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德国媳妇中国家 | |||
德国媳妇中国家 |
网友对德国媳妇中国家的评论
这个情商极高、天赋极高的德国媳妇,以不动声色地、表面还有些“表扬”的精确描写,主要通过自己的婆家群体,深刻揭露了“红色贵族”华表下的荒谬、虚伪、恶毒、背叛、势利、愚昧、贪婪、白痴与价值分裂的假马列与假道学。结论没有直接提示,而是用层层推进的事实细节与录音式的人物对话加以展示,显示出德意志民族明细的逻辑辩证思维。
认真的观众能够看懂这本书的批判性实质,这才是最有意义的要旨所在。这本书的指责与抨击,几乎涵盖了我们自己与周围的绝大部分人的人格面具,继而深刻了解,什么才是值得骄傲的所谓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人。从此意义上说,德国媳妇的文学水平、政治视野与社会学水平,远远超过她的丈夫关先生。
顺便一提,关先生的出逃,利用了同事的热情,骗机票,支票,盖出国章,包括机场民警与登机楼服务员,根据常识,这些无辜者无一例外将受严厉惩处,命运难逃一劫!但关先生整部书无一歉意,到了中国也无一提及。这是何等地不公与残忍!相反,周管家的逝世倒引起他的眼泪与叹息。小人物与大人物的区别,如此罢了。这与他的德国妻子相比,道德水平确实也差得不可以道里计了。
作者深厚的中文功底加上独到的视角,遣词造句中偶有独到的用词,令人影响深刻。
讲述的内容朴实亲切,像在听故事,而且这故事还真的不一般!
等我的德语到了能看书的水平,我一定要找他们夫妇的德文著作来看。
最感人的一段话也就是全书最后他丈夫的那段话了,可惜故事是我们父母那一辈的,个人觉得太老了,80后与之没有共鸣。。。。可惜。。。
这本书太吸引人了,尤其是第一部德国媳妇非常动人,让人不忍释手,读她们的恋爱故事实在不亚于爱情小说,但却真实自然,相信人间有爱。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特别是看过关愚谦写的《浪》后体会犹深。作者在徐徐讲叙的故事里表现出来的真诚朴实的为人态度、不卑不亢的处世原则,真感人!
读完《德国媳妇中国家》,觉得作者是很认真地在写这本书。虽然是人生经历和家族趣事,但作者并不满足于仅仅讲故事,而是在叙述故事的同时,也关心着中国及中国人的命运,思考着东西方文化的冲撞和差异。这些理性的关注和反思,对于我们身处其中的人来说,也许正是很好的镜子。
作者行文流畅,丝毫没有国内许多学者故作高深的样子。也因为是外国人,对许多看到的问题和现象可以直抒胸臆。好书,推荐。
其实作者也是一个普通人,以一个普通人的眼光看待德国人的习惯和中国人的风俗之间的差异,这样的视角更能引起大家的兴趣.
欧洲游记,不错的简单文字,舒服,有种大家的情怀。
我很爱读传记,特别是回忆录和自传,因为许多并非作者本人所写的传记往往充满臆测,比起来倒不如读回忆录和自传,主观的彻底些。但我自己是一个不写日记的人,所以常常会想,记忆这东西,有多大的可信度、会不会随着时间渐渐起变化、又在多大程度上受作者本人的性格影响呢?
