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办公其他 > 工作报告 >

201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2)

2011-03-01 
读书人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http://www.reader8.com/data/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根据中共温州市委《关于制定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

读书人文档频道给广大网友提供最实用的文档资料http://www.reader8.com/data/

空白乡镇全面消除,新增5家上市公司。支持外贸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8.1%。大通关和电子口岸建设得到加强。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和工业园区4个,新设境外投资机构142家,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获批。加强与友好城市的沟通交流,缔结国际友好城市8个。实施内外温州人互动战略,成功举办第二届世界温州人大会,在外温州商会年会成为重要品牌。对口支援青川灾后重建任务提前完成,新一轮援疆工作有序展开。

五年来,我们着眼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成效明显。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766.1亿元,年均增长21.8%,占支出增量70%以上。保障性住房体系初步建立,建成经济适用房90.7万平方米,新增廉租房保障对象1880户,基本解决市区在外过渡5年以上被拆迁户住房安置问题。新增城镇就业38.4万人。基本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达到201元,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2倍以上。学前到高中段十五年教育普及水平稳步提高,改造农村薄弱学校1115所,每年新建中小学校舍35万平方米以上,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全面完成。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2.1万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国家示范高职院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12.4个百分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起步。新建改建一批市县重点骨干医院,温医附一医新院主体工程结顶,市儿童医院挂牌运行,新增市级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家、服务站170家。洞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城乡文化繁荣发展,建成温州大剧院、温州文化用品市场,基本形成“两馆一站”基层文化设施网络。群众体育蓬勃开展,温州体育健儿在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获奖牌数取得历史性突破。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得到加强,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社会治安状况明显改善,圆满完成奥运、国庆60周年、世博等重大安保任务。首次获得“平安大市”称号,平安县(市、区)创建实现“满堂红”。民政、老龄、慈善、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发展,民族、宗教、侨务、对台、档案、双拥、应急、人防、移民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五年来,我们围绕提升执行力、创新力和公信力,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政协通报,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326件、政协提案2484件。开展企业服务年、“转作风、优环境”等活动,集中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市县乡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全面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抓好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依法行政工作扎实推进。加快构建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大力压缩行政性开支,连续三年市级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公用经费预算压缩5%。加强惩防体系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反腐倡廉工作成效明显。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我们牢牢把握后危机时代经济复苏的有利时机,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抓调整促转型、抓环境促发展、抓改革促活力、抓民生促和谐,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外贸出口总额、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1%、22%、30%和16.8%。一年来,着重抓了五方面工作:一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全力以赴筑平台、拓空间,瓯江口新区建设全面启动,半岛起步区开发加速推进;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民营经济科技产业基地和乐清、瑞安、平阳、苍南等地的重点产业功能区建设步伐加快。制定实施十大行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鹿城鞋革、乐清电气、瑞安汽摩配、永嘉泵阀列为全省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正泰、康奈获得省政府质量奖。加快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温州粮食中心市场建成投用,温州五金装饰市场、瑞安江南物流园区开工建设。二是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为载体,深化项目前期,强化督办协调,完成重点建设投资230亿元。金温铁路扩能改造温州段、飞云江三桥龙湾接线、瓯海大道西段快速路、雁楠公路、平阳顺溪水利枢纽等工程加快推进,诸永高速公路温州段延伸线、77省道延伸线等工程动工建设,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段、苍南电厂、104国道西过境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三是大力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全面启动“六城联创”,扎实推进环境“四大整治”,完成温瑞塘河黑臭河道治理4条,拆除违法建筑152万平方米,一批市政道路建成通车,交通堵点乱点得到治理。珊溪库区环境污染整治扎实推进。1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建成,杨府山垃圾填埋场终场处置及生态恢复工程完工。四是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实施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国资管理体制、市对区财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为温州新一轮发展注入新动力。优化再造审批流程,下放事权180多项,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由113天缩短为30天,民间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由150天缩短为37天。制定出台贯彻国务院“新36条”实施意见,成功组建股权营运中心、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风险投资研究院和民间资本研究院等平台。五是大力推进民生改善。严格执行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加快发展公共租赁房,努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加大对大学生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力度,制定实施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制度,近80万老年居民开始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加强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和预警,及时发放困难群众物价补贴。8个县(市、区)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群众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狠抓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刑事发案下降11%。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全面展开。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的历程令人难忘,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辛勤工作、做出贡献的全市人民和外来建设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积极参与温州建设的驻温部队、武警官兵和中央、省驻温单位,向情系家乡的海内外温州人,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温州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五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等7项指标没有全面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力度不大,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尚未有效突破,科技、人才、环境等要素资源支撑能力不足;城市功能和品位有待提升,半城市化问题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繁重,群众就医、出行、住房等方面的难题仍未有效破解,社会管理压力加大,基层基础有待加强;政府职能转变不快、行政效能还不高,一些机关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精神状态不佳,缺乏攻坚破难、干事创业的激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不同程度存在,极少数人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对以上问题,我们一定继续高度重视,集中各方智慧和力量,采取更加有效的对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温州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跨越赶超、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展望“十二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持续推进,调整转型成为最重要的阶段性特征。经历国际金融危机后,温州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环境再造时代全面到来,内外温州人互动有望开启新局面,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条件更加有利。我们要切实增强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准确把握形势变化和阶段性特征,善于捕捉新机遇,不断增创新优势,努力再创温州发展新辉煌。

