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武城县委 武城县人民政府
(2005年7月29日)首先,对各位领导来武城视察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下面,将我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民营经济基本情况:民营经济是我县县域经济的一大优势和特色。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今年以来,立足武城实际,选准发展坐标,坚定不移地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强县之路和富民之策,按照“面”上抓总量扩张、“点”上抓骨干膨胀、“线”上抓特色培植、“块”上抓基地建设,有机结合,立体推进的思路,推动民营经济全面提速。主要呈现出六个特点。一是民营经济总量迅速扩张。目前,全县民营业户达15100户,同比增加2670户,其中私营企业1343处,增加100处;从业人员11万人。全县民营总户数、私营企业个数、从业人员同比分别增长16.3%、28.1%和19.2%。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迅猛。1—6月份,全县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入23.6亿元,同比增长175.7%,其中1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6.7亿元,增长127.3%。三是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围绕玻璃钢、橡塑、地毯、棉花深加工等产业,新上项目328个,其中100万元以上的239个,过千万元的55个,过亿元的16个。四是科技创新步伐加快。1—6月份,全县民营企业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3项,投产5项,技术创新投入1.2亿元。开发新产品11种,新产品销售比率达到25%;聘请专家、教授57人次,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进行技术攻关、联合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的项目19项;“金光、龙祥”两个品牌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26家企业通过lSO9000质量体系认证,31家企业通过了市信用企业评价中心组织的第四批信用资质认定。五是企业经营健康发展。民营经济产销两旺,产销率达97.8%,资金运营良好,两项资金占用降低3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和上缴税金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48.8%、135%和65.9%。六是民营企业安全形势良好。健全组织、明确责任,不断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全县民营企业安全形势稳定,运行良好。
特色产业情况:产业特色明显是我县民营经济的一大优势和亮点,形成了玻璃钢、橡塑、地毯、棉花深加工四大特色产业。我县是全国第一个玻璃钢县、全国最大手工地毯加工基地县、全国橡塑制品重要基地县和全国棉花百强县。目前,全县从事四大产业的民营业户达1.3万户,从业人员7.3万人。其中玻璃钢加工业户2980户,从业人员3.2万人;橡塑制品加工业户1200户,从业人员1.1万人;地毯加工业户3680户,从业人员1.3万人;棉花加工业户4510户,从业人员1.7万人。今年1—6月份,四大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8.8亿元,上缴税金545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8.3%和25.9%。四大产业上缴税金占全县民营经济上缴税金的比重达90%。
二、产业聚集情况
我县几大特色产业,均起源于一家一户的作坊式生产,通过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近几年,县委、县政府适应形势发展,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坚持“横抓特色产业,纵抓特色乡镇,一县几业,一乡一品,纵横结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积极调整产业发展布局,打造特色产业聚集带。现已形成了鲁权屯、滕庄玻璃钢产业带,甲马营橡塑制品产业带,老城、李家户地毯产业带,杨庄、老城、甲马营棉花深加工产业带等四大特色经济产业聚集带。目前,鲁权屯、滕庄玻璃钢产业聚集带拥有加工业户2700户,其中民营企业410家,从业人员2.5万人;甲马营乡橡塑制品产业带拥有加工业户800余户,其中民营企业42家,从业人员8000人;老城、李家户地毯产业带加工业户达3000户,从业人员1.1万人;杨庄、老城、甲马营棉花深加工产业带加工业户4510户,其中民营企业420家,从业人员1.7万人。
