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区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深入实施国家、省、市教育规划纲要为主线,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全面落实区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职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坚持改革创新、全面育人,突出开放办学、特色办学,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
一、统筹资源,优化配置,强力促进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1.统筹教育资源,夯实教育均衡发展基础。认真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完善教育经费的长效保障机制,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以教育基础设施均等化为目标,实施省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市现代化学校建设工程和偏远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工程,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补贴制度。实施一中扩建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加固工程、天泰城学校内设配套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
加大学前教育政府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完善“以奖代补”激励政策,加快推进公办和公办性质幼儿园建设。年内,完成爱心幼儿园建设。创建市级示范幼儿园3处以上,街道公办中心幼儿园通过省级认定。
2.巩固基础教育普及成果,提高教育公平满意度。实施划片招生,落实入学通知书制度,确保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就近免试入学,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达100%,初中分别达100%和99.9%。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7%以上,职普比例保持在1:1左右。深入推进以集中教育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家庭联系教育和社区康复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办学模式,确保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完善帮困助学体系,扩大资助范围、加大资助力度,确保每个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严格执行《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和省教育厅《关于严格控制普通中小学校规模和班额的意见》,杜绝择校现象和起始年级超班额现象。
3.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做好首批全国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工作,争创全国中等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学校。加快专业调整,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专业体系,培育1-2个市级对口就业率和优质就业率“双高”专业。完善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工学结合的职教集团深度融合,评选、表彰优秀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1-2个现代化技能教室;对接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加大对合作企业的扶持力度。实施“双师型”教师培训、兼职教师引进计划,完善技能大赛联动机制,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职业转换能力。制发《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意见》,实施“文明修身,砺志成才”工程;以特色课程为引领,构建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建设、实施与评价机制,开发6-8门校本教材,建成2-3门市级精品课程。
4.探索社区教育新途径,促进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规范、持续发展。加强街道成教中心规范化建设,开展各类从业、转岗、下岗失业人员职业培训。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网络,开展“特色课程进社区”活动,加强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学习需求。规范民办学校管理,提高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
5.丰富办学内涵,推进优质特色学校建设。启动实施特色品牌学校建设工程,制发《区特色品牌学校创建实施意见》,确定17处特色品牌学校创建试点学校,以“生命课堂、生活德育、校本研究、智慧教师”为重点,探索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的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初步形成“一校一景”、“一校一品”的特色学校发展格局,培育办学特色鲜明的区域名校。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探索以外语、科技、人文、艺术等为特色的普通高中发展模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优化校园文化要素,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实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促进校风、教风、学风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提升。开展高校辐射中小学实验,重点探索高校专家、课程及实验室等教育资源对中小学引领方式和共享机制。创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7处以上。
6.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推进中小学校园网站建设,实施新“班班通”建设、计算机更新和探究实验室建设工程,使全部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基本办学条件标准。加强网络管理员队伍建设,加强学校图书室电子自动借阅系统建设,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
二、德能并重,科学管理,着力增强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
7.加强培训与管理,提高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创建“师情奉献”党建品牌活动,加强师德警示教育,将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晋级、聘任和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内容。启动实施“十百千”名校长、名师建设工程,持续开展“教师技能大练兵”和“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活动;落实《区名师培养工作方案》,完善名师工作室,建立名师博客群,开设名师大讲堂,初步形成名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梯次发展、快速成长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园长、骨干教师、新教师培训为重点,以中心教研组为引领,通过省级示范幼儿园定期开放和观摩、定期研训等形式,不断提升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制发《区中小学教师评价指导意见》,实现教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注重人文化管理,维护教师权益,改善工作环境,关心教师健康,关爱困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