“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两创”总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新型城市化为龙头,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统筹陆海、城乡、区域发展,全面推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政府转型,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推进大都市功能区、中心镇和新农村建设,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着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着力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把温州建设成为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全面建成惠及全民的小康社会,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15年达到48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率每年达到50%。产业发展构筑新格局,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传统产业竞争优势显著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海洋经济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增长极,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左右,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开创新局面,基本构筑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体系,中心城市功能快速提升,现代化小城市、中心镇培育走在全省前列,城市化水平达到68%以上。生态文明实现新提升,节能减排指标全面完成,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2%,水环境功能达标率明显提高,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和示范区。民生改善达到新高度,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教育、医疗、就业、社保、住房等状况明显改善,文化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市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坚持率先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一)在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上取得重大突破。坚持把扩大投资作为需求结构调整方向,以大投入促进大发展,精心实施“十大建设工程”和“十大民生工程”,科学确定投资布局和建设时序,全力构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坚持“三、二、一”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大力培育物流、金融、创意、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提升旅游、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建成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深入实施十大行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积极培育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大力提升农业设施、农业组织化和农业科技水平。深入实施“港航强市”战略,完善港口集疏运网络,深水泊位达30个以上,温州港进入亿吨大港行列。加强海洋海岛资源保护和开发,不失时机地发展现代临港工业、现代渔业和海洋服务业,努力打造海洋经济强市。坚持全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建设科技与产业高度融合的创新型城市。加强“质量强市”和“信用温州”建设,深入实施品牌和标准化战略,进一步打响“温州制造”区域品牌。

(二)在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上取得重大突破。坚持全域谋划建设温州大都市区,加快构建由鹿城、龙湾、瓯海、洞头、瓯江口新区、瓯江北岸及上塘等组成的主中心;支持瑞安、乐清建设沿海大城市,积极推动平阳、苍南、文成、泰顺城市化发展;调整优化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着力培育一批都市型功能区和50个左右中心镇,基本形成“1650”大都市区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传统村落向现代社区、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型。加快推进西部生态产业带规划建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支持文成、泰顺实施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三年规划,切实增强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三)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再造上取得重大突破。围绕建设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成温州国际机场、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段、金温铁路扩能改造温州段、绕城高速公路西线、乐清湾货运支线、滨海大道,启动建设龙丽温(泰)高速公路,积极抓好杭温铁路客运专线、温州至武夷山铁路前期工作。大力推进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建成温州火车南站至瓯江口段,启动建设乐清至瑞安段和市区轨道交通线。加快城市交通“六纵六横”建设步伐,构筑市区立体快速交通网络。科学规划发展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建立适度超前的电网保障体系,形成500千伏区域环网。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抓好瓯江、飞云江、鳌江流域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瓯飞、飞鳌、浅滩二期、苍南大渔湾一期等围涂工程,五年实施围垦58万亩,为温州未来发展创造战略空间。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物联网,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努力打造数字温州、智慧城市。着眼于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发动全市上下打好“六城联创”攻坚战,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深化生态市建设,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低碳城市。

