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建文渡过钱塘江,乃是九日。到了重九这日,方登天台游赏。忽见冯囗约 会了金华、蔡运、刘伸,同走到面前谒师。大家相见甚喜,遂相携在雁宕、石梁各 处,游赏了三十九日,方才议别。蔡运不愿复归,也就视发,自号云门僧,留住在 会稽云门寺。冯囗、刘伸、仲彬各各别去,建文依旧同两僧一道,从旧路而回。 一日行到耶溪,因爱溪水澄清,就坐在溪边石上歇脚。建文忽远远望见隔溪沙 地上,坐着一个樵夫,用手在浅沙上划来划去,就象写字一般,因指与他三人道: “你们看,隔溪这个樵子的模样,好似廖平。”三人看了,说道:“正是他。”程 济因用手远招道:“司马老樵,文大师在此。”那樵子听见,慌忙从溪傍小桥上, 转了过来。看见大师,便哭拜道:“弟子只道今生不能见师,不料今日这里相逢!” 建文扶他起来,亦大恸道:“我前日避难逃去,常恐遗祸于你。后冯囗来报知汝家 无恙,我心才放下。但不知你为何逃遁至此?”廖平道:“知府捉师不着,明知是 我放走,无奈不得,却暗暗申文,叫抚按起我做官,便好追求。我闻知此信,所以 走了。”建文道:“我前过襄阳,打听得知府已去任。汝今回去,或亦不妨。”廖 平道:“弟子行后,家人已报府县死于外矣,今归岂非诓君?”建文道:“汝若不 归,则流离之苦,皆我累你。”廖平道:“弟子之苦,弟子所甘,师不足念。但师 东流西离,弟子念及,未免伤心耳。欲留师归宿,而茅屋毫无供给,奈何,奈何!” 建文听了,愈党惨然,遂相携而行,直送三十里,方痛哭分别而去。建文师弟四人, 向蜀中而来。
到了永乐三年,要回云南,行至重庆府,觉身子有些不爽,要寻个庵院,暂住 几日,养养精神,方好再行。因四下访问,有人指点道:“此处并无大寺院,唯有 向西二里,有一村坊,叫做善庆里。里中有个隐士,姓杜名景贤,最会在佛面上做 工夫。曾盖了一个庵儿,请一位雪庵师父,在内居住。你们去投他,定然相留。建 文师弟听了,就寻善庆里庵里来。走到庵中,叫声雪庵,雪庵听见,因走出来,彼 此相见,各各又惊又喜。你道为何?原来这雪庵和尚,是建文帝的朝臣,叫做吴成 学,自遭建文之难,便弃官削发为僧,自称雪庵。恐近处有人知觉,遂遁至四川重 庆府住下,访知善庆里杜景贤为人甚有道气,因往投之。杜景贤一见,知非常人, 因下榻相留,朝夕谈论,十分相契,遂造一间静室,与雪庵居住。当日出来,与建 文相见,各各认得,惊喜交集。建文道:“原来雪庵就是你。”雪庵道:“弟子哪 里不访师?并无消息,谁知今日这里相逢!”因以弟子礼拜见了,又与三人见礼。 就请师到房中,各诉变后行藏,悲一回,感一回,又叹息一回。建文住了几日,因 见庵门无匾额,又见案有观音经,因写了“观音庵”三个大字,悬于庵前。杜景贤 闻知庵中又到了高僧,便时时来致殷勤。建文因住得安妥,便住了一年。直到永乐 四年三月,方才别了雪庵,又往云南。
到了云南,建文问程济道:“我今欲投西平侯沐晟家去住,你以为何如?”程 济听了,默然半晌,方说道:“该去,该去,此天意也。”建文着惊道:“汝作此 状,莫非又是难么?”程济道:“难虽是难,却一痕无伤,请师勿虑。”建文道: “事既如此,虑亦无用。但他一个侯门,我一个游僧,如何入去与他相见?”程济 道:“若要照常通名请谒,假名自然拒绝,真名岂不漏泄,断乎不可。我看这四月 十五日已时,开门在南,太阴亦在南,待弟子用些小术,借太阴一掩,吾师径入可 也。”你道建文为何要见沐晟?只因这沐晟,乃西平侯沐春之弟。建文即位时,沐 春卒,沐晟来袭爵,建文爱他青年英俊,时时召见,赐宴赐物,大加恩礼,有此一 段情缘,故建文想见。这日听见程济说得神奇,不敢不听。等到十五日已时,果然 见沐晟开门升堂,遂不管好歹,竟闯进门来。真也奇怪,就像没人看见的一般,让 他摇摇摆摆,直走上堂,将手一举道:“将军请了,别来物是人非,还认得贫僧么?” 沐晟见那僧来的异样,不觉心动。再定睛细看,认的是建文帝,惊得直立起来。一 时人众,不敢多言,只说一声:“老师几时到此?”就吩咐掩门,叫人散去。将建 文请入后厅,伏地再拜道:“小臣不知圣驾到此,罪该万死!”建文忙扶他起来, 道:“此何时也,怎还如此称呼?此虽将军忠不忘君之雅意,然祸害相关,却非爱 我,切宜戒之。”沐晟受命,亦作师弟称呼,就留师在府中住下。
