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散文:感受磁悬浮
早就听说上海的磁悬浮列车风驰电闪,总想身临其境地体验一下。4月的一天,和同事一起登上了列车。从龙阳路地铁
早就听说上海的磁悬浮列车风驰电闪,总想身临其境地体验一下。4月的一天,和同事一起登上了列车。从龙阳路地铁站到浦东国际机场,又从浦东国际机场到龙阳路地铁站,在全长33公里的轨道上折返来回,却因为有着意外的感受。
磁悬浮的广告说:飞机的速度,火车的平稳,简练归简练,却辞不达意得实在不敢恭维。因为列车上安装了超导磁体,轨道底部装有产生电磁感应的线圈,线圈和电磁体之间就会一直存在排斥力,“同性相斥”使列车“浮”了起来。当改变线圈的电流方向,列车由于电磁极性的转换而得以持续向前奔驰,这就是磁悬浮列车的驱动原理。因为电磁线圈在地面,从而取消了电气列车常见的受电弓,流线型的列车便显得简洁明快。因为列车悬浮着,避免了轨道的直接接触,不仅没有了火车那种催人入睡的“咣当”声,那平稳也似静泊湖面的船舶。提速、减速, 看着装在车厢里的速度表跳跃的数字,却全然感觉不到失重的晕乎。即便是达到每小时430公里的高速度下,也只似乘坐飞机遭遇气流那样的颠簸,那平稳舒适远胜火车多多。
其实磁悬浮列车的风光并不止于此,望着窗外更有异常的感受。列车刚驱动时还看不出什么二样,二边的房屋和树木徐徐后退,远处的田野慢慢地向前旋转。当列车提速到每小时250公里的时候,二边的路灯杆越来越向后倾斜,近侧的道路似乎挣扎着向上起翘,路面也慢慢向外斜竖起立,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然而到了车速稳定在每小时430公里的高速度下,窗外的景观又恢复如常,房屋、林木、路灯杆飞快地后移,然而却挺立着,没有前倾,也没有后倒。二分钟后,列车开始减速,那神异的景象再次出现,只不过路灯杆变成向前倾斜,道路改由外侧竖起身子向列车挤来,直到车速减到每小时250公里以下,那奇观倏然消失。这种因为视觉暂留造成的错觉,不过来自物体的相对运动:当列车处于匀速状态,列车与灯杆以同样的速度前进(后退),瞬间前后见到的同一根路灯杆在视觉中的暂留是一样的,因此灯杆看不到歪斜;而在升速状态,瞬间前后见到的同一根路灯和列车之间的相对速度出现了变化,瞬间前见到的灯杆移动速度慢,瞬间后见到的灯杆移动速度快,二者之间出现了距离,瞬间前见到的灯杆落后于瞬间后见到的灯杆,灯杆在视觉中的暂留就会向后倾斜。反之,在减速阶段,灯杆就会前倾。由于需要一定的距离才能反映出这种倾斜,这种景观也就只能出现在达到一定速度之后的条件下。道理不算深奥,但人往往从自身的静止看世界,难免就大惊小怪起来。回过头来想想,这样的错觉其实在飞机起落时也有,只不过由于出于自身静止的考虑,往往把这种错觉归根于飞机俯冲的角度。如果不是在磁悬浮列车上走了个来回,也许这种似是而非的结论会陪伴我到永远。
世界的万事万物,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无论是物理学还是哲学都这样告诉我们,或许这也可以算是常识了吧,但这样的常识并不因为是常识而自然在脑子里生根。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因为我们生活的节奏,我们的思维方式往往固定在一种习惯的模式中,也正是这种思维的惯性让我们对许多事物熟视无睹,只有在一番大惊小怪之后,我们才会回到理性的思考之中。尽管惯性不是惰性,却一样地让我们用想当然来代替大脑的思考。世界上无数人见到过苹果从树上落下,却只有牛顿因此而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这个意义上说,机会对人是均等的,但思维的惯性和惰性却让许多机会和我们擦肩而过。
也许,这就是我感受磁悬浮的最大收获。
(作者:sun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