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在参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先期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民生问题正式提出和实际推动时间还不长,工会参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还存在思路不够成熟,工作形式还不够完善,工作机制还不够系统,工作社会影响还不够大等问题,具体讲,第一,工作定位难以把握。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容易“越位”。工会参与民生的有些工作面过宽,涉入了本应是政府有关部门或其他单位的主要职责。比如在送温暖中涉及到了一些退休人员、伤残人员等属于劳动、民政、残联等救助的困难群体等。
二是往往“缺位”。主要体现在参与涉及民生问题的政策法规制定和在社会保险、劳动工资、安全卫生、医疗和住房等制度的推动落实、监督检查和查处等方面,有时主动性还不够,往往被动“缺位”。
第二,工作合力尚待形成。工会参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多的是要解决职工最现实、最迫切的生活生产难题,这就需要较强的财力、物力、人力来支撑和保证。但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各级工会的人、财、物等力量都相对有限,整体实力还不足,必须充分整合和利用工会以外的力量。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工会所期望的“党政重视支持、部门协作配合、社会积极参与”的格局还未真正形成。比如,党委、政府对工会参与民生工作,一定程度上还未做到同计划、同布置、同促进、同支持;工会的帮扶救助工作还没有与民政救助等政府救助体系有机衔接;职介、职培等促进就业工作还没有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就业工作体系有机衔接……等等。因此,当前工会参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很多工作领域,缺少协同和支援。
三、工会组织参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第一,要找准定位。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以党委和政府主导,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具体操作和实施。工会作为群众团体参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是政府民生工作的重要补充。因此,必须把工会参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放到党委和政府民生工作全局中去考量、去把握,争取党委政府把工会的保障参与民生工作纳入政府民生工作大格局,做到一起计划,一起布置,一起落实,切实找准定位和工作着力点,发挥工会组织“方便快捷”的独特优势,遵循“到位不越位、补位不缺位”的原则,努力做好拾遗补缺、解急救难工作和履行好反映、参与、配合等职责。
第二,要突出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个大课题,是一项涉及内容多,牵涉面广的系统工程。工会由于自身条件有限,要在参与民生中真正发挥作用,就不应全面涉及,大包大揽,重复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必须突出重点,力所能及,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内容上,要把开展特困和大病救助、就业和就学帮扶、医疗互助互济以及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卫生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上的参与、推动、监督作为工作重点;在对象上,要突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困难职工群体为重点,尤其要把困难劳动模范、工会会员作为重中之重。
第三,要建好阵地。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当前工会参与民生工作的重要阵地。去年底,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天津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时,充分肯定了工会帮扶中心的地位作用,为工会帮扶中心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工会组织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大好机遇,加强帮扶中心硬软件建设,建立健全网络体系,着力拓展领域、提高质量、增强实效,不断巩固和发展帮扶中心这个阵地。
第四,要展亮新的品牌。
“送温暖”、“帮扶中心”、“金秋助学”、“职介职培”等是工会在参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探索实践中形成的几个有影响“品牌产品”,而且这些“品牌”工作已成为当前工会参与民生工作的主要抓手并发挥了实效。下一步我们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继续培育新的品牌,重点打造“职工医疗互助互济”、“职工创业小额贷款”、“爱心帮扶超市”、“在职女职工特殊疾病和意外伤害保险”等工会民生工程的“新品牌”,推动工会民生工作的新发展。从而形成工会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系列品牌工程,达到拓展扩大工会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社会影响力,达到不同困难职工的不同救助系列化、规模化、稳定化。同时,要加强经验总结,积极向党委、政府和上级工会“推介”工会民生品牌,努力在党委、政府和困难群体中扩大影响;还要充分利用社会新闻媒体和工会自身宣传平台,加强对“品牌工作”的宣传报道,以增强知名度,扩大影响力。
相关推荐:
读书人网(www.ReaDer8.cn)调研报告频道:http://www.reader8.com/data/diaoyanbaog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