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12级就业指导之“职业生涯规划书”考试内容
大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内容
根据要求,写一份三年大学生活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要求)你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应该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标题
一、认识自我
1.个人基本情况
2.职业兴趣
3.职业能力及适应性
4.个人特质
5.职业价值观
6.胜任能力
自我分析小结
二、职业生涯条件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
2.学校环境分析
3.社会环境分析
4.职业环境分析
职业生涯条件分析小结
三、职业目标定位及其分解组合
1.职业目标的确定
2.职业目标的分解与组合
四、具体执行计划
五、评估与调整
1.评估的内容
2.评估的时间
3.规划调整的原则
结束语
备注提醒:
1
一、拿到试卷(白纸),记得在试卷左边,写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步骤(如何撰写参考):
(一)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
1、学会做填空题:个人基本情况,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及适应性,个人特质 ,职业价值观,胜任能力 2、学会对自己说话(增强对自己的体验)经常说出自己的名字和自己聊天,对自己说话对着镜子说话, 看看能否接纳镜中的我,正视现实的我打破有时虚伪的自己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真实,更加能够接纳自己。
3、学会利用他人来认识自己
4、利用心理测试了解自己:性格测验、气质测验、职业兴趣测验。
5、定期自我盘点。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
(二)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职业生涯条件分析):
环境分析即评估和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与需求变化趋势,自己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环境对自己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等等。环境因素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职业环境等。
1、家庭环境:经济状况、人为因素、区域因素。
2、学校环境:专业的发展和课程设置、学校提供的各种软硬件设施以及各种
资源(特别是图书资源、实践资源)。。
3、社会环境:社会对岗位的需求、各种政策法律法规。
4、职业环境:未来目标职业的社会评价。主要是对职业、行业与用人单位的
分析,包括对用人单位制度、背景、文化、产品或服务、发展领域等的分析。
(三)职业目标定位及其分解组合——确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
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因此,目标抉择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职业生涯规划中所确立的目标,应该是可预想到的、有一定实现可能的目标,包括终极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目标确立的方法通常是先结合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选择终极目标和长期目标,然后通过目标分解,分化符合阶段目标要求的中期、短期目标。 2
目标分解是根据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距,将职业生涯中的远大目标分解为有一定时间规定的阶段性分目标;目标组合是将若干阶段性目标按照内在的相互关系组合起来,达成更为有利的可操作目标。
(本次考试内容要求写的是短期目标)短期目标也即大学阶段的目标,时间至大学毕业前。中期目标从大学毕业后至毕业后五年内,长期目标从毕业后五年至毕业后十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短期目标为重点。短期目标包括职业目标:你将做什么职业,成为什么样的角色。也包括具体的目标,比如自身素质的提高: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各种专业技能证书,社会实践和实习计划。
(若是毕业后的)职业定位:就是要为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即人职匹配。人职匹配指是将个人的主观条件(如个性心理、知识、技能、经验等)与打算从事的职业岗位的要求相比较,帮助个人寻找与其个人条件较为一致的职业,最终达到人与职业的最佳匹配的过程,实现人职匹配的和谐就业。
(四)制定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方案(具体执行计划):
行动计划由长期和短期两部分组成,长期计划的实现有众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大学生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地设定新的可操作的短期目标。比如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力求实现怎样的短期目标;二年级又该执行什么方案,本年级结束时需要达到预期效果;……毕业当年有什么具体举措,如何向自己的初次就业的方向和目标靠拢等等。
具体策略实施的内容包括职业生涯发展线路设计、教育培训安排、实践计划等。
如:在学习方面、在潜能开发方面、在社会实践方面、在社会工作方面、在思想政治方面、在为人处事方面等用行动落实规划,在行动中不断实现每个阶段目标,同时,在行动中完善新的目标。
(五)评估与调整:
为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进行评估与修正。对大学生来说,反馈修正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方向的重新选择;各阶段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等。
3
以一切为自己负责为原则及时调整、完善、总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总原则:一切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一切。一切为自己负责,为自己一切负责。
需要注意的是,文案内容的顺序与规划的步骤不是完全一致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自我评估,其次是进行外部环境分析,然后才是职业目标的建立;而文案内容的顺序是先写出职业方向和总体目标,然后再写出自我分析和外部环境分析的结果。其实,这并不矛盾。因为文案的形成是建立在按正常步骤进行规划的基础之上的,将职业方向与目标提前,是为了阅读上的方便,突出核心主题——规划的目标,并有利于与实施方案进行对照、检查和修订。重点放在制定规划执行规划调整规划上面。
考卷填写说明:白卷对折
左侧画竖线(约四个字符空间):学号、姓名、专业班级 正面上方:(标题)
20xx-20xx学年上学期 就业指导课
期末考试
大学三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
4
