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大青山脚下青山中学读过书,那一年,还和几位同窗一道攀登过大青山,更重要的,我还是在大青山佛光笼照下的龙桥出生,那里是我母亲年轻时工作的地方,也是她的故乡。因此,我对大青山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七岁时,我在龙桥的一个叫龙潭的小学读一年级。当时,母亲在龙桥医院工作。我依稀记得医院坐落在一座大祠堂里,门前是一座大水库。有一年水库干了,我曾抱回一条与我差不多大的胖头鱼。还记得水库的小闸旁有一株枣树,枝杈伸向水库中,嘴馋的我经常爬上去摘青枣,我佛神佑,几次与死神失之交臂。有一次被母亲逮着,被摁在水库里灌了一肚子的水,从此,再也不敢去那儿摘枣了。
记忆总是在瞬间给人以温馨与感动。
前天,很意外的接到宣传部朋友的电询,问我能不能参加一次去大青山的采风活动。我满口应允。二十多年了,我再也没有去过大青山,与当年几位同窗的约定也早已淡忘,甚至有些人的面影也渐渐模糊了。即便如此,我想我还是能代表他们,不为别的,好像这是冥冥之中上苍的安排,我不能违背,违背我们当年的盟约。还有的就是,我的血脉里也流淌着大青山的生命情愫,我生命的一半属于大青山,或许这就叫做“缘”。大青山脚下出生,十年后又在大青山下上过一年的高中,二十年后的二零零七年五月二日,我又来到大青山,带着虔诚。
车出县城,大青山已隐隐在心中。车上,城关镇的何委员和报社的几位编辑叙谈了一些大青山的近况,我没能听清,心里想的还是二十多年未见的大青山可还识得当年的那个落魄浪子?我只是坚信,大青山依然以亿万年不变的姿态耸立、遥望,看过浮华,看尽烟云,看破红尘,至于我和它的因缘离合,不过是万世尘埃之一粒浮尘。
不知不觉中车到一道山梁,这都是借了“村村通”工程的光,一路平稳。大青山不是很高,这正印证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古训。放眼望去,风和日丽,林竹萧萧,满山苍翠。我们感慨这大青山空气的清新,泉水的空明澄澈,径直来到青山石屋寺前。这是个在绿树浓荫掩映下的寺院,院落弥漫着一种令人心静的佛香,硕大的铜炉早已斑驳,一对石狮也因历经几百年风雨的剥蚀而尽显沧桑,更神奇的就是那“青山石屋”,一整块硕大无比的巨石仿佛从天而降,落在一根粗壮石柱之上,形成一间约二百平方米的天然石屋。巨石平整如削,令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或许真乃神助,否则何以天合人愿,恰到好处?进入石屋,这里俨然是一间冬暖夏凉的温室,是明末宰相何如庞少时读书的地方。据说何如庞儿时极为聪慧。一日,他随塾师出游,行至县城西南的白鹤峰下,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挑着一担白菜颤巍巍地在赶集市。塾师触景生句:“白鹤峰下,白发老翁挑白菜。”先生本无找对句之意,可年仅九岁的何如宠默记心头。中午回家,经过县城东北的黄泥岗,如宠发现道旁地里有个小孩子正在摘黄瓜。他灵机一动,大叫:“有下句了:黄泥岗上, 黄毛小子摘黄瓜。”莫非,这石屋的灵石给了少年何如庞以灵性,使得他如此的智慧超人?我徜徉良久,虽说屋内空荡荡的,一无什物,可我似乎豁然开朗,原来,真正的景致就在这里,感悟先哲的宁静致远,令人顿生暧意,所谓“云在青山水在瓶”恐怕即此道理。
石屋之后就是石屋寺,寺由石屋得名,可见石屋的举足轻重。人常言,夫贵妻荣。石屋寺以石屋为贵,晋代高僧也好,元代道人也罢,直至明正统初年,西蜀园态和尚重建石屋寺,皆因石屋缘起。一方一净土,一土一如来。延续至今,香火绵连,心有莲花,终修正果。
石屋寺的后面傍山一侧,有一棵峥嵘古老的大树,据说已历经二百七十多年的雨雪风霜,不知是曾遭雷击还是自然朽蚀,古树庞大的躯干已有一半接近枯死,枯死的枝干如巨大的钢架,仍以强劲的力量昂然山腰,峙立、桀傲、伟岸,只留枝枝叶叶,新生在古老的虬干之上,绿的叶脉,仿佛向人们昭示着永生,可我还是分明的感觉到它的孤独。同行的两位美女站在古树下与之合影,她们脸上的那种信心、笑靥、沉思、激昂、展示着的青春,倒有一种最古老与最新潮的协奏乐章,时时拨动心弦。 本文作者:鲁赤
带着征服的欲望,沿着弯弯小径,我们一路向山顶进发。小径两旁满是山棘荒草,有的藤条缠绕,形状奇妙,有的枝杈纵横,云遮雾罩,不知名的奇花异草比比皆是,百态千姿。由于路途多曲折,部分路段也是人迹罕至,我们一行人忽离忽合,穿过根根缠藤,越过道道岩石,披荆斩棘,一路艰难。女士们顾不得矜持,手脚并用,男士也没了风度,长袖披肩,汗流浃背。路过一片浓绿的野茶地,顿觉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弥散四野,此时,真想就势躺倒在地,尽情地享受那阳光、微风的爱抚,贪婪地呼吸着那带着茶香的气息。
