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本焕长老传奇(套装共2册) | |||
本焕长老传奇(套装共2册) |
网友对本焕长老传奇(套装共2册)的评论
海南出版社《本焕长老传奇》,对将入佛门、刚入佛门、或尚对佛教不很了解的在家人士,都是一部震撼人心、催人奋进、导人向善,激励修行者勇往直前、增强其信心的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
随喜赞叹作者的辛勤努力、伟大贡献!
发现书中错别字不少,这对于我们无限敬仰的本焕老和尚来说,我觉得有些不够严肃、不够严谨。指出这么些问题,完全是出于对佛、对菩萨、对法、对僧的恭敬,也就是想让一个美好的东西确实美起来,让它不要出现瑕疵,让人诟病。随喜赞叹作者的伟大贡献!!
《本焕长老传奇》(海南出版社,2013年4月第一版第一印)错别字等
上册:
第10页,第6行,“她蹲在一个买水果的摊前…”----“卖水果…”
第12页,第3行,“秀池贤侄婿”,第12行,“听说侄媳妇快生了”,两句在称呼上有矛盾。前一句称“婿”,说明冯先生与秀池媳妇娘家关系更近,后边一句又称为“侄媳妇”,说明冯先生与秀池家关系更近。前后两句应该统一。前句改为“秀池贤侄”,后句就不用改了。如果第一句不改,第二句要改成听起来是秀池媳妇娘家人的口气才行,比如“听说我侄女快生了”。
第23页,第15行,“眼睛黑滴嘀”,一个“滴”,一个“嘀”,是否是同一个字?
第43页,倒数第6行,“又灵活地现忙碌在田间地头”,是“又灵活地忙碌在"rest":"田间地头”,还是 “又活灵活现地忙碌在田间地头”?<br /><br />第43页,倒数第2行,“秀池贤侄婿太忠厚了”,与第12页第3行问题同,全书称谓要统一。<br /><br />第65页,倒数第5行,“这样的佛天洞地”, 没有听说把佛教丛林称为“佛天洞地”的,只知道把道家修行场所称为“洞天福地”的。可以有很多选择,相信作者能选出来的,比如“这样的人间净土”,“这样宁静静谧清净的地方”,“这样的佛门净地”等等。<br /><br />第66页,倒数第5行,“志山,再有两个小时天就亮了…”, 民国年间一个偏僻的农村,家又不富裕,那是是没有钟表的,人们计时是不会用“小时”的,即使到了解放后的70年代末,农村有了钟表、手表,人们也不用“小时”来说时间的,更何况民国时候一个农村妇女呢。把小时改为时辰,更符合传统中国的用词习俗,2小时=1时辰,改为“志山,再有一个时辰天就亮了…”,或用诸如“一会儿”等表示。用“小时”太不合时代背景和特定人物了。<br /><br />第70页,第14行,“视线之外,小芸家的门打开了,看着这一切,眼里满是羡慕。”这一段就是缺个主人公,谁打开的门,谁羡慕?读者虽然能猜出来,但毕竟文字上没有交代清楚。建议改为“视线之外,小芸家的门打开了,看着这一切,小芸眼里满是羡慕。” ,或“视线之外,小芸家的门打开了,小芸看着这一切,眼里满是羡慕。” ,或“视线之外,小芸打开了家门,看着这一切,眼里满是羡慕。”<br /><br />第83页,第11行,“志山接过书,封面上豁然写着《金刚经…》…”, 会不会是“志山接过书,封面上赫然写着《金刚经…》…”?<br /><br />第99页,倒数第4行,“真没发现你如此疾恶如仇…” “…嫉恶如仇…” 。<br /><br />第100页,第11行,“出淤泥而不染。” “出污泥而不染”?<br /><br />第101页,倒数第3行,“又连去了两趟洗手间” “洗手间” 是现代词语,在民国时也许还没出现?这需要作者查查民国时代的报纸,也许能找到答案,尤其最繁华的大都是上海的报纸。<br /><br />第102页,第11行,“烧杀抢掳” “烧杀抢掳”一词出虽然不能说是错了,但它的确不是中国大陆汉语里描写抗日战争的最精确、最大众耳熟能详的词。50-70年代在大陆受小学、中学教育的人,都知道描写日寇侵略行径的词是“烧杀抢掠” ,这个词把耳朵都磨出茧子了。在word里打词,用拼音打不出“烧杀抢掳”,但能打出“烧杀抢掠” 。<br /><br />第104页,第6行,“受到搅拢” “受到搅扰”?<br /><br />第104页,第11行,“抢掳” “抢掠” ?<br /><br />第111页,第5行,“志山同学,你太有才了…” 这句话不太符合民国时代的语境,太现代,太是赵本山了。<br /><br />第111页,倒数第2行,“…至少是你了解的” 是“…至少你是了解的”吧?<br /><br />第117页,第12行,“在下林正彪,自小随祖父习武,…” , 第118页,第3行,“五六岁随父习武,…” 到底是“随祖父习武”还是“随父习武”,应该说法上一致、统一。