯第一傻:得过且过
典型症状:
“得过且过”在字典上的解释是:只要勉强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也指对工作不负责任、敷衍了事。
别看现在这个社会竞争激烈,但总有人能“超然物外”、我行我素,“按既定方针办”,领导再怎么急于出成绩、见效益,那也跟我没关系,我就这么着了。病理分析:这种人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真傻、也真懒,虽说也对生活有较高的要求,知道好日子过着舒服,但就是不愿意费那个劲。动脑子、花心思太累,有时间还是趁年轻多玩玩。
另一种人是装傻,其实往往很聪明、有能力、也不乏思想,表面看是偷懒,实际上是糊弄事,让人说深了不是、说浅了不是:您不是让我干活吗,我干了,让干多少干多少,您还想怎么着啊?可那活质量如何?咳,差不离儿得了,较什么真儿啊,给这点钱,值当我拚命嘛!
职业生涯第二傻:没有危机意识
典型症状:
好像网络从业人员比较爱这样。
前一年各种媒体近乎没有脑子地爆炒网络经济,导致一大批热血青年投奔网站,似乎认定只要到了网站就离富翁不远了。拿着少说七八千,动辄上万的月薪,有一部分人还清醒,知道何时进、何时退。而另一部分是彻头彻尾地晕菜了,什么裁员哪、纳指降到一美元以下呀、某大网站被迫关张呀这么负面消息似乎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他们依然每天昂首挺胸地去上班,跟什么事没有似的。
上个月到一家著名网站去玩,依旧一派歌舞升平,外面的世界跟里面的世界没关系。问一个主管,你们难道不觉得危机吗?对方像看恐龙一样望着我,告诉我一个“真理”:到网络公司,别提什么危机意识,我们不懂。
病理分析:
其实不仅网络公司,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里都会遇到危机,有竞争的危机,也有失业的危机。所以,咱们脑子里要时刻崩紧这根弦,早做准备、多做准备,才不会在危机来临之时抓瞎。
职业生涯第三傻:干耗不充电
典型症状:
看似与本质工作无关的东西,学它干吗,又用不着!
病理分析:
徐琳因考不考车本的问题与老公“杠”过好几次了。徐琳是一家杂志社的美术编辑,不做班,即使去上班也有班车,加上一时半会儿没有买车的计划,徐琳一直不想考车本。她觉得用不着。而老公认为,开车是现在职业人的基本技能,就跟人必须还自己穿衣服一样,再说,历来就有技不压身的古训,同样的机会摆在面前,谁会得越多谁胜算越大。
胡洁大本毕业,在一家公司工作,5年下来,虽然现在的工作她空手驾轻就熟地完成,但总觉有被掏空的感觉。这5年来,胡洁的日子踏踏实实,她一直觉得有个大本就够吃一辈子的。可现在看来,似乎不是这么回事了。
职业生涯第四傻:兼职兼到头晕
典型症状:
“狗揽八泡屎”(话糙理不糙),有机会就要兼职挣钱,脑袋都大了。
病理分析:
兼职既能把一个人的特长发挥到极至,又能最大限度地创收,所以很多人愿意做兼职的工作。如果有这个能力,机会又合适,无可厚非(国家明令不允许兼职的人员除外)。但如果一人身兼4职、5职,兼到头晕脑胀的程度,肯定会有得不偿失的一天。
职业生涯第五傻: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
典型症状:
凡事三缄其口,不问就不说,宁可让好想法烂在肚子里。
病理分析:
当年我在一家公司做策划部主任的时候,部门里就有一个这样的同志,明明极为聪明,好创意一个一个往外面冒,就是不说,“你也没问我呀!”开会的时候,她从来不主动发言,你问到她头上,她也不会一次把所有的想法都说出来。
可到让她做什么策划的时候,那些火花呀、创意呀,又让你不得不承认她做得漂亮。我曾经几次跟她谈过,我认为每一个部门的成就是大家一起创造的,在同一个集体里没有与自己无关的事。可她说,不是我分内的事情我为什么要替别人操心。唉,人是聪明人,就是没有团队意识。
职业生涯第六傻:机会来临抹头就跑
典型症状:
因为害怕失败,所以不敢尝试新的、更高一层的工作。
病理分析:
这是何惠最为懊悔的一件事了。当“兵”当出彩来的她,年底面临一个好机会。总经理找她谈话,告诉她将有机会竞争一个部门主任的职位,而且总经理亲口告诉她,有资格竞争的人不超过4个,而那3个人谁也没有何惠更了解这个部门的工作,总经理说:“如果你上,还是有很大机会的。”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换了谁都能明白,总经理对她寄予厚望,这个职位就应该是她的了。可何惠思前想后,到最后居然回绝了总经理,因为她认为自己还是做具体的业务比较合适,做管理工作没有经验,怕干不好让领导失望。就这么个理由,阿惠把加薪晋级的大好机会拱手送给了别人。
职业生涯第七傻:寻找靠山且急于表现
典型症状:
话里话外、明着暗着告诉同事:“我是XXX的人。”
病理分析:
没有一个打工的人不愿意跟老板搞好关系,除非你自己当老板。跟老板搞好关系的基础是什么?是你要有自己的一套,得能练活儿,还要练得漂亮。但即便你跟老板关系再好,也别让别人认为你把老板当成靠山,好让别人不敢怎么怎么。
职场是个利益共同体,你跟老板再磁,他愿意为了你一个人而犯众怒吗?再说,你干活到底是给谁干的?不是给老板干的,是给自己攒本钱呢!万一哪天老板走人了,你是不是又要挖空心思找一个新的靠山?靠山是会变的,而变化的靠山还靠得住吗?
