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属内陆干旱荒漠区,降水量少,植被稀疏,生态环境系统极其脆弱,据1999年沙漠化土地普查,全市有沙漠化土地2370.27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7.5%,其中固定半固定沙丘910.57亩,占沙漠化土地面积
一、生态林业建设现状
建国以来,我市坚持“南护水源,北治风沙,中建绿洲”的战略方针,在国家和省上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人民与干旱和风沙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2002年,全市林业用地1002.77亩,森林面积达到572.457亩,其中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2587亩,封山(沙)育林草1707亩,四旁植树5495.2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12.06%。
一一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管护效果较好。在水源涵养林建设中,始终坚持以管护为主,封育和营造相结合,采用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等措施,共恢复和扩大森林面积37.737亩,乔木林蓄积量增长200多万立方米。建国以来,从未发生过森林火灾,林区社会秩序稳定,偷砍盗伐林木的案件也很少发生。一一中部绿洲农田防护林骨架初步形成.中部绿洲是我市农业生产的精华地带,现已营造农田防护林49万亩,加上“四旁”树,条件较好的灌区初步形成了林网骨架,有效地改善了农田小气候,林网保护下的农田年际干热风出现的次数和大风日数明显减少,对农业的稳定增产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
一一北部风沙沿线的治沙造林成效显著。经过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市已营造防风固沙林170万亩,封沙育林草127万亩。沿风沙线建成防风固沙林带380多公里,治理重点危害风沙口240多个,控制流动沙丘200多万亩,直接保护农田140多万亩。部分地段的生态环境已经明显改善,一些沙漠边缘地区出现了人进沙退的可喜局面,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一一自然保护区建设初见成效.全市共建立自然保护区4处,下设保护站12个,总面积达到1460Z?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9.3%。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下设保护站9个,面积达114027亩,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2.8%。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下设保护站2个,面积达20多万亩。
一一林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紧紧围绕林业生态建设的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区域特色优势,积极调整结构,为林业生态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市因地制宜地营造经济林33.4万亩,2002年果品产量5.1万吨,产值达4482万元;森林生态旅游业全面兴起,已建成了天祝三峡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冰沟河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达176万亩。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旅游人数30余万人(次),综合营业收,3,.3000余万元,独具特色的旅游产业正在崛起。花卉产业发展生机勃勃,全市各类花卉露地栽培面积159亩,产量132万株(万枝),产值419.1万元;保护地栽培面积112亩,产量3357株(万枝),产值152万元;营销单位20个,从业人员170人,产值557元,利税10.775-元。
一一国营林场多种经营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国营林场、苗圃启动了以采掘业、酿造业、食品工业、饮食服务业、种植业、养殖业等六大门类为主的多种经营项目20多个,年实现利税300余万元。石羊河林业总场鼓励职工发展养殖业,50只以上的养羊户达到10余户,养羊总规模达到4000多只;天祝县古城林场经有关部门批准,兴办煤矿一处,年产量达到6万吨,产值500万元;古浪县马路滩林场引进以色列滴灌先进技术,建成高效节水林果业基地,引进种植的高效经济作物牛蒡、理想大根、荷兰豆等市场前景看好,成为带动当地农户规模种植、进行沙产业开发的高新技术开发示范基地。
一一生态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林业部门完成部、省、市及自列项目50余项,有30余项成果获奖。建立了古浪马路滩、凉州区清源、民勤勤锋滩、天祝华藏寺、石羊河林场红崖山分场、市林科所、苏武山等七大集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为一体的林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示范园区已成为全市林业建设的亮点。
一一涌现出了一批生态林业建设的先进典型。民勤县三角城、勤锋滩、水库、沙井子、凉州区东沙窝等成为防沙治沙的样板;天祝二甲龙、古浪香灵寺以封为主,封造结合的水涵水保林建设成效显著。古浪县八步沙石满等六老汉在昔日荒无人烟沙漠腹地艰苦奋斗十八年,造林4.2万亩,植树逾千万株,5.2Z-亩沙漠得到全面治理。民勤县薛百乡宋和村在石述柱同志带领下,与沙奋斗47年,建成万亩集体固沙林场,发展枣粮间作2000亩。全市有14个村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1个乡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涌现出了21个省、部级造林绿化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和先进单位。
二、近年来实施的重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情况
(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1978年启动。第一阶段(1978—2000年)三个建设期共完成投资6507.8万元,·在北部长达654公里的风沙线上,营造防风固沙林带380公里,占风沙线总长度的58%;在中部绿洲区营造农田防护林49万亩;在南部水源涵养林区,坚持以管护为主,封造结合,造林3.9万亩,封山育林28.6万亩。1978—2002年全市造林保存总面积172.6万亩。目前,工程建设已进入第二阶段,省上安排我市四期工程10年建设总规模为232.08万亩,平均每年需完成23.208万亩,国家计划总投资达到2亿多元。古浪县被列为国家级示范区,凉州区、民勤县被列为省级示范区。
(二)退耕还林工程:1999年,天祝县正式被国家和省上列为全国退耕还林(草)试点县。2002年国家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全面启动,我市四县区全部列入工程建设范围内。五年来,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草)面积37.4446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草)20.432655亩,荒山造林17.01255亩。
(三)通道绿化工程:在坚持搞好绿化的同时,注重林种、树种结构的调整,绿化美化相结合。截止2002年,全市完成国、省、县、乡村四级通道绿化2900.6公里。312国道、211、308省道绿化成为全市通道绿化的示范样板。
(四)酿造葡萄产业建设:1998年来以来,全市已建成基地近855亩,苏武山林场与香港梁氏集团合作成功,3000~屯榨汁生产线建成投产,莫高集团、皇台集团生产的葡萄酒已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酿造葡萄产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干旱缺水,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影响林木的生长,沙区人工营造的沙枣等林木失去生存条件而大面积残败或枯死。民勤县境内已有13.555亩沙枣人工林枯死,有3555亩天然白刺、梭梭、柽柳沙生植被残败枯梢生长不良。天然成片的胡杨林已在沙区很难寻觅。