<br /><br />第117页,倒数第8行,“讨伐袁道” 是“讨伐袁逆”吧?<br /><br />第118页,第7行,“…遂将我招我入他门下…” 多了一个“我”?<br /><br />第130页,第7行,“上司初来此时,手下也需要人…” “上司初来此地,手下也需要人…”,或“上司初来此地时,手下也需要人…”?<br /><br />第145页,倒数第9行,“冰雪聪明”?<br /><br />第153页,第10行,“一个有是有才有貌的耀玉小姐...” “一个是有才有貌的耀玉小姐...” ,多了一个字?<br /><br />第161页,第13行,“临村武家那个闺女…” “邻村武家那个闺女…”?<br /><br />第171页,第13行,“一看阵式…” “一看阵势……”?<br /><br />第171页,倒数第5行,“是叶挺手下一名连长” 。叶挺在南昌参加了南昌起义,变成了共产党的军队,而林正彪一直呆在国军里,说明叶挺的起义只是一部分,不是他的全部部队?<br /><br />第173页,第7-8行,“张大武一脚踹他右腰眼上,将他揣出一旁…” “…,将他踹出一旁…”?<br /><br />第174页,第13-14行,“这被绑架的日子可别过得太舒坦哦…” “这被绑架的日子可过得太舒坦哦…” , 去掉“别”字?<br /><br />第183页,倒数第4行,“所以先者孔圣人…” “所以先哲孔圣人…”?<br />第189页,第16-17行,“需地上,想象不出阳光出来它将…” 这个 “它” 所指不明?是指“雪”吗? 那最好直接用“雪”字,下面一句就可用“它”了,因为知其所指了。<br /><br />第191页,第16,19,21行,“尽行受” “尽形寿”?<br /><br />第192页,第14行,“尽行受” “尽形寿”?<br /><br />第205页,第14行,“大家团给一致” “大家团结一致”?<br /><br />第210页,第6-7行,“…也不过想当她小鸟关在笼子里…” “…也不过想把她当作小鸟关在笼子里…”?<br /><br />第210页,倒数第8行,“什么分” “什么缘分”?<br /><br />第217页,第7行,“一直决定” “一致决定”?<br /><br />第223页,倒数第11行,“成功上位” “成功上位”这个词太现代、太当代了,而且是进十年、十多年才出现的词汇。把它用在民国时代的环境下,可能不妥?<br /><br />第229页,第2行,“发出袅袅香氛” “香氛”不知是不是个词?<br /><br />第230页,倒数第3行,“宛如春风佛心田” “…拂心田”?<br /><br />第231页,第4行,“以捕得一时掌声” “以博得一时掌声”?<br /><br />第238页,第8行,“我们当军人的” 好像“当”和 “军人”一般不组合在一起。要么说 “我们军人”,要么说 “我们当兵的” 。<br /><br />第289页,倒数第8行,“忽然发现那些白花菜” 此处前的两段说的是“白菜”,此处又变成了“白花菜”,阅读感觉说的是一件事情,所以应该前后保持一致,使用同一个名称。<br /><br />第290页,倒数第7行,“慈爱、平静的气场” “气场”这个词是20世纪80-90年代气功热时兴起的一个词,估计民国的时候还没有这个词。<br /><br />第317页,倒数第3行,“一个简单的坟包,没有碑帖” “碑帖”是石刻或木刻文字的拓本或印本,应该没有人把这个东西放在坟墓旁边吧,那一下雨都冲湿了毁坏了。作者的意思是“没有墓碑”,显得孤零零、冷清清吧?<br /><br />下册:<br />第367页,第13行,“结集在离洞口不远的地方” “集结…”吧?“结集”这个词会用于某人很多作品汇集起来出版时。<br /><br />第378页,第6行,“不懂经纶” 会不会是“不懂经论”?<br />第380页,第7行,“严开感到目眩心旌” “严开感到目眩心惊”?<br /><br />第382页,第8行,“山西名歌” “山西民歌”?<br /><br />第389页,第16行,“烧杀抢掳” “烧杀抢掠” ?<br /><br />第392页,倒数第8行,“正一个接一个往海里跳” 前一段说的是“长江江面”,本段也说“江面上”,故“往海里跳”的“海”也许应改成“水”或“江”?<br /><br />第395页,第13行,“一路烧杀抢掳” “…烧杀抢掠” ?<br /><br />第417页,最后一段,在冬天下雪的季节怎么会有蛇呢?故事内容应该与季节相符合。<br /><br />第426页,倒数第7行,“将士歃血” 不知是否为“浴血”之误?“歃血”一般表示起誓、结盟的意思。