职业生涯第八傻:把没思想show给你看
典型症状:
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让做“一”决不做“二”,不会做也不想怎么怎样才能做。
病理分析:
不可能人人都是天才,但也不能人人都是木头吧?只有木头才没有自己的思想。一般而言,领导如果让你做到1,他会点拨到0.5,但他希望你能想到2甚至3,做到1.5或2。假如你连想都不想,就那么照方抓药似的做了,肯定不会出彩。领导喜欢的是创造性地理解,然后发挥,而不是把没思想show给他看。
篇二:职业生涯的管理误区
一、职业生涯规划是时代与个体需求之要求
“优者胜,劣者汰”是亘古不变的定律。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职业分类的日益细化以及信息的快速更迭对一个人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拥有生存竞争力,取得竞争优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不再是谁拥有资源优势谁就能占据绝对的制高点,而是取决于对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准确评估。职业生涯规划实际是个先准确评估,再整合资源而进行职业发展的设想与安排的过程。同样,个体的多元化需求也需要通过有效的职业行为来得到满足。我们知道,人的需求层次可分为生理、安全、尊重、社交、自我实现等,为了满足自身的各种需求,需要通过职业行为来得到不断地实现,良好的职业行为与职业目标的取得是保证需求得到满足的保证。
时代的整体背景与个体的发展需求要求我们只有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职业目标,从而满足多元化的人生目标。只有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为社会所用,被市场所接受,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也为个人发展加上更重的砝码。可以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对社会、对企业、还是对个人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之策略
(一)职业生涯规划从认识自我开始
弗洛伊德的意识理论与霍兰德的人格类型论为我们认识自我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保证。意识理论指出人的现实意识相对于潜意识只是冰山一角,也就是说人都具有巨大的潜意识,当社会环境、企业环境和个人状态等多种因素均具备条件时,人的巨大潜能将被激发出来,这给予了人极大的自信;按照人的个性特征(如性格、兴趣、爱好、动机)、价值取向等,霍兰德提出人格类型论,他把人分为实际、研究、传统、艺术、企业、社会等六大类型,并指明了每种类型适合的职业类别。
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先从自身兴趣、爱好、动机、个人价值观、知识结构、掌握技能等方面进行自我解剖,也可以借助SWOT法则了解自身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找到自己的所属类型,更方便地进行职业定位、职业选择。
(二)职业生涯规划采取的原则
坚持“择己所爱,择其所能,择其所需,择其所利”的原则,方能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职业生涯规划五步曲
按照5个“W”归零思考模式,从自己是谁开始,顺着往下问自己,回答五个问题,找到他们最高的共同点,就形成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5个问题是: 1、
第一:“我是谁?”。应该对自己作一个深刻的反思,全方位地认识自己。如对自己学历、所学专业、兴趣、爱好、动机、能力、特长、技能等做个全面的评估,逐一列出。
2、
第二:“我想干什么?”。这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心理趋向的检查,指明了职业发展方向。通常说来,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兴趣和目标不完全一致,甚至对立。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长而不断调整,最终锁定自己的人生理想。
3、
第三:“我能干什么?”。这是对自己能力和潜能的全面总结,一个人的职业最根本还要归结于他的能力,而他的发展空间的大小主要还要取决于自己的潜力。对潜力的了解可以从自身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兴趣、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重点认识。
4、
第四:“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环境支持在客观方面包括本地的各种状态如经济发展、企业制度、人事政策、职业空间等,人为主观方面包括同事关系、领导态度、亲戚关系等,应综合两方面加以分析。
5、
第五:“最后我将成为什么?”通过对上面四个问题的详尽回答,综合分析,便可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职业选择和职业目标,最终形成自己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