大约十点多钟,我们终于爬上山顶。丽日晴空,蓝天白云都是那么的令人心旷神怡。远观莲城,高楼大厦闪射银光;眺望白荡,水光接天,似行鹤翩跹。还有那座座峰峦,葱笼郁垒,平展的田野上,人影绰绰,那是农民们在忙碌。乡村四月闲人少。时令已近农历四月,勤劳的人们大多在耕田插秧。寻找久居的江心洲,长江朦胧在一片葱郁的树林之中。处处绿洲,象块块巨大的蓝宝石,阳光下构成了一个光彩夺目的世界。我们出神的看着,也没有忘记身边的景致。那根青藤爬上岩壁,恰似一帧简约的水墨丹青,于是,那位叫“又见青藤”的女士当仁不让的抓拍留影,让人不禁想起什么叫“美仑美奂”。诱人的野花,茂盛的树丛,奇崛的山崖、峭石,青春少年的倩影,都印在了镜头里。这一切,又勾起我对往昔岁月的无限眷恋和怀想。二十多年前,我也曾少年,来过这巅峰,把青春留言。如今,我再征此峰,花儿还是那么香,天还是那么蓝,只是不见当年的同窗伙伴少年郎。物换星移,任凭人间几度悲欢离合几度秋,青山依旧在,情谊依旧浓,可我知晓,今天的那轮太阳已不再是我的那轮。而且,我深深的明白,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死,而是思念的痛彻心扉,却只能深埋心底。当年的同学少年,不知此时此刻都忙些啥?是否还把这座青山怀想?是否已把那段青涩遗忘?惟有我,依着这清风,吟着竹笛,让清风带走我的思念,我的祝福。
下山的时候心里仍久不平静,想起明时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从小生长于官宦人家,又是少年魁首高中,一如大青山孕育而生的何如庞,科场得意。所不同的是杨下半生好生凄凉,一生中竟有三十五载是在边地的戍所中过着被拘留的生活。前头的好日子短,而后面的苦日子长。难怪他能写出如此空前绝后、千斤功力的句子来!
替古人担忧恐怕也是今人的通病。“青山依旧在,只度夕阳红。”几多感慨,几丝无奈,几多惆怅,几丝按捺,终有一股不忍在胸怀。中午小憩在好客的大青山村长家里,再次谈起何如庞,谈起那个叫“飞蛾地”的神秘传说。村长说:如果那只公的飞蛾不是被打折了腿,何如庞或许还不止是那样的造化。我笑了,想必善良的村长不知道,还有飞蛾扑火的现代版爱情传说,如果不是我们的先人放出那对飞蛾,何如庞或许只能幽居青山石屋,造化成一代名僧。何况何如庞已官至宰相之尊,即便做了皇帝,在哲人眼里,也不过是一辈子睡一张床,住一间房,归西的时候,不过是一抔黄土。倒是他的学问、风范留给我们以深思,值得人们去缅想。要知道,青史留名的不只有帝王将相,还有陈胜、吴广,而更多的正如杨慎,罗贯中没有忘记他,琼瑶没有忘记他,我们没有忘记他。
还是“一壶浊酒喜相逢”吧,“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笑谈中我们认识了一个全新的大青山,大青山的开发理应提到议事日程中来;笑谈中我们探访了何氏宗堂:荒草凄凄,少见了当年的雕廊画枋,多见的是薜荔叠叠,爬满残墙。何氏宗堂,这个曾喧哗一时的圣殿华堂,此时正静默在荒丘野岭之中,张开大口,向我们诉说着几百年来的风风雨雨,世态炎凉。人常言盛世修谱,乱世储粮,我不知何时能睹何氏宗堂的风光?
告别了村长便结束了此次的大青山之旅。面包车在乡村水泥路面上急驶,我的思绪还停留在青山之巅,仿佛梦回童年: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小和尚……”
本文作者:鲁赤
[诗经诗词鉴赏] [李白诗词][元稹诗词][李清照诗词鉴赏][屈原诗词鉴赏][杜甫诗词]
[李商隐诗词][苏轼诗词鉴赏][乐府诗词鉴赏][白居易诗词][杜牧诗词][陆游诗词鉴赏]
[三曹诗词鉴赏][孟浩然诗词] [韦应物诗词] [辛弃疾诗词鉴赏][陶渊明诗词鉴赏]
[王维诗词][其他唐诗][柳永诗词鉴赏][其他诗词鉴赏] [黄庭坚诗词鉴赏] [其他宋词鉴赏]
[现代爱情诗][英文爱情诗]|[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短篇散文][伤感散文][古代爱情诗][经典爱情诗][抗震救灾诗歌][奥运诗][爱情散文][英语散文][伤感爱情诗][名家爱情诗]
[诗词名句][诗歌朗诵稿][抒情散文][经典散文] [心情散文][哲理散文] [网络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