(四)在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坚持教育优先,高标准普及学前到高中段十五年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确保每个县至少有一所二甲综合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室基本实现全覆盖。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健全公共文化体系,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提炼升华新时期温州人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和科学健身服务体系,率先建成省级体育强市。加快构筑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相互衔接的大社保体系,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共租赁房,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解决城乡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健全基层组织建设、综治维稳、安全生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四位一体”工作机制,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建立常态严打、严密防控等“五大工作体系”,全面构建社会治安新秩序。支持驻温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重视人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巩固和发展双拥创建成果。

(五)在改革创新和内外开放上取得重大突破。扎实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城乡统筹、社会发展、行政管理等体制改革,构筑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公平市场准入改革,保障民间资本顺畅地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等领域。促进地方金融创新发展,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积极拓展国际新兴市场,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提升“走出去”发展水平,加强境外营销网络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境外温州商品城、工业园区、经贸合作区和研发机构。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和途径,推进招商选资、招商引园。扩大空港、海港口岸开放,争取设立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加快融入长三角,主动参与海西区,着力构筑以温州为核心的浙南闽北都市经济圈。大力实施内外温州人互动战略,扩大互动领域,提升互动层次,真正把在外温州人资源转化为推动温州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全力以赴做好“十二五”开局工作

五年发展重在起步。做好2011年的工作,对于顺利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率达到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完成省下达的年度削减任务。

按照市委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优化环境、强化投入、统筹城乡、保障民生”要求,着重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掀起投资新热潮

坚持扩大投资需求与优化投资结构并重,大力实施年度“十大建设工程”,推动民资、外资、国资一起上,确保完成重点建设投资350亿元,带动形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00亿元。

发挥政府投资的主导作用和杠杆效应,加快建设一批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9月份开工建设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乐清至瑞安段、状元岙港区化工码头,11月份开工建设乐清湾港区疏港公路、温州火车南站至瓯江口市域铁路客运线,年内开工建设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瑞安至苍南段、绕城高速公路西线和104国道西过境等工程。加快推进金温铁路扩能改造温州段、温州机场飞行区扩建和新航站楼、飞云江三桥南北接线、诸永高速公路温州段延伸线、77省道延伸线、大门大桥等工程建设。加快龙丽温(泰)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步伐。加大电网建设改造力度,投产变电容量200万千伏安,开工500万千伏安,开展前期600万千伏安;加快建设苍南电厂,抓好苍南核电厂、泰顺抽水蓄能电站、天然气输配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戍浦江河道整治、永嘉三塘分洪排涝、平阳顺溪水利枢纽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启动南岸水库前期工作,建成珊溪水利枢纽平苍引水主体工程,7月份实现楠溪江供水工程通水目标。加快瓯飞项目前期工作步伐,7月份开工建设促淤堤;8月份前建成瑞安丁山二期和乐清胜利塘北片围垦工程。

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和组织协调。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继续推行“一事一议”和代办制,全力突破政策处理、项目审批等难点。高度重视项目储备和前期研究,切实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水平。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做好资金平衡和融资对接。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利用,积极探索低丘缓坡开发,完成清理“转而未供”土地70%以上。全面开展“清障除污”行动,依法加大对“村霸”、“地霸”打击力度,从严惩治阻挠、破坏工程建设的违法行为,有效净化投资建设环境。

