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的一天,我从夏日炎炎的北京飞抵樟宜机场,来到心仪已久的岛国,开始了新加坡之旅。
几天的走马观花下来,即使用最挑剔的眼光,我对新加坡的基本评价也还是一个简单的字:好。用一句有中国特色的话说就是:这个年轻的国家,实实在在地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丰收。
作为一个国家,新加坡很小,小到你只需几天就能游遍她所有的景点。但作为一个多种族并存、高度开放的社会,新加坡很大,大到能够容纳各种文化在这里并行繁衍。
新加坡的美丽和热情,对大多数的观光客是难以抗拒的诱惑。但或许是这些美丽和热情原本就在预料之中,我在领略她美好一面的同时,却又尽量想去发现她有哪些缺憾。
新加坡有缺憾吗?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因为一个没有缺憾的社会也就失去了进步的动力。
不过对新加坡这样比较成熟的社会,你很难简单地用“好”或是“不好”去下断语。有人抱怨新加坡管理太严,是个“罚款的国家”,说这里有不少“清规戒律”,一不留神就会被“罚”。
刚到新加坡时,我还提醒自己千万不要“一不留神”。但几天的闻见所及,发现外界的传闻并不确切。这里的空气清新自由,人们的神态轻松安详,公共场所也未见执法人员顾盼招摇,何须紧张?如果对随地吐痰、乱穿马路、高楼抛物的惩罚也算是“清规戒律”,我倒愿意“受戒”。
对我来说,新加坡的缺憾是一种飘忽的感觉,不那么强烈却又真实地潜藏在我心中。
新加坡的文化生活似乎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几位长期在这里工作的中国人都有“孤独”的感觉,他们说,这种孤独表面上是缺乏朋友之间的交流,实际上折射了这里文化生活的寂寞。
新加坡人睡觉的时间好象很晚,但这里的夜生活除了不少美食场所外,人们似乎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我的几位新加坡朋友都提到在芽笼一带有管理规范的“红灯区”,似乎可以证明新加坡也是“多姿多彩”,但“红灯区”并不能代表夜生活的丰富,我感觉这里缺少一种现代国际都市的活泼与浪漫。
在法治和现代化建设上,新加坡堪称世界一流。用一个不太确切的比喻,新加坡真正达到了过去许多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想境界。这种境界应该是诞生华人先锋文化的理想土壤,但遗憾的是,新加坡的文化产品在全球华人社会中影响远不及香港和台湾,这里电视上播放的文娱节目也大多是舶来品。
我想起美国夏威夷的檀香山,那也是个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城市,人们通过庆祝名目繁多的节日,不时地给当地增添欢乐的气氛。物质生活不亚于美国的新加坡,为什么会让人感到孤独呢?
我很欣赏这里电视上的一句公益广告词:新加坡,我的家,我们的未来。我也相信新加坡能够给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工作甚至旅游的人们开创出更加绚丽的文化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