篇二:√12级就业指导之“职业生涯规划书”考试内容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以职业生涯规划探索研究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理念与策略、机构与人员、原则与程序、内容与方式等角度,管理取向模式、指导取向模式、服务取向模式等方面具体研究,依据学生在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特征和核心任务,最终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帮助大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提高成功就业的能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将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首先,我国劳动力市场尚未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运行机制不健全,使得供需双方信息沟通受阻,造成“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的假象,出现了“信息性就业困难”。其次,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毕业生“供大于求”,形成了“过剩性就业困难”。根据资料显示,我国高校自19xx年以来进行了大规模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从20xx的107万迅速增长到2017年的413万人,而“据教育部统计,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稳定在70%作用,每年有三成的大学生不能实现顺利就业”。再次,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调整,社会所需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发生变化。目前我国很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在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方面往往注重学术标准,缺少对社会需求变化的科学预测,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错位,造成了“结构性就业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最后,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方面更加注重实际,比如对就业地区、工资、就业发展前景等条件的要求过高,这不仅加大了他们自身的就业压力,也使其在求职过程中错失了很好的就业机会;而且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职业定向迷茫,就业心理准备不足,求职技巧缺乏,不能正视择业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造成“观念性就业困难”;同时完善就业指导工作是引导大学生顺利就业的迫切需要。为此,如何改进和转变现有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将是摆在高校就业指导部门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
什么是就业指导?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一书中,编者指出:就业指导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就业指导是给
要求就业的劳动者传递就业信息,帮助劳动者求职与择业,为他们和职业的结合牵线搭桥。而广义的就业指导就是为劳动者选择职业、准备就业以及在职业中求发展、求进步等提供知识经验和技能。简言之,就业指导就是为了帮助劳动者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要,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全面、迅速、有效地与工作岗位相结合,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与此可见,就业指导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就业者的个性特征和职业需求,对他们实行一定的指导,以帮助其实现职业理想的过程。
目前国内围绕就业指导与职业指导的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介绍国外职业指导理论与实践或总结国内就业指导经验上,而且重复的内容比较多,缺乏原创性的研究,特别是对国内高校就业指导现状的实证考察还相对较少。关于就业指导模式的介绍、经验总结和理论构架,具体模式撒谎能够仍主要集中于就业政策宣传、就业技巧指导和就业信息传递。
接下来,我将以我校以及一些高校对管理取向模式、指导取向模式、服务取向模式和综合模式的构建等方面展开说明。
我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包括了很多内容,主要有:一是提供就业信息服务,为此,我们特别重视就业信息的搜集、整理与公布工作,除了在思政部、学工部、各学院等各种网站上专门设立一个专栏发布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文章外,还为学生提供了各种资料,如《教育信息报》、《成才与就业》、《演讲与口才》等相关的报刊杂志,还有上百家用人单位的信息资料,供毕业生查询与参考。
二是进行职业思想道德教育。每年学校都会下发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加强毕业生教育,努力在校内营造“人人关心就业、人人支持就业”的良好氛围,各学院也充分结合实际和特色,纷纷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学术讲座、应聘经验讲座、形势政策教育、模拟招聘、企业宣讲、实地考察与参观等一系列的活动,以爱国主义为主线对毕业生进行思政教育。学校积极响应号召党和政府“选择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大学生应征入伍”等的号召,通过多种形式积极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行业工作,收到了明显成效。
三是求职技能技巧的培训。学校主要是通过就业指导课和相关的就业讲座实现的,在学生入学时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包括就业形势分析和
相关法律知识、就业观的形成和就业心理的自我调试、职场常识与职业道德、求职能力的训练和提高等内容,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职业需求,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以上种种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意识,丰富了他们的就业知识,为他们顺利就业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是提供就业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建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咨询室,在就业政策咨询、就业程序指导、就业信息甄别、就业心理辅导、择业决策建议、就业个案分析等方面为毕业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在比较忙的时候还会延长工作时间,保证有人接待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就业咨询。各学院也安排了辅导员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职业信息和就业心理咨询活动。
最后就是召开各种招聘会。此方面的工作我校从每年的9月份便开始着手做了。我们会主动邀请一些企业的代表到学校举行单独的招聘宣讲会,以便学生能够更深入的了解用人单位的情况,并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随后的时间中也会不定期的组织安排校园招聘会,有专场的也有综合的,形式多样,规模不等,行业各异,为我校毕业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我们也会主动到相关用人单位或基层人事局联系,结合专业特色开辟就业新基地,积极为毕业生寻求就业岗位。