(二)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抓好“十项百亿”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加快推动雁荡山-楠溪江景区旅游一体化发展,着力培育百丈漈-飞云湖景区、廊桥氡泉生态旅游度假区、南雁休闲旅游区、苍南滨海旅游度假区等板块。高起点规划建设洞头旅游休闲岛,完成瓯江旅游度假区项目前期工作。积极申报全国旅游综合改革城市。实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推动黄龙商贸城等专业市场整合提升,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市场群。加快建设瓯海潘桥、瑞安江南物流园区,抓好空港经济区、温州现代金属物流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金融集聚区建设步伐,支持保险、创投等金融业态发展,培育法律、会计、咨询等中介组织。推进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高速无线通信网络建设和信息化应用。依托浙江创意园和高校创业(创意)园等平台,创建国家级创意设计中心。

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制定实施十大行业转型升级年度推进计划,支持服装、鞋革等消费品行业通过品牌建设、营销拓展、创意设计,加快提升价值链;引导电气、汽摩配、泵阀等工业品行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先进制造水平。建立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工作机制,深入实施百龙企业培育计划和中小企业成长“千星工程”,打造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调整先进制造业专项资金使用结构,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强化大项目对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积极推动正泰光伏、中光科技等项目建设。全年推出工业用地出让1万亩,完成工业性投资360亿元。

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突出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8万亩,确保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8亿斤以上;启动建设5个现代农业综合区、15个主导产业示范区、40个特色农业精品区、10个休闲农业观光园和10个森林旅游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粮食、蔬菜、农资等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放心粮油进社区(农村)”工程。建立健全集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于一体的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

积极发展海洋经济。坚持陆海联动,深化临港产业基地开发,培育壮大海洋特色优势产业。加强与上海、宁波等大港及大型船公司的合作,着力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提升温州港“一港七区”发展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抓好苍南舥艚、瑞安北麂等重点标准渔港建设。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大胆探索海洋资源开发管理体制,鼓励各类资本参与海洋综合开发,启动洞头县海岛开发开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强化科技、人才对转型升级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建设科技孵化网络,温州科技城企业研发总部、科技创新大楼8月份投入使用。启动中科院温州生物材料研究所和温州地理研究所建设。深化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加快建设国家工业电器质检中心,建成国家金融设备及零配件质检中心、国家阀门质检中心。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落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配套政策,切实解决各类人才的居住、医疗和子女就学等问题,营造引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对接人才创业创新需求,抓好省博联温州科技创新基地、省级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平台建设。

强化节能减排对转型升级的倒逼作用。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和建设行为,着力构建市场经济新秩序。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各领域节能,抓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推进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省级工业园区扩容提升,加快电镀产业基地建设。继续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污染整治力度。鼓励实施循环经济项目,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完成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和重点规模企业生态化改造。

(三)加快温州大都市区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

编制实施大都市区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彰显城市特色,促进县域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格局。

加快建设城市功能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瓯江口新区,完成半岛起步区主路网,开工建设国宾馆、总部经济园等标志性工程和新的对外通道。大力度推进滨江商务区和七都岛开发建设,加快改造鹿城西部旧城。全面推进龙湾中心区、瓯海新城建设,精心抓好城市综合体、站前商贸区开发。深化温州生态园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三垟湿地公园整体形象。加快推进永嘉三江片、洞头海西湖开发。支持各县(市)新城区和开发区滨海新城加快建设,培育发展柳市、塘下、鳌江、龙港现代新型小城市。

扎实推进“六城联创”。深入开展环境“四大整治”,打好“四大战役”,确保完成阶段性目标任务。加大温瑞塘河沿岸截污纳管力度,重点抓好9个片区污水管网整治,实施3条黑臭河道治理,开工建设亲水休闲景观带。深化市容环境卫生整治,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开展卫生社区达标示范创建工作。强化违法建筑集中整治和日常控管,抓好边角地、废弃地规划利用。完善并深入实施“退二进三”政策,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加快推动区块联动开发。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启动改造“城中村”41个。保护城市文化遗存,打造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扎实开展“绿满温州”行动,新增城市绿地282公顷,人均公园绿地增加1.5平方米,完成绿化造林10.6万亩。加强公交车尾气、城市噪音和建筑扬尘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城乡垃圾、污水、危废(医废)处置等环保设施建设,抓好龙湾垃圾填埋场前期工作,10月份开工建设天长岭垃圾填埋场,年内开工建设中心片污水处理厂二期,8月份完成临江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扩建工程。