(二)沙漠化扩大的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沿风沙线沙丘活动性强烈,每年以3—4米的速度向绿洲逼进,有的地方前移速度达到了8-10米。尤其是民勤和古浪北部与主风方向垂直,风沙危害更加严重。民勤县有2655~农田受风沙危害而不能耕种,沙漠、戈壁、碱滩达到全县总面积的90%。古浪县北部沙区有3.555亩沙漠边缘的农田被流沙埋压,全县受风沙危害和侵袭的村庄86个,农田40万亩,黄灌区、北部五滩的农田、居民点、道路、渠道等80%以上处在风沙沿线。
(三)天然林区林农、林牧矛盾突出。山区部分农耕地、牧,地与森林交错分布,对林地造成蚕食或破坏,尤其是灌木林地萎缩严重,同时也给退耕还林的实施和巩固增加了难度。(四)生态经营型国营林场经济危困。经过五十年发展全市建立国营林场27个,苗圃6个,治沙站(植被管护站)3个,有职工1714人,总经营管护面积7037亩,森林蓄积量1021立方米,分另占全市林业用地总面积、森林蓄积量的70%、83%,年造林、育苗分别占全市的1/3、4/5以上。但近年来国营林场人员增加、工资上涨,而财政供给并无多大增加,造成国营林场经济危困,职工生活困难,生产经营管护设备老化、手段落后。四、今后生态林业建设及防沙治沙的工作思路与对策(一)、指导思想及目标: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治沙造林、农田防护林建设为重点。开展封山(沙)育林(草),建立绿色防护屏障,扩大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2001—2010年期间,生态林业建设规划指标是:“三北”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38.375-亩,封山、沙育林草937亩;退耕还林(草)工程707亩。
(二)思路与对策:实现上述治理目标,我们在发展思路和工作指导上要始终围绕一条主线,注重两个结合,突出三个重点,抓好六大工程。
围绕一条主线:就是围绕提高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质量为主线。
注重两个结合:即治理与利用结合,保护与效益结合。在方法上,一是把山、沙区的综合治理与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紧密结合;二是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振兴和发展地方经济,努力培植和增加地方财源紧密结合。通过两个结合来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态林业建设和沙区治理的激励机制问题。
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北部沙区坚持按工程项目治沙。一方面沿风沙线努力营造比较完备的绿色屏障。另一方面在沙缘地带下功夫实施封育,积极开展人工种植。二是绿洲内部重点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调整林种结构,提高整体效能。三是加强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区的保护,该区是中部绿洲区和北部沙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沙区的治理密切相关。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和培育,不断扩大林木植被资源,提高涵养能力,做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抓好六大工程:一是抓好“三北”四期防风固沙林建设工程。以市上确定的民勤县三角城至红崖山水库、凉州区九墩滩至吴家井、古浪县永丰滩至冰草湾三条风沙线为重点,完成人工造林68万亩,封沙育林4.5万亩,新建长300公里,宽0.5—2公里的绿色屏障。二是抓好退耕还林建设工程。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和风沙前沿,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山、沙造林,十年完成70万亩。三是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四是抓好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和民勤县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五是抓好高标准农田林网和通道绿化建设工程。建设范围包括凉州区绿洲、民勤县坝区、古浪县黄灌区、天祝县金强川灌区的38个乡镇及国道312线、省道211线和308线等骨干道路。十年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建成绿色通道精品工程1000公里。六是抓好生态经济型林业产业化建设。
(三)采取的具体措施
1、强化法治,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保障。加强法制宣传,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广泛宣传国家的《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森林法》、《防沙治沙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深入开展环境国情、国策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和环保意识。强化林业执法监督,严格执法,依法管理,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2、依靠科技,建立生态环境科技支撑体系。广泛宣传和普及植树种草、水土保护、荒漠治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科技知识,发挥科技服务部门的职能作用,完善环境监测、科技推广、信息服务、技术交流网络,开展技术培训和科技攻关,引进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抓好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科技含量。抓好林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3、政策引导,加大非公有制生态林业建设力度。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建设资金。制定宜林“四荒”地拍卖的办法和政策,打破行政区划界限,采用先卖后治、先治后卖、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鼓励不同经济主体经营“四荒”地,使用权长期不变,并允许继承转让。实行轻税薄费,减轻经营者的负担,国家征用时对治理成果给予补偿。逐步建立生态环境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的政策体系,并积极争取国内外优惠贷款和捐款,用于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4、建立生态功能区预警制度,加强对生态林业建设成果的保护。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以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防风固沙区、风景旅游区为重点,在研究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和重点开发项目时,统筹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切实做到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要求,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措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检查验收。控制生态功能区人口增长,对深山林区的人口逐步进行移民搬迁。重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坚持预防
摘自《我要公文网》(www.51gongwen.com)为主,标本兼治,综合除治。开展以杨树蛀干、食叶害虫为主的工程治理项目,加强综合性营林措施,逐步实现森林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加快建立健全预测预报网络和信息反馈体系,早发现早除治,防治危险性病虫害入侵传播,巩固生态林业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