产业带的形成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一是传统优势。玻璃钢产业起源于七十年代初期的滕庄和鲁权屯两个乡镇,两镇地少人多、农业生产条件差,农民顺应穷则思变的生存规律,搞起了玻璃钢加工。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形成缠绕、拉挤、模压、手糊、喷涂、注射等六大工艺,产品达40多个系列800多个品种,销售市场遍及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有部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地毯业是八十年代初期,以县地毯厂为依托,逐步向老城、李家户等乡镇村庄辐射发展壮大起来的。目前已形成以神龙毯业集团为龙头,以手工地毯和机织地毯为主要产品,带动全县加工业户竞相发展的格局。橡塑产业起步于九十年代初的甲马营乡,主要为一汽、二汽等国家大型汽车企业搞配套,并逐步由“小配件”发展为大产业。目前已与一汽、二汽和沈阳金杯汽车集团等80多家大型汽车生产厂家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成为全国三大重要橡塑生产基地县之一。棉花产业真正形成于2000年初,县委、县政府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依托棉花种植优势,兴建了杨庄银山工贸园,当年吸引棉花收购加工企业25家,加工销售皮棉2万吨。之后,棉花加工企业迅猛发展,县里适应形势发展,出台优惠政策,采取帮、促、引等形式,积极引导企业新上浸出油、纺织、印染等深加工项目。2003年初,老城镇、甲马营乡也响应号召,新上一批棉花加工企业,形成了棉花深加工产业聚集带。二是政策优势。围绕民营经济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县里经过深入调研和多方论证,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放开搞活加快发展的政策规定》、《关于进一步鼓励农民和外籍人员到城区经商办企业有有关规定》、《关于加快经济发展的奖励政策》、《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引导鼓励、落实措施、考核督促等各个环节推动民营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三是龙头优势。一直把培植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提升产业档次、扩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集聚的重要措施来抓。2000年提出了“7185”工程,即培植水兴、金光等7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康达、大王等8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利税过500万元。2002年确定水兴、金光、中南等20家企业为“20强”企业,实行县级领导、职能部门和乡镇包扶责任制,跟踪服务、全面保护。今年又确定水兴橡塑等十家企业为“十大支柱”、华兴棉业、龙祥集团等二十家企业为“二十家骨干”,倾力支持,全力培植巨人企业群,带动“四业”上档升级,目前,我县共有8家企业命名为省级企业集团。四是人才优势。武城四大特色产业特别是玻璃钢产业起步早,带动当地群众纷纷参与其中,业务员队伍庞大且思维活跃,市场意识和活动能力较强。目前,我县活跨在全国各地的业务员队伍达10000余人。五是环境优势。对四大产业实行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政策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加大扶持力度。成立玻璃钢、橡塑行业协会,规范行业行为,杜绝恶性竞争。深入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立了高标准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规范完善服务职能,真正实现“政策最优惠、服务最优质、环境最优良”,“投资零限制、感情零距离、服务零障碍、企业零投诉”的“三最四零”目标。成立全县招商引资、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委员会和维护经济环境特警队,加大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和项目建设、环境优化的工作力度。实行县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为企业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出台《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处分处理的试行办法》,重拳惩治“三乱”行为,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龙头和基地建设情况
坚持把龙头和基地建设作为发展民营经济和特色产业的重要措施,突出抓好“一大龙头(县运河经济开发区)、三大基地(鲁权屯、滕庄玻璃钢制造业基地,杨庄、老城棉花深加工基地,以中国武城辣椒城为核心的辣椒加工基地)”建设,努力培植民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和新亮点。目前,“一大龙头,三大基地”总开发面积21平方公里,吸纳各类企业835家,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亿元。1—6月份实现销售收入82.5亿元、利税7.2亿元,分别占全县民营经济的72.5%、69.3%。一是抓功能定位,突出龙头基地发展特色。根据产业特色,作出同类相聚、集中发展的决策,积极引导行业相同或相近的企业向龙头和基地聚集,确定运河经济开发区以集聚橡塑、玻璃钢、地毯、医药、化工、机械等现代化生产体系为主;玻璃钢制造业基地吸纳玻璃钢研发、加工、配套企业为主;棉花深加工基地和辣椒加工基地以棉花和辣椒加工商贸一体化企业为主。围绕上述功能定位,聘请知名专家,高标准制定龙头基地发展规划。运河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现已建成6平方公里;玻璃钢制造业基地规划10平方公里,已建成6平方公里;棉花深加工基地规划15平方公里,已建成8平方公里;辣椒加工基地规划1500亩,已建成900亩。二是抓基础设施,夯实龙头基地发展基础。