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塑造了芬兰人的生活方式
芬兰是一个被水“涵养”着的国度,波罗的海的蔚蓝拱卫着她,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润泽着她,“千湖之国”的美誉,只有身临其境,才会生出由衷的羡慕。
水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芬兰人的生活方式,无论在寂静的湖边,还是在桅樯林立的芬兰湾,我们都能看到许多游艇,甚至在公路上,也会不时地看到拖着私家游艇的私家车驶过。芬兰的许多酒店和庄园也大都选址在水边,坐落在波尔沃的HAIKKO庄园,还有藏在罗凡涅米幽深处的Bear’s Den,都无不把水借作了自己的背景。在洒满阳光的午后,在如茵的草坪上,在如盖的树冠下,尽是悠然地读着书、喝着茶的芬兰人,芬兰人对阳光与绿色的“过度”占有,让人不得不怀疑上帝是否偏心地赐予了芬兰过多的稀缺资源,但想到芬兰人“砍一棵树,种三棵树”的约定与力行,也就明白了上帝对芬兰的偏爱了。
历史因芬兰堡而变得鲜活
从独立日算起,芬兰的历史很短,甚至不超过百年。即使算上它和瑞典、俄国那牵丝攀藤的几百年,这历史也不足称长。然而,当你跨回独立年1917年的门槛,你会发现,在芬兰的历史上,仍然留存有许多可供踏访的文化遗产。
著名的芬兰堡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海上要塞、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一组建在赫尔辛基外海若干小岛上的建筑,是瑞典时代的产物。迄今,当年的炮台、城堡、军营都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而在数百年后的今天,芬兰堡早已演变成了一个时尚的聚会场所,其中的 Suomenlinna Brewery 提供三种芬兰堡当地酿造的啤酒:“芬兰城堡光辉”,“芬兰城堡派对”,“赫尔辛基波特”,味道纯正独特,不可不试!
芬兰人对阳光与绿色的“过度”占有让人艳羡
帝皇门是芬兰堡的象征,1753年-1754年间为阅兵而建。1752年,创始人瑞典王Adolf Fredrik,来视察工程时,乘船停锚的地方,正是帝皇门的位置所在。
芬兰堡教堂建于1854年,作为希腊东正教驻防教堂而建成。芬兰在1917年独立后,教堂成为新教会的路德教教堂。20世纪20年代,教堂外观由洋葱状的五个塔顶改建成了现在的尖塔。教堂内可容纳400多人,也是举行婚礼的好地方。
建于1852的赫尔辛基大教堂,结构精美,乳白色的外观,气宇非凡,堪称芬兰艺术史上的精华。大教堂的顶端是带淡绿色圆拱的钟楼,高出海平面80多米,因此成了赫尔辛基的地标性建筑。赫尔辛基大教堂是芬兰最受欢迎的结婚场所,为了能在这里举行婚礼,新人们需要提前一年半预约。此外,每年赫尔辛基大学的神学院都会在赫尔辛基教堂举行传统而隆重的毕业典礼。
与芬兰其他城堡不同的是,海门城堡的主体结构是用红砖建成的,其建筑风格可以称得上是芬兰建筑史上的珍品。目前城堡内已改建成国立博物馆艺术展览会中心,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
在中世纪,北欧诸国被瑞典一统天下。瑞典帝国为了繁荣邮政和商业贸易,于是就从今天挪威的卑尔根开辟出了一条通往俄罗斯圣彼得堡的道路,后来瑞典国王从斯德哥尔摩出巡前往俄国时走的就是这条大道,而“国王之路”的名字也由此得来,以至于代代相传、文明遐迩。“国王之路”中,连接图尔库与拉彭兰塔的这一段,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在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众多的皇孙贵族、文人学者、朝圣信徒、贸易商贾们都经常沿此路往来于瑞典和俄罗斯两国之间,而沿途也留下了不少的历史遗迹和传说。
波尔沃是位于“国王之路”上的一座古镇,其历史的悠久仅次于芬兰最古老的城市图尔库。波尔沃河穿镇而过,瑞典时期和俄罗斯时期的木结构建筑错落地散布于小镇,充满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