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散文:在平原和丘陵结合的地方
从记事起,推开家门,即见群山。孩提时代,听过贺龙在此带兵打仗、血染青山的革命故事,也听过老人们讲群龙争斗,
从记事起,推开家门,即见群山。孩提时代,听过贺龙在此带兵打仗、血染青山的革命故事,也听过老人们讲群龙争斗,最后遗骸化为逶迤绵延佛子山的古老传说。每天熟视青山,却从不觉得自己是山区的孩子。因为老师告诉同学们,我们所处的,是地理课本上一个叫江汉平原的地方。回想我们小时候,没有哪一个小学生,不相信老师,不相信课本。我不得不感叹,教化的功能就是如此强大。
江汉平原的特色,就是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四季分明。粮食作物以春小麦、油菜、稻谷为主。当紫芸英嫣红的云朵迷漫广袤的田野的时候,男人们就扛着犁、牵着膘肥体壮的耕牛下了田。泥浪翻涌,秧田整出来了,秧苗长出来了。到了夏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挽着裤管下田了。农忙时候,往往天刚拂晓,人们就出门下地,或者扛着锹,或者拿着镰刀,总是风风火火,没有闲暇。晚上,孩子们围在油灯下做作业,女人不是在纳鞋底,做鞋子,补洗衣服,就是在灯下削萝卜,制腌菜,或者做水酒,揉面团,做馒头。稍有闲暇,能干的女子就在在田边地头栽种红薯、黄豆,以补贴家用。有一年,母亲自作主张,在一块高地里种了几分田的棉花,一家老小都穿上了新花铺的棉袄。第二年,村里许多家仿效着种起了棉花。
夏季的农活主要就是“双抢”了。与季节抢时间,抢着在有水的时候把秧插下地,抢着割谷,在有日头的时候把谷子晒干。大多数人家都会在八月十号左右结束“双抢”。“双抢”完了忙什么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近丘陵地区,家大口阔,柴禾不够烧,不辞劳苦的女人就率领一群半大的孩子到山上砍柴。炎热的天气,山林里密不透风,砍柴的人口焦舌燥,汗水混合着茅草的碎叶,把脸上蹭得痒痒的。早上出发时,自家土茶壶带去的那壶水总是不够喝。中午休息的时候,腿快的孩子就跑到山下汲泉水,喝了之后用清洌的泉水洗把脸,不知有多享受。
上班后,说起老家,对方总是用惊讶的口气说:“佛子山?那可是山区呀?”说得多了,便不由我不思考一下我的来处。是山区吗?印象中,山区的孩子应该从小就吃不饱,穿不暖,流着鼻涕上学,时有辍学的危险。为什么从前的岁月却没给我这样的印记?在并不遥远的记忆里,九口之家一直生活得平静、温馨,父母的双手抚平了生活的一切裂痕。
不久前看一部反映山区教育的电视剧,忘记名字了,却记得里面的插曲:“山旮旮啦水洼洼,山中开满了七彩花。鲜花朵朵真美丽,山花就是山里娃。”画面中,起伏的大山深处飘荡着纯洁清亮的童声合唱,我的眼睛湿润了。谁没有童年?谁不想长大?谁不希望被幸福的生活拥抱?然而,一些非人因素总会成会通向梦想的阻力,剩下的,就是一些理想主义者艰难的求索。
我庆幸,我不在大山深处生长。我庆幸,富庶的江汉平原给我粮食的慰藉,庆幸丘陵地带满山的灌木给了我火的温暖,庆幸大地上星罗棋布的湖泊,哺育了我并不缺钙的童年!
2006.11.1
〖作者:紫禁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