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 > 校园资讯 > 教育资讯 >

学校重视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

2012-12-12 
学校重视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
   【摘 要】概述了目前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内涵;最后针对目前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我们应该借鉴积极心理学的有关主张,夸大积极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从而有利于心理教育与咨询走上两性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心理咨询 学校心理咨询 积极心理学

  一、学校心理咨询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社会各界对“以人为本”进行的深入实践,我国很多学校都在积极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校心理咨询的工作。心理咨询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为了进一步探讨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学校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首先让我们对学校心理咨询的内涵和现状进行一下初步的了解。

  (一)学校心理咨询的内涵

  要阐明学校心理咨询的涵义,不妨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心理咨询。关于心理咨询,国内外的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表述。美国心理学会咨询心理学分会将心理咨询做了这样的定义:“帮助个人克服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障碍,从而使个人得到理想发展。”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心理咨询是专业人员运用心理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提供专业帮助,促进心理健康和个性充分发展的过程。因此,心理咨询是针对心理问题的,既不是简单的同情安慰,也不是包办代替解决问题,而是帮助来访者正视自己的感觉和面临的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参考建议,使来访者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出选择。

  学校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的一个组成部分。学校心理咨询是指在咨询教师创设的一定心理氛围的条件下,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使学生心理状态和心理倾向教育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学生的心理矛盾与心理障碍得以缓解和消除,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以提高,以形成健全人格的过程。

  (二)学校心理咨询的现状

  人的心理问题从程度上可划分为3类:发展性心理问题;适应性心理问题和障碍性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学校心理咨询工作遵循个体心理发展规律,针对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任务、矛盾和个别差异,同时为了使学生的心理潜能能获得有效发展,个性得以和谐发展,提出学校心理咨询可被分为两种类型:适应性心理咨询和发展性心理咨询。

  1.适应性心理咨询

  适应性心理咨询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以及相应阶段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行为特征,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心理调适,更好地处理因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类问题,增强对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类问题,增强对环境和自我的适应能力,从而能够很好地解决生活上面临的问题,很好的完成各个时期的学习任务。这类咨询的学生心理基本健康,但有明显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只不过是程度轻重而已。如因学习成绩不佳而心事重重,人际关系困难而苦恼等。预防性心理咨询尤其注重心理危机的早期觉察和干预。

  2.发展性心理咨询

  学校中大多数的学生心理比较健康,基本适应环境,无明显心理冲突,这些学生宜采用发展性心理咨询,这类咨询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目的是通过咨询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开发潜能,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追求完善的发展。因而发展性心理咨询具有增长功能。如学会怎样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自我发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等。

  虽然我国学校心理咨询发展较快,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当我们对学校心理咨询的的现状进行考察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还是会发现这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还有对学校心理咨询的认识误区,比如:心理咨询德育化;心理咨询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心理咨询具有一劳永逸的效果;心理咨询能够解决学生所有的问题等等错误的观点。除此之外,关于咨询时的价值干预问题也是我们我们必须要正视的。在人的价值系统中各种价值是交织在一起的,并且呈现出不同的层次,有些心理问题背后往往潜藏着价值取向的偏差。因此在学校心理咨询中无法回避价值问题,学校心理咨询中的价值干预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在价值干预之前应该以什么为标准来干预呢?蔺桂瑞认为要建立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咨询终极目标,即:促进学生自我的深刻认识,促进他们的自立自强,达到个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虽然是这样,但是我们到底该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对学生的价值观对进行干预,还是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的。在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中还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现在各个学校的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课由于没有与学生的升学直接挂钩,所以它们在学校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体现在,任职教师非专业的现象严重,学校心理学工作人员在心理咨询上的时间占总工作时间的比重过少,学校也没有引起学生对这一部分有足够的重视。统观我们现在的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还在很大范围内有存在医学化倾向。医学化模式曾经长时间占统治地位,目前在认识上虽有转变,但其影响根深蒂固。表现为重诊治、轻预防;重障碍咨询、轻发展咨询。可以说这种医学模式已经妨碍了学校心理服务的开展,如,有的学校心理咨询室建立多年,但始终门庭冷落,几乎没什么“患者”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而且由于消极的价值取向,学校心理学把自身的实践工作与个学科教育割裂开来,将心理专职教师与各学科教师区分开,把心理健康教育从课堂教学中分离,使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文化资源、家庭教育环境割裂,似乎学校心理学知识心理辅导与咨询者的工作,这必然导致学校心理学资源的枯竭化。其实每个教师、学生和家长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和客体,统合学校、家庭、社会的丰富资源,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学生、家庭、社区为载体,从而构建积极的教育组织系统,才更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切实、有效地开展。

