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计算机辅助审计易出现的几个误区 范文
当前,与社会上正经历的种种变革一样,审计领域也正发生着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计算机辅助审计。李金华审计长就指出:“不懂计算机,我们将失去审计资格”。全国各级审计机关更是充分意识到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重要性、必要性,纷纷采取行动,培训审计人员、研发审计软件、更新计算机设备,积极开展各项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但由于计算机辅助审计本身弹性空间较大,尤其是我国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时间还很短、经验不丰富,在发展过程中极易走进误区,我们要予以高度警惕。
一、变“计算机辅助审计”为“计算机审计”,过分依赖计算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改进,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是人力所无法比拟的。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审计中,可以将许多原本烦杂、困难的工作变得异常轻松起来。尤其计算机还有着非凡的汇总分析功能,能够帮助审计人员查出疑点,缩小审计面,极大地提高审计效率。由于计算机能给我们的审计工作带来种种便利,不少审计人员甚至认为计算机是无所不能的、无坚不摧的,出现了过度依赖计算机的情结。
计算机不具备智能,它只能是工具,计算机辅助审计,归根到底还是以审计人员为本,计算机为辅。在审计过程中,我们应该尽可能提高计算机应用率,取其之长,补己之短,但由审计人员发挥主观作用这一点是不能改变。尤其目前审计面临的客观形势是——被审单位的财务电子数据真实性无法保障、完整性程度不很高、信息质量有待完善,过度的依赖计算机,对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分析妄自菲薄,将会使计算机辅助审计误入形式化、模式化的歧途,不利于查错纠弊,不利于发现“大案要案线索”。我们要警惕对计算机的盲目信任、过度依赖。
二、审计软件的开发低水平重复,滥而不精。自1990年江西省审计厅研发出第一个审计软件以来,审计系统内掀起了一阵竞相开发审计软件的热潮,尤其近年来,随着审计人员计算机水平不断提高,全国各地各审计机自主开发的审计软件如雨后春笋不计其数。自主开发,有利于各自针对特色,形成切实可用的审计软件。但我们要防止一拥而上、盲目开发,否则受能力所限,容易导致开发软件低水平重复、数量过滥而质量不精,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
笔者认为,现阶段各审计机关结合实际工作,编写小模块提高审计效率非常可行,但自主开发审计软件条件尚不成熟,不宜鼓励。审计软件的开发应该由国家审计署归口管理,通过适时了解各基层审计机关的具体需求,与社会上专业的软件公司联手,共同组织开发,并最终推向市场,达到提高审计效率与降低研发成本的双赢。
三、重培训轻应用,中级人员专而不精、学而不用。为大力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提升审计效率,在审计署的精心组织、大力推动下,各审计机关在积极参加审计署组织的中级人员培训班的同时,纷纷自发开展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培训,培养了一批在计算机辅助审计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审计专家。为了鼓励大家认真开展计算机学习,一些审计机关制定了一系列的奖励政策,划定各种硬杠杠,将中级考试成绩与提高工资奖金、晋升级别相挂钩。
政策好、实用性强,审计人员学习计算机的热情高涨,近年来通过审计署计算机中级考试人员的也随之倍增,为提升计算机辅助审计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我们也要警惕出现为了考试而考试、中级人员学而不用、专而不精的现象。知识的更新是很快的,学而不用,就会过期作废。只有不断的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切实的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因此,我们在高度重视审计培训的同时,要加强对中级人员的后续锻炼、任务管理,充分发挥中级人员的作用,使之真正成为审计战线的生力军。
四、计算机系统审计、联网审计理论调研多,审计实践少。根据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定义,计算机辅助审计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对计算机存储、衍生、管理的数据进行审计,对存储、衍生、管理计算机数据的系统进行审计以及联网审计。随着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审计人员给予后计算机辅助审计后两方面得内容予以关注,纷纷著书立说就是否应该开展、如何开展联网审计、系统审计等问题开展讨论、研究。
相对于在系统审计、联网审计上轰轰烈烈的理论研究,我们在实际应用中显得过于薄弱。尽管有少部分的系统审计、联网审计进行过试点,但没有普及开来。以计算机系统审计为例,按照程序,首先进行的应该是查看被审单位使用的财务系统软件是否通过财政部审核,是否进行过测试,操作日志有无人为删减等,但通常大家都是查看年度财务报告,调阅科目余额变动表。系统审计、联网审计如果不注重实践操作,纸上谈兵,最终只会成为泡影。随着“金审”工程的全面铺开,我们开展计算机系统
摘自《我要公文网》(www.51gongwen.com)审计、联网审计的条件将更加完善,为了进一步落实计算机辅助审计,我们应该在实践工作中多下工作,将联网审计、系统审计与日常审计工作紧密联系起来。
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已成为审计工作的重要手段,在今后,更是会成为主要的、根本的手段。结合目前的市场经济形势以及审计机关自身的主客观条件,我们在计算机辅助审计上不能操之过急,应注重夯实基础、抓住实质,防止步入误区,切实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审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