通过研究,管理取向模式的特征可以归结为四点:
1、组织结构接近于与一个封闭系统,与外界环境的接触相对比较少。
2、组织工作更加趋向于日常管理活动。
3、就业指导方式缺少创新性。
4、就业指导人员业务能力强,指导能力弱。
我校在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思路是:学院和学校两个层面互动。如在机构建设、开拓市场等方面彼此互动合作,同时各个学院也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在就业研究方面,各个学院都能积极的申报课题进行尝试性的研究与探索。同时加强师资建设、逐渐形成了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
在国内某高校的一项调查中显示:就业指导工作以“指导”为基本的价值取向,更关注学生的职业需要和个性特点,并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就业指导与培训。全程性、全面性、层次性是就业指导内容的发展趋势,一般情况下,对大一学生主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职业定向教育与生涯规划教育等;对大二学生进行职业
方向的引导、文明礼仪的指导等,同时加强技能培训,鼓励其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工作;在大学三年级,主要是帮助学生确定职业生涯方向和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对其求职技能培训与评估;到了大四时,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求职价值观教育和就业心理指导,传授求职技能与面试技巧等,并提供相应的就业服务,如提供就业信息、开展招聘会等。专职化、专业化指导人员的作用更大。
通过研究,指导取向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多数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还没有独立开来。
2、就业指导内容虽然趋于全面化,但是诸如提供就业信息、宣讲就业政策、口授就业技巧和办理就业手续这些传统工作仍是主要工作,仍缺乏指导实战性的环节。
3、就业指导方式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4、就业部门的人员缺乏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专业水平也有待加强。
服务取向模式则是目前我国大学就业指导工作较为理想的模式。实地考察分析表明,我国大学很多都是采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就业指导。例:某高校的就业指导理念便定位在为在校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服务,但学校也有所侧重。该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负责人高老师强调,他们的工作理念是“为有需要的人服务”。对此他还做了一番解释:
我们认为并不是全校的学生都需要就业指导。比如,有些学生准备考研,他们并不想受到就业的影响,本来在就业高峰期时,由于看到了其他同学都找到了工作了,心里便很矛盾或者心慌,我们再硬性对其进行就业指导,这会给他们增加更多的压力和负担。还有比如要出国的同学等等。所以我们提倡只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谁需要帮助,我们就为谁服务,不增加其负担。
另一所高校的王老师在谈到学校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时说:虽然整体看来我们的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体系了,但还是要不断的反思自己,应该看到工作中的不足,如我们主动掌握信息的力度不够、workshop的指导不够、如何让新生介入到就业指导过程中,引导其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够。
经过对高校服务取向模式的研究,我们可以归纳出其基本特征:
1、组织机构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学校不再拘泥于自己的小圈子中开展工作,而是更注重与社会的融合和沟通,更加强调了与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的联系和合作,以帮助学生及早体验工作环境和职业特点。
2、以“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为组织目标。
3、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4、对就业指导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准要求更高。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知道理念。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强调要以人的生涯为本,根据学生不同生涯阶段的主要特征和核心内容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帮助他们设计符合自身发展的生涯规划,并引导他们按照既定的规划顺利实施,以完成一生的生涯发展任务。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就业指导工作机构首先要认清自身工作的性质。
二是就业指导要分阶段的连贯地开展。肖恩认为个人生涯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并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分为成长、幻想、试探,进入工作世界,基础训练,早期职业生涯规划,中期职业生涯规划,中期职业生涯危机,领导或非领导者的后期职业生涯规划,衰退和离职以及退休等九个阶段,强调即使同一个人在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也有相同的需要,每个阶段必须面对一些共同的问题和具体的任务。这说明对学生的指导不仅要分阶段进行,同时还要保持各个阶段知道内容之间的连贯性,以帮助学生更充分的掌握指导理论,锻炼求职技能。
三是职业生涯发展理念还要求在知道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帕萨认为,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基本上是自我概念的发展和实践,是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自我概念与现实之间的一种调和过程。为此,高校在为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就业工作时,应充分调动学生自我辅导与自我培养的积极性,更加注重其自身力量的发挥。
最后向给出在研究过程中对大学的建议。转变就业指导观念,重视学生自我发展、搭建信息网络互通平台,提高服务效率、优化学科和专业设置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内外合作,拓宽就业市场的范围、增强服务意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职业生涯;探索模式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就业指导》 教育部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职业指导理论与方法》朱启臻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研究》张光辉 高耀明著 学林出版社,20xx.
(4)《生涯规划》黄中天 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