(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大力推进城乡统筹综合改革。以都市型功能区和区域性中心镇建设为平台,尽快启动并完成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体制。以“三分三改”为核心,推动股改、地改、户改,促进政经分开、资地分开、户产分开,努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以农房集聚改造为切入点,统筹安排和建设市政配套设施,启动建设农村新社区和集中安置公寓项目各10个以上。以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为保障,强化组织协调,形成攻坚合力,确保广大人民群众从改革中充分受益。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1+”村镇发展模式,深化实施村庄布局规划,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农村联网公路和安保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50公里。实施基层防台防汛体系提升工程,完成农村河网整治100公里,建设小流域堤防20公里,解决2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强森林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农村电气化改造步伐。积极拓展非农就业渠道,努力增加农民的工资性、经营性、转移性等收入。

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继续抓好泰顺彭月产业基地、大安生态科技创业园和文成樟山产业基地开发。加快56省道续建步伐,开工建设58省道筱村连接线,努力改善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条件。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全面消除低收入农户集中村,新增1.5万户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强化移民后期扶持,促进安稳致富。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建立环境保护与补偿挂钩制度,让重要生态功能区群众得到实惠。引导山区海岛群众向中心镇和中心村转移,完成搬迁3000户。支持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五)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按照人口发展趋势和城镇布局,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新建省级标准幼儿园15所,改造农村薄弱学校100所,创建素质教育示范学校35所,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积极推动温州医学院、温州大学等高校内涵式发展,开工建设温州肯恩大学,抓好外国语类和体育类高校筹建工作。实施职业学校整合提升工程,10月份开工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基地。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抓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工作。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努力减轻群众用药负担。10月份开工建设市中医院新院,年内开工建设附二医龙湾新院等工程,基本建成温医附一医新院,加快建设一批县(市)骨干医院,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30家、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0家。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实施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抓好重大传染病、职业病防治,启动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深入实施人口计生“强基创优工程”,新建乡镇计生合格站20个,狠抓出生人口性别比整治和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加强出生缺陷预防和干预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完善城乡公共文化体系,抓好“两馆一站”等文化设施建设。启动东瓯王庙重建工程,建设一批专题博物馆,对急需抢救的百项非遗项目实施重点保护。完成市区和各县城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推进泰顺影视城项目前期。深化公益性、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发展新闻出版、文化创意、工艺美术等产业,做强做大报业、广电等文化集团。抓好刘基诞辰700周年纪念活动。3月份开工建设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年内开工建设奥林匹克体育场等项目。

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开展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活动,确保温州生源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5%,帮助50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推行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依法完善工资增长决策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切实规范用工秩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0万。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并轨。重视外来人口社会保障工作。完善社会救助和福利体系,支持慈善事业发展。抓好市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发展老年大学、老年活动团队和中高档养老公寓。加强残疾人就业援助和康复服务,力争开工建设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重视城乡社区建设,创建一批城市“和谐社区”。依法组织居民开展自治活动,抓好第九届村委会选举。加强社会工作体系建设,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守信自律、良性发展。完善联合征信系统,建立健全信用奖惩机制。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建成统一的流动人口信息系统。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抓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实施接处警综合改革,重拳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刑事发案下降10%以上,实现“平安大市”三年夺鼎目标。加强禁毒、社区矫正及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推进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强化交通安全整治,完善重大事故隐患分级挂牌督办制度,实现三项主要指标零增长。启动“六五”普法工作,抓好基层法治示范创建等活动。扎实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和基层信访“五个一”工程,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问题。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重视民族团结。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加强国家安全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确保新一轮“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成功。