整个周末在家读三联出版的《德国媳妇中国家》,作者海珮春是关愚谦先生的夫人,关愚谦先生家学渊源而际遇坎坷,受家庭影响,文革期间不得已“叛逃”去国,但对父母之邦的深情眷恋却未曾稍减,出于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特有的使命感,他凭借自己的学识才华以及对中德两国的了解,渐渐成为中德之间的一位文化使者。这本书讲述的就是他们从七十年代在德国相识相恋开始,到现在四十余年的经历故事。
作者以一个妻子的视角,温柔而深情的凝视着自己悉心打理的这个家,真诚而客观的审视着丈夫身后的这个大家庭、以及与它一样背景特殊又人口众多的祖国几十年来的变迁。
她写自己对丈夫的爱和欣赏:
“我是一个很简单的人,简单的就像一张白纸,我写我的履历,半张纸都不需要。因而我看事物也就这么简单。我喜欢他,就是喜欢他,我从来不问他的过去,也不想知道。”
“他对新鲜事物、对欧洲社会有一种探索的精神,对困难毫不妥协,对什么事情都很乐观,学习起来兴致勃勃,这一切对我都是鼓励。我突然感到,我自己也应该多学些东西,以改变"rest":"自己的生活态度。……他没有钱,没有地位,没有职业,但是他给你智慧和生活的乐趣,让你活的津津有味。”<br /> “我们两个人,从两个不同的世界,完全不同的文化来到一起,但又像磁铁一样吸在一起。我觉得他的一切,他的多愁善感,他的夸张的勇敢和乐观主义,他的想家,我都能接受。”<br /> 她写自己对中国政治的看法:<br /> “我说‘如果我是中国人,我也要当党员。’迪谦(愚谦的哥哥)就问‘为什么呢?’我慢慢的回答‘在中国,当大干部的、有权有势的、能坐上汽车的、发大财的都是共产党员,只有入了党,你才有前途,我为什么不入党?’”<br /> “1990年夏末,我又来到北京和亲友见面,大家变得不爱谈政治,理想主义似乎不复存在了,怎么样多赚钱,大家向钱看。这倒好,有了一个明确的分工,政治是党和政府的事,老百姓想着过好日子就行了。”<br /> “愚谦最烦西方人谴责中国没有人权。他说,他小的时候,母亲和学校都教他们如何做人。在欧洲大学演讲时,他经常提到中国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礼、义、廉、耻、勤、健、智、省、温、良、恭、俭、让等等,比现在的人权不知好多少。遗憾的是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和阶级斗争理论扭曲了人们的思想,使中国的优秀文化遗产遭到排斥。”<br /> “中国就像一列非常非常长的列车,在向高处挺进,如果速度过快是会翻车的。一旦这趟列车倾覆,全世界都会遭殃。我情愿这趟列车开得更稳当些。”<br /> 她从零开始学汉语,去70年代的台湾学中文,跟随丈夫到刚刚开放的中国旅行,为丈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跑到外交部抗议,跑遍各地去学中医、针灸、食补、气功,并以写作承担起传播中国文化的工作……“一个人这一生学得越多,阅历越丰富,越会感到生活有多美好”,她在书中写道。<br /> 在愚谦先生笔下,太太珮春“有德国人的严谨”,“我开车冲红灯,她说违反交通规则,我找停车位,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她说这里不行,挡着人行道”,两人合著《中国文化古迹指南》,提到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最后一块浮雕“人民解放军胜利渡长江”,士兵手中拿的是什么枪呢?珮春坚持要在北京的外甥实地去看清楚。可就是这个地道的德国姑娘,却能做出一大桌子中国菜,甚至“同时擀四到五个饺子皮,把中国留学生都看呆了”。<br /> 愚谦和珮春既是夫妻,又是师生,既是最亲密的朋友,又是最好的合作伙伴。读这本书,就像是受邀去他们家里做客,有种特别亲切和放松的感觉。想来他们在汉堡的家也是一样,三十年来不间断的接待中德的学生、亲友,使这里成为许多人惦念的家,许多思想和情感交融的特别之地。<br /> 德国媳妇珮春说,“一个家庭的温馨和舒适主要来自家庭成员的关系和家庭的布置”,读的时候,如果碰巧手边有一杯清茶,那么再合适不过了,因为珮春也是个“茶罐子”。"
那天上午一拿到书几个小时就把它看完了一遍,太吸引我了,一直看完了才舍得去吃饭。
咱们中国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文化,在作者朴素的笔下显得趣味横生,也令我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作者和她丈夫的相濡以沫也令人羡慕,他们的生活方式很充实,真觉得,如果人这一辈子,都像他们那样过自己喜欢又有意义的生活,也就不白活了。
喜欢德国媳妇中国家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