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您关注:
本文由读书人编辑为您精心准备,请大家参考!
中国共产党xx届六中全会继承弘扬儒学“和谐”文化,专题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并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儒学“和谐”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渗透到中国人的人文精神和血脉,影响到中国人的生活理念、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届六中全会精神,继承弘扬儒家和谐思想,在工作实践中培育和谐文化,充当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
一、正确把握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构建“和谐社会”认识。
从党的xx大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到党的xx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再到党的xx届六中全会对此作出全面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庄严而紧迫地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在关键时期推出的新举措。构建和谐社会是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作出的战略举措,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正在达到新的高潮,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民共享的系统工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治国理念和重大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建和谐社会是人民共享的系统工程,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此,我们要有积极和谐的思想理念,运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运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运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成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构建和谐社会是任重道远的历史使命。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28字”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创造活力,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
二、继承弘扬儒家和谐思想,积极发展民族和谐文化
党的xx大继承发扬了儒家和谐思想。儒家的和谐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前人有关“和”、“同”之辨的基础上,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名言。强调不同的事物和谐共处,不同的意见相得益彰。从这一理念,自然可以推导统筹兼顾,各得其所的思想。儒学大致从三个层面阐述其和谐的思想:
第一、身心的和谐。在这方面,孔子有许多论述。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等等。孔子 曾经对颜渊大加赞赏:“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对自己的评价也大致如此,他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又自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就是为后儒所称颂的“孔颜乐处”。
第二、人与社会的和谐。将个人的和谐仁爱之心推广到他人及至整个社会,是导致社会和谐的伦理基础。孔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孟子对君子的要求是:“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又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看来,以“爱人”为实质内容的“仁”是最重要的。那么,达仁的途径是什么呢?孔子提出忠恕之道,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可想而知,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社会,不正是人们所追求的和谐社会吗?
第三、人与自然的和谐。按照古人的看法,天下万物皆由天地所生,天人合一,万物同源,人和自然本不可分。《易经》提出人与天地日月四时鬼神和合相通:“大人者,与天地和其德,与日月和其明,与四时和其序,与鬼神和其凶吉。”从这种“天人合一”的出发,儒家确立了人和自然亲和相处观念。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到了北宋,张载则明确地提出:“民悟同胞,物吾与也。”明代大儒王阳明也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其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儒家和谐思想,不但对历代中国人的思想品格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辉。它是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宝藏,也是人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
三、认真履行粮食部门职责,积极扮演好主力军角色
作为粮食主管部门,在学习贯彻党的xx届六中全会,弘扬儒学和谐文化中必须认真履行职责,找准定位,演好角色,积极发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力军作用。
一是创新服务载体,助推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刻反映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充分表明了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坚强决心,也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和经济任务。粮食部门是重要的涉农部门,粮食的生产环节在农业,粮食的流通基础在农村,粮食的收购对象是农民,粮食工作与“三农”有着天然密切的联系。粮食部门是农村现代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者,为此,我们要从促进农业和农村全面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粮食工作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己任,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理念,自觉参与和服务新农村建设,主动将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利益、确保粮食安全作为本部门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以干在实处的积极成效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要认真按照 “引导农民种粮、方便农民售粮、指导农民储粮、优化农民吃粮、带领农民兴粮、依法为民管粮”六个方面的要求,找准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着力为新农村建设办实事。要牢牢把握“有利于粮食生产、有利于粮农增收、有利于稳定市场”的原则,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保护、调动和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以深入开展“粮食订单”活动,切实保护农民种粮利益;深入开展联系欠发达乡镇活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开展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活动,强化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深入开展“双五结对”活动,发挥文明单位示范和带动作用;深入开展“一抓两促”活动,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素质;深入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活动,积极服务“三农”等“六项活动”为抓手,认真履行部门职能,积极充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力军。
二是加强安全体系建设,确保粮食安全。《论语为政篇》孔子认为国家的主要大事有三件:即充足的粮食,充足的军备和取信于民。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军备,人民对政府信任这三项就可以了。”子贡说:“不得已一定要去掉一项,在这三项当中哪一项先去掉呢?”孔子说:“去掉军备。” 可见粮食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衢州被誉为南孔圣地,东南阙里。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孔子第48代孙孔端友率领子弟随宋高宗南下,迁居衢州,成为孔氏南宗的始祖。从此中国儒学分成南北两宗,北在山东曲阜,南在浙江衢州。在衢州市区,为了庆祝孔子文化节,到处张贴着醒目的标语——南孔文化圣地,农耕文化祥地,粮食文化吉地。XX’中国·衢州粮交会作为中国.衢州国际孔子文化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期间也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