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档频道 > 公文写作 > 交流材料 >

国有企业关于干部管理体制的学习材料(2)

2010-07-07 
 搞活国有企业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五、我国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和措施

  1、建立以董事会为决策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经理层职业化,实行较彻底的委托代理制

  要彻底改变目前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的现状,让董事会成为真正的企业法人代表,必须解决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使董事会真正拥有法人财产权,这是解决长期困扰国有企业的政企不分问题的关键措施。董事会的任务是代表所有者维护企业的长远利益,监督企业资本运用的安全和增值,因此,政府应该把手里剩余的企业管理权也给予企业,使董事会成为公司的决策机构,审议并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聘任经营者并进行考核和评价,但不干预经理层的日常经营活动。具体来说,董事会和经理层应彻底分开,政府只管理自己推荐出来的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对其进行考核管理,并决定报酬;而企业的经理层则应由董事会在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中去择优,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同时,也是经理人职业化的必由之路。

  2、创建适应市场经济的国企领导干部用人和选拨机制,在“党管干部”的用人机制之外加入市场化的选聘机制,全方位地配置人才资源

  国有企业一直以来遵循行政管理制度,即“党管干部”,以管理干部的方式来管理企业负责人,管理层更多被看做“特殊的公务员”而非企业家。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与现代公司治理之间的不协调使得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工作并不顺利。

  提高国企的管理效率,关键要创建产权代表和经理人筛选机制,向社会公开招聘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遴选出真正优秀合格的企业家,让高管人员的组成趋于多样化,有海外招聘的国际化经理人,有活跃在国内市场上的经营管理人才,有内部培养提拔的精英人才,还有历史沿袭下来的党群干部。市场化选聘的最终目的就是筛选思想好、业务精、作风正、有魄力的人才走上国企领导岗位。

  3、进一步完善权力制衡,明确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的各自职责,建立决策中心、生产经营中心、监督制约中心的三权制衡机制

  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以“分权、制衡、效率”的原则规范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的各自职责,建立决策中心、生产经营中心、监督制约中心的权力制衡机制,并真正发挥各自的作用。具体做法包括建立了资产经营责任制、产权代表报告制、财务总监委派制、产权单位对主要经营者的备案管理制、企业领导人员向产权单位财产申报制、财务部长下管一级制、财务总监和总经理对大额资金调拨的联签制等,以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保证权力的授予和运行受到必要的控制,防止权力行使的失范甚至被滥用,以增强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确保了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行。

  4、改革激励机制和薪酬制度,建立“双轨制激励和晋升机制”,实行管理股份制度

  建立激励机制,注重用价值规律的杠杆来引导和调整国企领导干部的价值取向,充分调动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一是推行年薪制;二是推行持股经营,对确实做出贡献的经营者,除自己出资所购股份外,每年还进行一定比例的期股奖励;三是采取晋升制度,为表现优秀的管理者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同时应改革分配政策,将用于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措施延伸到董事长和董事这一层次,有条件的企业可设置管理股份,将企业综合效益和长远利益与董事长和董事的切身利益挂起钩来,给予他们一定比例的资产收益分享权。对经过考核完成和超额完成指标的,及时兑现奖励,对完不成指标的,及时予以解聘,使他们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国有企业领导人就会尽心尽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精心管理,谨慎决策,努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样,国有企业才能真正搞好,才能实现改革的预期目标。

  5、改革绩效考核体系,制定合理的近远期考核目标,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

  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就必须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的业绩考核评估体系。企业在对高管人员进行激励时,必须有一个综合的短中长期绩效考核和激励计划,一是业绩考核要有利于企业兼顾近期效益和长远发展,在重视短期利润提高的同时,必须把资产质量的提升、资本结构的改善放到更为重要的位置上。二是业绩考核要有利于企业走内涵为主的发展之路,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重视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三是业绩考核要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把鼓励科技投入,调动科技骨干积极性作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四是对“一岗双责”的企业党员领导人员必须进行经营业绩和党建工作业绩双重考核,与薪酬挂钩,真正做到生产经营与党建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当然不同企业,规模不一样,考核的标准也不同,不能单纯强调利润指标,应该综合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竞争性领域里的国有企业,其赢利指标不得低于银行长期利率,对以社会效益为主的企业,可以制定负效益指标。按照国有企业的不同类型、行业和规模等,制定综合性的指标体系,实行企业分类定级考核。

  6、发挥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和职工民主监督机制,大力加强廉政建设

  当前我国经济空前活跃,但也由于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正处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之中,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容易出现漏洞和薄弱环节,因此加强国有企业党组织监督和职工民主监督非常必要。