(七)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扎实推进各项改革攻坚。深化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城市管理联动执法、公务协作、督查考核等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和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在市级十大国资营运公司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投融资项目。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强民间投资项目库建设,促进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积极培育区域资本市场,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做大做强股权营运中心,力争3家以上企业上市。抓好农村资金互助联合会试点,促进小额贷款公司扩面提质。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推进水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组织开展境外“温州周”、“走进非洲”等活动,积极开拓拉美、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外贸出口总额超过150亿美元。重视发展加工贸易和进口贸易,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进口。鼓励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抓好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争取越南龙江工业园通过国家评定。加强招商选资工作,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主动承接台湾产业转移,抓好苍南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扩大对台小额贸易,争取开通对台空中直航。积极发展大宗外贸货运,争取开辟集装箱国际航线。扎实做好援疆、援藏等对口支援工作。

促进内外温州人互动发展。深入实施在外温商回归工程,做大做强温州人营销网络,全力打造品牌总部基地、时尚消费品集散中心。鼓励在外温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为温州新一轮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强乡情亲情传递和温州文化传播,切实增强海外侨胞、新生代移民等全体在外温州人的家乡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始终把温州作为自己的血脉之根和精神家园。

(八)坚持为民办实事制度,实施年度“十大民生工程”

集中力量办好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实事,努力在解决住房难、行路难和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坚持把住房保障作为民生实事项目之首,市区新开工建设安置房1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2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1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廉租房保障对象500户,完成安置房交钥匙户、认购户。抓好大学生人才公寓建设。全市完成农房改造3.6万户,其中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7500户。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完成商品住宅供地1500亩,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有效平抑房地产市场价格。坚持把综合治理交通拥堵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加大“打卡口、破瓶颈”力度,全力推进市区西部交通网建设,建成一批停车场(库);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切实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和组织管理能力。推进市民“一卡通”工程建设。实施社会关爱工程,开展居家养老“990”信息服务试点,免费为3万名农村育龄妇女提供健康检查、为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对1000个女儿户家庭进行困难救助。强化珊溪、楠溪江、泽雅等水源地保护,切实改善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完成珊溪库区畜禽养殖集中整治,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水安全。高度重视“菜篮子”安全问题,对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和建制镇以上的农贸市场进行定期检测。强化流通市场监管,保持粮食、蔬菜等重要消费品价格基本稳定。

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各级政府肩负着重要使命,承担着艰巨任务。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有为政府”理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大力提升执行力、创新力和公信力,为温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提高服务水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新要求,更加自觉地推进政府转型,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公共财政改革,推动公共资源更多地向民生改善倾斜、向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倾斜、向农村基层和欠发达地区倾斜。以新一轮市县机构改革为契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力度,鼓励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建立健全区域联动发展机制,加强对县际重大事务的协调和处置。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

(二)深化政府管理创新,大力提升行政效能。全面实施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和民间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办法,取消一切不必要的审批事项,下放一切应下放的权力,促进审批服务提速提效。完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使各项重点工作有目标要求,有责任主体,有监督考核,有责任追究。积极推行“互看互学互比”、“一线工作法”、“工作成果倒逼法”,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创新督查方法,强化对重点事项的交办、催办、督办,确保政令畅通。大力推广“马上就办”的服务理念,强化效能监察,对责任心不强、工作拖沓、不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必须严肃问责,并实行“累计问责、上问一级”。推行政府公信评价机制,进一步形成诚信为本、有诺必践的好风尚。

(三)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到政府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提高用法治思维、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坚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审查工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切实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创造条件让人民更加有效地监督政府。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强化执法评议考核。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扩大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信息公开,不断提高行政透明度。

(四)坚持勤政廉政,进一步树立政府形象。全体政府工作人员要把推动温州加快发展作为自己的天职,敢于担当,敢闯新路,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各级领导干部要从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推动项目、狠抓落实。深入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提高公务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更加过硬的本领履行职责。深化惩防体系建设,强化对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权力运行的监督,切实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行为。加强对财政资金、重大项目的审计和监察。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积极推进公务消费制度改革,切实降低行政成本,把节省下来的钱用到发展最需要、群众最受益的地方。

各位代表,温州新一轮大建设大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我们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唯有倾注全部的热情与心血,才能担当时代重任,不负人民重托。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总书记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温州市委的领导下,解放思想,奋勇争先,凝心聚力,扎实工作,为全面建成惠及全民的小康社会,谱写温州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