不期此时安南国王胡整不靖,永乐差严震直作使臣,到云南诏沐晟发兵往征。 宣过了诏书,到第二日,要回朝复命,来辞沐晟,忽看见一个和尚走进去。沐晟便 吩咐掩门,不容相见。此时建文做和尚,出亡在外的消息,已有人传说在严震直耳 朵里,今日又亲眼看见,怎不猜疑到此,遂趋近沐晟,低低说道:“犬马之心,正 苦莫申;今幸旧君飓尺,敢望老总戎曲赐一见。”沐晟听了,假惊道:“旧君二字, 关祸害不小,天使何轻出此言?”严震直道:“老总戎体要忌我,我已亲眼看见。 同是旧臣,自同此忠义,断无他念。”沐晟暗想:“他看见是真,若苦苦推辞,恐 不近人情,转要触怒。”只得低低说道:“天使既念旧君明此,自同此肝胆,同此 死生,但须谨慎。”遂入内与建文说知,随引震直入见。震直入到内厅,看见建文 一个九重天子,今为万里孤僧,不胜痛楚,因哭拜道:“为臣事君不终,万死,万 死!”建文亦泣道:“变迁改革,此系天命,举国尽然,非一人之罪。今还恋恋, 便足断迹夷齐。但须慎言,使得保全余生,则庶几无负。”震直听了,哽咽不能出 声,唯说道:“臣愧其无辞,但请以死,明心而已。”遂再拜辞出,归到旅舍。忽 忽如有所失,竟吞金而死。
地方官见使臣死了,自然备棺衾收殓,申交上司。上司自然奏闻天子。沐晟听 知,暗暗与建文商议道:“震直一死,固是灭己明心之念。但死得太急,地方官奏 报朝廷,朝廷未免动疑,又要苛求。虽昨日之见,无人得知。但府中耳目众多,不 可不防。况晟今又奉诏南征,师居此地,恐不稳便。”建文道:“汝言是也。”因 问程济,程济道:“居此者,正师之一难也。今虽已过,自宜远隐,以避是非。” 师方大悟,遂别沐晟出来。又问程济道:“出便出来了,却于何处去隐?”程济道: “隐不厌山深。弟子闻永昌白龙山,僻在西围,甚是幽邃,可到那里,自创一店, 方可常住。”建文道:“此言有理。”大家遂同至永昌白龙山,选择了一块秘密之 地。此时因有沐晟所赠,贤能二和尚,遂伐木结茆,造成一座小庵,请师居住。 到永乐五年七月间,住了一年有余,虽喜平安,却不抄不化,早已无布无食, 渐近饥寒。程济无奈,只得出来四下行乞。一日行乞到市中,忽遇见史仲彬,两人 皆大喜,仲彬忙问道:“如今师在哪里?”程济道:“师如今在白龙山上,结茆为 庵,草草栖身。你为何独身到此?”仲彬道:“我非独身。我因放师不下,遂约了 何洲、郭节、程亨同来访师。料师必在云南,故相伴而来。因路上闻得朝廷遣都给 事胡氵荧,往来湘湖云贵,秘密访师。故我四人不敢作伙招彰,夜虽约了行,当日 里则各自分行。这两日,因我寻不着,正苦莫可言。今幸相遇,方不辜负我心。” 说罢,就引程济到寄宿之处,候何洲、郭节、程亨。三人齐归了,与程济相见过, 算计夜行。此时是七月十八夜,月上皎洁,彼此相携出门。上下山坡,坐坐行行, 直行了二十余里,方到庵前。天已亮了,程济叩庵,应能和尚开门,看见仲彬四人, 忙入报师。仲彬四人,亦随人而拜于榻前,建文喜而起坐榻上。众人问候了一番, 各各泪下。随即取出礼物献上,建文一一收了。自此情兴颇畅,因率仲彬等四人, 日日在白龙山游赏以为乐。住了月余,四人要辞去,建文不舍。许何洲、郭节、程 亨三人先行,又留仲彬住到永乐六年三月,方许其行。到临行日,建文亲送,痛哭 失声,再三嘱咐道:“今后慎勿再来。道路修阻,一难也;关津盘洁,二难也;况 我安居,不必虑也。”仲彬受命而去。建文在庵中,住过了两年,乃是永乐八年。 这两年中,众弟子常常来问候建文,不至寂寞。一日说道:“想我终身,只合投老 于此处。”程济笑道:“且住过了一年,再算计也不迟。”建文惊问道:“为何住 过一年,又要算计,莫非又有难么?”程济笑而不言。不期到永乐九年,地方报知 府县说:“白龙山庵中,常有不僧不俗之人,往来栖止,或歌或哭,踪迹可疑。恐 害地方,求老爷作主。”府县听了,竟行牌地方,叫将白龙山庵拆毁。只因这一拆 毁,有分教:困龙方伏地,惊雀又移巢。不知后来如何,再看下回分解。
[史记]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北齐书]
[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新五代史][元史][明史] [清史稿][汉书][后汉书][新元史][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战国策][贞观政要][荆楚岁时记][逸周书] [古列女传][徐霞客游记][大唐西域记]
[唐才子传] [通典] [东观汉记] [前汉纪][后汉纪][华阳国志][洛阳伽蓝记] [唐会要][唐律疏议] [吴越春秋] [越绝书][竹书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