  二、积极心理学

  著名的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曾说:“如果一个人只潜心研究精神错乱者、神经病患者、心理变态者、罪犯、越轨者和精神脆弱者,那么他对人类的信心势必越来越小,因此对畸形的、发育不全的、不成熟和不健康的人进行研究,就只能产生畸形的心理学和哲学。”秉承此观点,有一批传统心理学领域的专家注意到了心理学研究的负性偏向,开始敦促心理学将其重点从只专注对生活糟糕方面的修复,转向对积极品质的建构,从而发起了积极心理学运动。

  “积极心理学”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塞利格曼于1998年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倡议及定位的,定义为“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品格强项和美德的一门科学”。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学的研究应从过去对心理问题的过分关注而转向于对人类积极力量的关注,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机能等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方式来对人的心理现象做出新的解读,并在这过程中寻找到帮助所有人在良好条件下获得自己应有幸福的各种因素。它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主观层次的积极体验的研究,包括幸福感快乐、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重点是对人的主观福感的研究,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未来;二是个人层次的积极的人格特质的研究,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气、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感受力、毅力、宽容、创造性、察力、才能与智慧等;三是群体层次上的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致力于研究能够支持和发展人的能力长处的各种支持系统或组织,包括:家庭、学校、社文化条件、言论环境等,以培养公民美德,使公民有责任感、利他主义,有礼貌、有职业道德。

  三、积极心理学影响下的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屡见学生自伤、伤人、自杀等事件的报道。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多项调查研究结果也显示我国的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一个亟待重视和解决的社会问题。国家教育部门早已意识到了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并为此多次发文。

  积极心理学在研究视野上摆脱了主流心理学过分偏重个体层面研究的缺陷,不但关注个体心理研究,而且强调对群体和社会心理的探讨,在群体层面上研究造就人类幸福的环境条件和影响天才发展及创造力得以体现、培养、发挥的环境因素。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仅仅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它也应对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治疗不仅仅是对损伤、缺陷的修复和弥补,也是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的发掘;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它也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乐的科学。积极心理学导向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最核心的评价不再是对负性情绪及行为的单向评价,而是辅以积极心理品质的评价,把正向评价作为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因而对形成性评价情有独钟。通过经常的形成性评价,可以经常监控、调整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也可以使学生不断得到反馈和强化,自觉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综上所述,发展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学校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既符合教育育人的根本目标,也可以与素质教育的方向更好地相契合,可谓是一石二鸟,是值得推广的。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我们认为,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我国今后的心理教育和咨询工作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汲取营养。(1)借鉴积极心理学的主张,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大多数普通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他们的生活和发展,去关注他们的创造力、勇气、乐观、信心、信心、希望、憧憬、洞察力、才能和智慧,使具有天赋的人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2)应该用一种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的潜能、动机和能力,要向上看,向善看,相信个体的主体能动性。(3)在社会各界的协同配合与努力下,着手大力培育良好的社会环境。(4)变事后式咨询和治疗为事前的发展式咨询和预防。果真这样的话,由于社会竞争加剧和节奏加快所导致的个体精神压力和各种问题心理和行为由于事前的防范得当而必将大大减少。反过来说,如果问题出现了,由于有了较好的社会大环境,加之由于事前的发展式咨询和预防、个体的积极态度,问题也会易于解决,预后效果也将会更好。总之,主动地借鉴积极心理学的有关主张,用以指导心理教育与咨询工作,这样会更有利于心理教育与咨询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强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广泛干预的作用。鼓励教师在课堂中实施积极心理学,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融合到各学科教育中,帮助发展学生的积极心理,关注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形成互动多维的交叉网络。由此提供预防问题行为发生的有效的课堂环境,使这种干预能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功能,为学校心理咨询提供新的预防模式。

  积极心理学启发我们重新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本质,从而进行工作方向、内容及对象关系的转向,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平衡与回归,使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素质朝良性而和谐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在知道了目前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对积极心理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我们似乎看到了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学生光明的未来。为了学生能够更好、更健康的发展,我们应该积极的倡导和推进积极心理学影响下的学校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

  长春市第五十六中学 闫雪

  参考文献:

  【1】张澜 王洪飞. 积极心理学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实践. 理论观察,2006.4

  【2】邹小英. 我国学校心理咨询研究综述. 心理教育研究,2007.2

  【3】刘晓明 王丽荣.我国学校心理咨询的发展方向. 中国教育学刊,2000.8

  【4】刘晓明 李冬梅 孙蔚雯 编著.学校心理咨询.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