按照规模做大、实力做强、环境做美、功能完善的要求,加大龙头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大提高了龙头基地对项目的承载能力。重点规划建设了经济开发区东扩桥梁道路建设和鲁权屯、滕庄玻璃钢基地,杨庄、老城棉花深加工基地两大“合龙”工程,做到了龙头基地规划到哪里,基础设施建设跟进到哪里。目前,“一大龙头、三大基地”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6亿元,全部实现了“六通一平”。三是抓项目建设,积蓄龙头基地发展后劲。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龙头基地建设的生命线,千方百计增投入、上项目。进一步激活投资主体,加大协调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现已完成投入23亿元,新上300万元以上的项目427个。突出抓好以神龙毯业公司等10家企业、投资10亿元为主要内容的“双十”工程和水兴橡塑公司与韩合作投资6400万美元汽车铝轮毂等十大重点项目。对重点项目实行县级领导责任制和项目调度例会制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问题,确保签约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四是抓招商引资,增强龙头基地发展活力。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天字号”工程,紧紧围绕龙头基地建设开展招商引资。重点实施“一把手”集中招商,落实县级领导招商引资分工负责制,明确要求县领导、乡镇街和县直部门负责人每人每年必须向龙头或基地引进一个固定资产投资300万元以上的项目。落实目标责任、调度督查、考核奖惩三项制度,每半年对龙头基地招商项目落实情况进行一次观摩考核,打分排序,奖优罚劣。今年以来,共向“一大龙头、三大基地”引进项目260个,引进资金12亿元。五是抓热点问题,破解龙头基地发展瓶颈。今年以来,在土地控紧、银根收紧、审批从紧的经济“紧运行”情况下,积极应对,主动适应,努力破解制约龙头基地发展的资金和土地问题。完善重点项目主办银行制度,密切银企关系,争取信贷支持。引进深圳发展银行等县外金融机构,增加授信贷款额度。实施“股份制融资”方式,吸收民间资本入股经营。积极运作水兴、金光、中南等三家企业的上市工作,推进上市融资进程。今年上半年,共为企业协调落实资金6亿元。采取清理盘活闲置土地,企业与村委会、村民经济组织直接签订土地租赁协议,农户以土地参股入股与企业合作等多种方式,依法规范解决项目建设用地,确保农民“失地不失利,减种不减收”。六是抓环境建设,营造龙头基地发展氛围。制定完善加快“一大龙头、三大基地”发展的政策体系,引导企业、项目向龙头基地集中,鼓励龙头基地内现有企业加速膨胀。加强龙头基地建设领导力量,确定四位县级领导分别牵头负责“一大龙头、三大基地”建设,全面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加强龙头和基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周边环境整治力度,杜绝“三乱”行为。
四、产业聚集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
(一)有利于区域经济规模扩张。聚集若干厂商与机构集中于某一特定地域共同发展,会大大提升地的经济总量,拉动就业,增加税收,推动服务产业发展,是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产业聚集产生大量、集中的市场需求,降低了新建企业的投资风险,不断吸引新的投资和其他生产要素进入,促使企业实现裂变,产业链不断延长,能有力推动区域经济规模扩张。我县培植以鲁权屯和滕庄为重点的玻璃钢产业乡,以甲马营为重点的橡塑制品产业乡,以老城镇为重点的地毯加工产业乡,以杨庄、老城为重点的棉花加工产业乡,切实做到了兴一个产业,建一个基地,活一方经济。鲁权屯、滕庄通过发展玻璃钢产业,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营经济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2003年,鲁权屯镇实现财政收入19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滕庄镇财政收入1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而与这两个乡镇面积、人口相差不多的郝王庄乡,2003年财政收入仅为5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杨庄乡勾庄村于2003年4月新建棉花加工小区,当年发展棉花加工企业8家,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1200万元,今年又有18家企业入区经营,全部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6亿元,吸收社会劳动力1200多人,成为全乡致富增收的新亮点。