  企业党委在企业中处于政治核心地位,应当担负起企业内部监督机构的领导和协调责任,行政领导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责任主体,同样应该是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增强领导干部民主意识,自觉接受监督。公司党委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在企业的贯彻执行;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重大决策和人事任免,并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

  进一步完善民主监督机制,还要充分发挥职代会、工会的民主监督作用;要不断深化厂务公开,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实行“阳光工程”,避免暗箱操作;在涉及大宗物资采购、工程建设项目、企业技术改造等生产经营事项,都要制定透明、严格的程序性规定;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下岗分流、收入分配等都要通过职代会讨论,真正使企业的管理与经营行为操作有规章、运作有规范,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国企职务犯罪。

  7、加强政治思想道德建设和业务学习,提高国企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现代经济管理能力

  国企领导干部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领军人,位高权重,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关系到国有企业的成败兴衰。当前世界信息发达,新思想新技术层出不穷,原有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在不长的时间内将会过时,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适应区域经济竞争要求,多形式多渠道地组织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进行再学习,通过继续教育提高国企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现代经济管理能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增强驾驭复杂多变经济环境的能力。

  8、尽快完善经营人才资源市场,培育较为充足领导干部队伍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根据德才兼备原则,制定职位分类标准与考核评价标准,建立以业绩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制;健全人才保障机制,逐步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完善国有企业人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险衔接办法;改革福利制度,提高福利待遇水平,建立高层次人才特殊保障津贴制度;构建招贤引智平台,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全社会参与”的人才引进体制;大力推进分类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人事分类管理体制,建立国企领导干部专用档案,完善企业人才信用体系,对国企领导干部进行跟踪监管,让不称职者无法异地为官。

  9、加强企业制度建设,实现国企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在中国国企管理中,人治因素比较明显,一个企业的好与坏,跟它的企业领导干部有直接关系,带有很强的人治色彩。企业搞好搞坏,不是靠制度保证,而依赖于领导人的个人能力和道德水平。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它的经营管理应该有一套成熟的模式,不会因为某个企业领导干部的去留给企业造成剧烈振荡,在跨国公司里,他们非常重视企业制度建设,他们的企业发展规划一经制定,非客观因素发生重大变化不会被修改,而不管由谁来担任ceo,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管理模式和清晰的企业发展规划,并持之以衡的坚持下去。那种“一朝君子一朝臣”,因人而异、摇摆不定的做法,只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损害。

  六、我国国企领导干部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注意的问题

  1、对国企主要领导人实行聘任制,涉及到如何看待党管干部的问题,解决的途径之一就是资格和职务分开管理

  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实行聘任制,还涉及如何看待党管干部的问题。我们认为,今后党组织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管理,应当主要是方针、政策的管理和做好考核推荐工作,而不宜管到具体人头。具体来说,党组织应当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制定公开招聘国有企业领导人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做好对应聘对象的考核推荐工作,监督招聘工作的全过程,保证招聘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采用这种方式,把党管干部的原则和通过市场竞争机制遴选企业家的办法衔接起来,这同样体现了党管干部的原则。

  实行资格和职务分开管理,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即把国企领导干部分解为资格管理和职务管理两个层面,职务管理的权限在国有企业出资人(或董事会)手中,而资格管理的权力在党的组织部门,职务管理在资格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只有通过党的组织部门的资格认证,才能被国有企业出资人聘任或推荐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

  2、领导干部激励机制要与企业发展水平相适应,防止过分忽视普通员工的利益

  目前国企所进行的一切改革实施的几乎都是经理人治理式的改革,容易导致的问题是将广大的企业参与者排除在管理责任之外,工人缺少应有地位和权利。目前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的分配处于混乱状态,一些企业高管和董事会联合起来自己激励自己,“公司治理差不多成了在企业内部玩弄的高层权术游戏”。

  国企领导干部与员工收入差距急剧扩大,不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不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搞活国有企业重要意义之一就是创造社会效益,让广大职工也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要在国有企业建立高低有别、梯度合理的分配机制,既要注意调动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又要保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国企领导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总结经验后加以推广

  改革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制度,对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实行聘任制,也不能单兵独进,要防止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如果没有一套可行性较强的用人体制,可能引起人事纠葛,各种利益的争夺将影响改革的进程。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如建立企业家人才市场和企业家个人资信档案库,实行全国联网,防止出现伪造学历、业绩欺诈等行为;修改或对有关法律法规作出补充说明,规定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等社会中介机构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使之真正承担起从外部有效监督、约束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社会职能;大力整顿规范股票市场,充分发挥其客观评价企业业绩、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实行竞争上岗和淘汰下岗制度,对下岗分流人员要进行妥善安置等等。在条件尚不具备的时候,不要急于全面推开,可先选择若干企业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加以推广。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