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http://www.reader8.com/data/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与《甘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十一五”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县人民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抢抓西部大开发、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等重大机遇,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地震、干旱、低温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坚持实施“强农、重工、活商、兴教”四大战略,奋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奋斗目标,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预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1.6亿元,较“十五”末净增15.91亿元,年均增长15.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8亿元,年均增长15.69%;第二产业增加值11.13亿元,年均增长19.43%;第三产业增加值10.69亿元,年均增长10.84%。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2.52亿元,较“十五”末净增1.98亿元,年均增长36.19%;财政支出13.8亿元,较“十五”末净增11.3亿元,年均增长40.7%;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7.1倍;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9亿元,较“十五”末净增3.42亿元,年均增长43.4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4亿元,较“十五”末净增10.8亿元,年均增长28.3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42元,较“十五”末净增1410元,年均增长13.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86元,较“十五”末净增4466元,年均增长14.48%。
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全膜穴播小麦等旱作农业新技术,粮食生产稳中有增,201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7.38万吨,较“十五”末净增2.7万吨。大力发展蔬菜、果椒、养殖、劳务四大支柱产业,全县蔬菜面积由“十五”末的10.13万亩扩大到现在的19.56万亩,果园面积由18万亩增加到29.6万亩,规模养殖小区由5个发展到62个,丰裕养殖公司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010年输转劳务10.3万人(次),创劳务收入9.1亿多元。辣椒、韭菜、月季花、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组建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流通体系进一步完善。五年新修渭河堤防21.76公里,维修衬砌灌渠38公里,新建提灌工程7处,新修梯田12.77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185平方公里。实施了4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尤其是举全县之力组织实施了覆盖6乡镇123个村15万多人的西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已有95个村的近10万群众吃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结束了干旱山区严重缺水或饮用苦咸水的历史。全力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天然林保护、德援造林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各类造林13.3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末的16.1%提高到22%。大力推广农村清洁能源,五年建成沼气15159口。在69个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全县5.5万贫困人口稳定解决了温饱,农村贫困面由“十五”末的27.6%下降到17.8%。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15个省市级示范村和95个市级推进村支柱产业不断壮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
工业经济不断壮大。全面完成了县属企业改制工作。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完成了大唐甘谷发电厂230万千瓦技术改造,新建了甘谷祁连山120万吨水泥生产线,新办了兴材环保加砌块公司、佳通塑业编织袋公司等配套关联企业,县域工业经济总量迅猛增长,骨干企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明显增强。坚持“产业集聚化、工业园区化”的发展思路,规划新建了六峰工业园、二十铺--磐安工业园,县财政投入3000多万元,完善了园区基础设施,引进入园企业13户,5户竣工投产,8户正在加紧建设。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改力度,建材、化工、制鞋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企业不断壮大,新恒达化工公司、天宏鞋业公司等4户企业进入全市“10强50户”行列,县域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商贸流通繁荣活跃。坚持实施“商贸活县”战略,改造完善了一批专业市场、农村集贸市场和产地市场,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发展了一批购物超市和连锁经营店,城乡市场网络不断完善。深入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兑付补贴资金595.94万元,有力拉动了消费需求。顺利完成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强县级粮油储备,实施“藏粮于民”工程,保证了全县粮食安全。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大像山、尖山寺等景区景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0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5亿元,较“十五”末净增1.2亿元,年均增长38%。全面落实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惠政策,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电子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