(二)有利于加快欠发达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工业化与城镇化是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产业聚集能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新企业不断产生,能有效解决农民入城就业问题,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镇建设面积,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我县在促进产业聚集过程中,遵循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环境建设“三同步”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兼顾”的原则,把产业基地建设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中统盘运筹,使基地建设中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及绿化、亮化等公用设施与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相衔接,设计统一把关,建设综合考虑,成为了城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完善了城镇功能,扩大了城镇面积。鲁权屯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建设部小城镇建设试点镇、省级小城镇建设明星乡镇、省市两乡中心镇,镇区面积已达4.5平方公里。
(三)有利于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县委、县政府加大对产业聚集带的扶持力度,使之成为具有最优良舆论环境、最优越社会环境、最优惠政策环境、最优质服务环境的“特区”,成为展示武城新形象的重要窗口,成为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最佳平台。仅今年以来,鲁权屯、滕庄、杨庄、老城四个乡镇就引进各类项目220个,引进资金8亿元。
(四)有利于培育和提升产业竞争优势。产业聚集是若干厂商集中于某一产业,通过共同努力,利用集群效应获得一定竞争优势。因此,一些产业,尤其是那些产业链比较长或迂回生产方式比较突出的产业,如棉花、地毯产业等,聚集发展可以迅速提升该产业的区域竞争优势。我县特色产业带在集聚过程中,绝大多数进行了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大大提升了产品档次,优化了产业结构,实现了联资本、联技术、联市场,规模进一步壮大,呈现了规模效益。
(五)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发展的先天不足是企业规模小、市场接近难、市场势力弱、融资渠道少、人才贮备不足、信息资源欠缺等等,产业聚集整体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人才丰富、信息多,资源共享,能有效避免中小企业发展的先天不足。应该说,产业聚集有效地促进了我县中小企业的发展。鲁权屯镇目前已拥有各类玻璃钢加工企业187家,个体工商户1625户。滕庄镇拥有玻璃钢加工企业22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2家。
(六)有利于技术、管理知识的交流和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利用。在产业聚集区内,一家企业采用了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其他企业就便于就近模仿。专业人才和熟练工人,不在这一家企业工作了,可以方便地进入同类的另一家企业,较好地实现了技术、管理、人才的交流和利用。
五、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几点建议
虽然我县特色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就整体而言,还存在一定不足:
一是生产能力增长速度趋缓。由于受大环境影响,玻璃钢、橡塑等行业相对于前几年,增长速度明显趋缓。
二是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技术创新、产品更新能力减弱。今年新上棉花加工项目多,但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近几年,玻璃钢产品的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能力也跟不上国内外产业发展的步伐。
三是投入严重不足,后劲乏力。各特色产业普遍存在投入欠帐多的问题,而且多数企业只注重厂房和外部环境投入而忽视设备和技术更新投入,致使企业发展缺乏后劲,产业规模扩张了存在很大困难。
几点建议:
(一)扶持引导骨干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产品更新、生产升级步伐。骨干企业与一般小企业、加工点的根本区别既在于资产的多少,更在于生产水平的高低,即技术水平、产品档次、创新能力、管理机制等的差别,骨干企业必须加快技术升级、产品创新步伐,把生产定位在优质、高档、技术领先上,立足于在更广大的市场空间、更高的技术层面上与外地大企业集团竞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避免在低水平、低档次上竞争。
(二)改变传统营销模式,拉近企业与市场的距离。引导骨干企业不断保持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的相对领先地位,依托高性能、高质量的优质产品逐步实现企业与订货方的真正对话,直接面向用户,组织订货,开展加工,把营销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逐步改变让业务员牵着鼻子走的状况,在此基础上调整与业务员的利益关系,提高企业的利润率,增强生产企业对投资的吸引力,壮大企业生产实力,提高扩大再生产能力。
(三)逐步规范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产品品牌。增强品牌意识,视品牌为市场,视品牌如生命。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提高产品质量。健全产品开发、质量控制、营销网络等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