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这是一次党的会议,制定出党的文件
重大决议由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层即中央委员会做出,中共中央委员会选举出中央政治局,后者选举出政治局常委。七人组成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是重要决策机构。中央委员会下属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会经济文件的起草。涉及其他领域(如政治、法律等)全会文件的的起草统筹由党内其他相应的高层机构负责。
中共中央全会通过的文件指引并形成其后的政府(国务院)政策决策和规划。因此,中共中央总书记xx和国务院总理xx对于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战略完全认同并彼此协作至关重要。截至目前,充分的证据表明事实正是如此。
在党的领导下,政府官员也紧密参与到全会文件的的准备工作中。各相关部委和官方机构参与十八界三中全会经济报告的准备工作,如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各部委提供决策建议。
3。某些三中全会影响深远 1978年三中全会作出的决议改变了中国
最常提及的一次三中全会是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次会议标志着改革的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本身通过很少具体的决议或改革细则,其重要意义通过其他方式体现出来。
1976至1977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最高领导层试图恢复中央计划经济以刺激经济增长。目标方案已经起草,投资计划已经设定,产量和价格单均以准备就绪。当时的重工业是命脉,涉及石油、钢铁及能源的约120个大型工程项目被选作引领经济复苏的先导。原本计划通过大幅增长石油出口而获得外汇收入用于支付进口所需的工程设备。然而,当1978年中国实际石油蕴藏状况变得清晰之后(石油储藏量远远少于预估),这项计划在1978年不了了之。当时120项投资计划预算投入为120亿美元,但1978年中国的总出口才仅仅100亿美元。
在那一年,邓小平(他1975年经济改革计划中的很多内容成为后来改革思路的基础)对华国锋任总理的领导层提出批评,并进行了一定的高层人事变动。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获得了胜利:华事实上偏离了权力中心,一个全新的经济改革战略提出并获通过。随后陈云也加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抓经济工作,并选择农业(而非工业)作为他的工作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久,农产品(6.96, 0.13, 1.90%)收购价格提高,人民公社悄然解散,家庭得以种植自己的土地并出售自己的农产品(值得注意的是,这项具有争议的政策——允许农民自由耕种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未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文件中,下面我们还将会提到这一点)。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一些重要的全会(如1978年12月举行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和1993年11月举行的第xx届三中全会)都在年末召开。让我们共同期盼今年11月份的全会也将依循惯例。
4。某些三中全会令人稍感失望 XX年三中全会通过的一些决议最终未能实施
1978年三中全会因促生了真正的变革而令人弹冠相庆,而XX年三中全会却被许多人认为以失败告终。XX年xx和xx主政当年召开的xx届三中全会聚焦于经济“扭转失衡”及推动农村发展。我们认为随后的两个五年任期不应被认为是一个“丢失的十年”。XX至2013年间,农村地区发展取得了重大改善,社会保障基础得以重建,全国各地都获得发展,真正的中产阶层逐渐形成。然而,与xx/朱镕基主政时期(1989-XX)相比,胡温在任期间没有实现大的制度改革。相反,21世纪初的中国发展仍由国企、城市住房建设以及上世纪90年代末的入世(wto)改革所推动。XX年三中全会文件中指出的许多失衡问题进一步加剧。随后,中央政府于XX至XX年间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该计划的实施时间过长加剧了经济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