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同志带队,组织各市分管市长、省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赴山东考察农业产业化工作。所到之处,我们看到的是农业标准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工人化,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成就令人鼓舞和震撼。
一、基本情况
山东省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经历了80年代中期的探索起步、90年代的全面推进、新世纪以来的深化提高三个阶段。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创新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按照"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的总体思路,把产业化经营与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政府全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已成为该省农业发展的主要经营方式。全省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6500多家;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已超过600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整个工业销售收入的15%;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1340万户,占农户总数的比重已达67%。农业产业化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加快农业对外开放步伐、提升农业综合竞争能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主要做法
山东省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做法,概括为“四化”,即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农业规模化、农业标准化、农业国际化和农村城市化的有机结合,实现农业产业化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
(一)坚持农业产业化与农业规模化相结合,以规模化促进产业化山东省打破区域界限,狠抓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和市场方面上规模、上档次,形成规模优势。为此,他们提出了"四个一批"的工作目标:加快发展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建设一批产出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示范作用大的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在国际上叫得响、过得硬、打得开的农产品知名品牌;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形成了粮油、畜牧、水产、园艺、瓜果等区域明显、特色鲜明的八大高效产业带;形成了一大批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了720多处大中型专业批发市场和农业部定点市场46处;形成了以鲁花、金锣等为代表的在全国知名的一批大企业、大品牌,全省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已有1200多家,过10亿元的70多家,过50亿元的4家,过100亿元的有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45家。
(二)坚持农业产业化与农业标准化相结合,以标准化提升产业化重点在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和认证体系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体系上下功夫。一是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示范工程建设,推行良好农业操作规范,严格按操作规范进行生产管理,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从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二是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引进国外资金、技术、设备、人才和管理经验,并按照国际规范标准加强对农产品及其加工企业的标准质量认证,努力实现与国际市场的全方位接轨。全省已有1099家企业通过 ISO14000体系认证, 904家企业通过HACCP体系认证。三是企业建立质检机构,全省已有5151家龙头企业建立了质检机构。
(三)坚持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国际化相结合,以国际化带动产业化一是坚持积极“走出去”,大力开拓国外市场。山东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组织实施了“出口农产品绿卡行动计划”,每年举办一次“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努力扩大山东农产品在国外市场的影响,不断提高山东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目前已形成了农产品市场份额省内、省外、国外各占三分之一的格局。
二是坚持大胆“引进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宽松招商环境,增强招商引力,积极引导和依托企业创新招商模式,大规模地吸引国外资本和国内巨头,一大批国际、境外和国内著名企业纷纷落户山东,有力地吸收了外来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山东农业产业化快速腾飞。
(四)坚持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市化相结合,以城市化引领产业化随着一大批龙头企业的快速扩张,这些企业在膨胀城镇规模、带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又使龙头企业获得了城市的聚集效应和整合效应,从而形成了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市化互促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这种态势主要呈现为三个“集中”:一是农民向企业集中,龙头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企业和二三产业的转移;二是企业向园区集中,在政府的主导下,规划建设了一大批农产品加工园区,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龙头企业落户园区;三是园区向城市集中,按照科学定位、产业聚集的原则,山东许多市县在城市周围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产业园区,使园区发展与城市建设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