<br /><br />第439页,倒数第5行,“女人们纺布纳鞋底” “纺” 和“布”一般是不组合的。“纺” 和“线”组合成“纺线”,“织”和“布”组合成“织布” ,也就是说,“线”是“纺”出来的,“布”是“织”出来的。没有“纺布”之说。<br /><br />第444页,第14行,“双后抓着粗绳索” “双手抓着粗绳索”?<br /><br />第445页,倒数第4行,“癌症” “癌症”在民国时代恐怕还没出现吧?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说出的话、用的词要符合那个时代的特征。<br /><br />第447页,倒数第6行,“像螺丝母一样” 一般可能“螺丝帽”更口语化、更通俗一些吧?<br /><br />第448页,倒数第10行,“信众喜极而泣,带头便拜” “带头”的人只可能是一个、几个,如果是全部人都拜,就不存在谁“带头”谁不“带头”的问题。难道除了“信众”外,还有一些非信众也在旁边?会不会是“信众喜极而泣,倒头便拜”?<br /><br />第452页,第4行,“撞钟的是位眉清目秀的年轻僧众” “…僧人” ?<br /><br />第454页,第15行,“了生脱生” “了生脱死” ?<br /><br />第475页,第7行,“庞兴观” “庞新观” 。<br /><br />第482页,倒数第7行,“真是不知道以何面目” 好像一句话没说完就断了?<br /><br />第497页,第4行,“菩提本非树” “菩提本无树”?。<br /><br />第506页,第9行,“山民们涌向大殿、经常、禅堂,…” “…大殿、经堂、禅堂,…” ?<br />第523页,倒数第3行,“忏悔已过” “忏悔己过”?<br /><br />第525页,倒数第2行,“它的八赖耶识” “它的阿赖耶识”?<br /><br />第526页,第1行,“告诉它一句” “告诉他一句”?。<br /><br />第528页,倒数第7行,“张指导” “张指导员” 。 在文革期间,“指导员” 是一个职位,相当于“政委” 、“党支部书记” ,他是负责政治工作的的干部,应该和监狱的监狱长同等级别。但如果去掉“员”子,变成“张指导” ,那就好像是体育训练队的一个指导,仅仅是个称呼,就像“张老师” ,不具有官职的性质了。<br /><br />第529页,第9,12,17,20行,“张指导” “张指导员” 。<br /><br />第538页,第11行,“今后,除了弘扬佛法,什么也挡不住他…” 好像只有“弘扬佛法” 才能“挡住他” 。可“弘扬佛法” 为什么要“挡他”呢?可能作者的意思是“今后,出来弘扬佛法,什么也挡不住他…”吧。<br /><br />第554页,第13-18行,“明阳本老” ,“云峰本老” ,“真禅本老”, “仁德本老” ,“觉光本老” 这些“本老”都应改成“长老”。如果要称他们“老”的话,大概应该称为“明老” ,“峰老” ,“禅老”, “仁老” ,“觉老”吧?这么多“本老” ,最后就找不到真正的“本老”--“本煥长老” 了。<br /><br />第567页,第5行,“慈海师傅” “慈有师傅” 。 根据上文知,慈海师傅在台湾,没有来大陆参加本次活动。<br /><br />第567页,倒数第11行,“没等小英回答…” “没等红玉回答…” 。<br /><br />第572页,倒数第12行,“…发扬光大,” 应以句号结尾 。<br /><br />第583页,倒数第11行,“奶妈卧病在床” “妈妈卧病在床”?<br /><br />第589页,倒数第8-9行,“千年寺院众许” “千年寺院众多”?<br /><br />第594页,第4行,“体默动静” “语默动静”?"
刚收到书还没来得及读内容,但是不得不先说说书的外观,脏的不能再脏了,封面、纸张边缘,实在是影响心情,感觉像是从垃圾堆里拿出来的,在亚马逊买书这么多年,第一次失望,哎!喜悦的心情还是被打开箱子的一刹那影响了。希望以后发货人员负点责任,读者本都是爱书之人,尤其这本本焕老和尚堪称佛界泰斗,这样的脏兮兮的书既是对读者的不尊重也是对人物的不尊重。
虽然我没看完,但是特别敬佩本焕老和尚的伟大,完全是以一位活菩萨的形象呈现在眼前,时时刻刻把老百姓的苦难放在心上,我们平时老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句话在本焕的字典里从不曾出现过,我真的被他的真诚所感动,愿这本好书能够流芳百世,让更多的有缘人阅读一下,感受真理、感受爱的存在!
喜欢本焕长老传奇(套装共2册)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