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腾讯传1998—2016 | |||
腾讯传1998—2016 |
网友对腾讯传1998—2016的评论
该版本有问题,封面有拼写错误,挑战者应为challenger而非chanllenger。吴晓波微博上的版本跟这个不一样。不知道原因,但非常令人失望。
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吴晓波老师号称用了5年的时间才完成这本书,但是很遗憾,我想所以用时这么久,应该是这5年时间里,吴晓波有太多别的事情要做,所以5年后出版的这本书,从内容到观点,大多隔靴搔痒。有流水一般的平缓,也如流水一般平淡无味。
全书通读完,能记得的事情和人,非常少。
商业传记类这块,我们与美国的差距还是蛮大的,《Facebook效应》、《谁偷了MySpace》、《孵化Twitter》都远比《腾讯传》精彩很多。
以前就看过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的书,这次又是写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的书,当然不能错过。腾讯跟谷歌一样成立于1998年,2004年上市,短短18年间,腾讯的产品已经深深渗透并融入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腾讯,我们都不知道怎么生活了。腾讯一直被业界称为“山寨之王”,他很少创新,但通过跟进对手的产品,腾讯能够做到极致并最终成为王者,其成功的原因就是专注于产品并重视用户体验,也就是把握住了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并且只专注于做“连接和内容”两件事。中国的互联网公司虽然没有像美国互联网公司那样发明推动进步的技术,但中国互联网公司却找到了盈利的方法论。看这本书,也是对我们这一代人互联网生活的回顾,因为我们就是伴随着QQ、微信等一路走过来的……
看的吴晓波的第一本书。通篇都是正面评价,这或许是所谓官方传记的通病或者无可避免的地方。另外Pony关于腾讯或者互联网的理念阐述总有点看不懂,或者说泛泛而谈,这也是与他低调的性格有关。全书没有煽情,没有马云那样演讲式的有煽动力的语言。闷声大发财也许正式这家企业的特质所在。3Q大战之后腾讯转型挺大的,从全民公敌,创新杀手,变为真正思考如何受人尊重。至少目前在BAT三家公司中,美誉度还是比较高的。腾讯市值超过了工商银行,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公司,体现的是作为民营企业杰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对国家垄断企业的胜利。期待更美好的未来。
刚开始阅读本书时,只是出于纯粹的好奇和八卦,对于腾讯本身的故事,书中虽然有张有弛地叙写,但不乏已被广为流传的事迹,本书的叙写更有技巧和使人更有代入感,但对应的读者仍是大众,但在深读之后发现,其实全书真正的核心在于透过腾讯可以观察到的中国企业逻辑,在本质上和国外企业有所区别,且并不局限于互联网,其中很多基于国情而诞生的特殊能力,过去或受诟病或被追捧,而本书作者可以以更加客观的姿态对其进行分析,这无疑是一种当代创业者和企业家应当学习的姿态和能力。
自从小学六年级申请第一个QQ号起,可以说腾讯伴我成长17载,看此书不禁回味起网络生活的那些年,见证着OICQ一个又一个版本的变迁。虽然时代更迭了,但至今我还是QQ空间的铁粉,因为那是我的“家”,里面有着我从小到大的文笔、图片。这本传记的意义不单单是介绍腾讯这一企业,顺带也理清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过去并展望未来——原来中国一点也不输美国!
感谢许总的馈赠!总之此书值得一读!无论是一名普通网民还是打工仔还是老板抑或是,股民——现在抄底远远还不迟啊!
近期读了一些不错的书,其中《腾讯传》与《大清首辅张廷玉》,比较适合政商人士参详。吴晓波算是我钦佩的财经人,文笔好,见底深,同时自己也是个蛮成功的投资人。作为一个财经人士如果自己都没有实现财务自由想必说服力会大打折扣吧。他擅长写公司史,希望能够以史为鉴。但我并不完全认同给一个互联网公司特别是还在狂奔中的互联网公司写个传对于读者有多少实质性的借鉴意义。如果只是当作故事来看本书还算精彩,但最多也就是你和别人聊起来的一些谈资而已,具有普世性的启发点寥寥无几。这和吴老师的水平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了,就像在急速奔流的河水中有人试图溯流而上找寻产生水源泉,但对于这条继续狂奔的河流走向已没有了太大的帮助。
作为“官方唯一授权的权威传记”,并没有比网络现有可以搜索到的素材更丰富的内容,更有洞见的观点,行文随意仓促。同期出的两本电子书,一本只是《腾讯传》的缩摘,且错误百出。
这本书是吴晓波老师以中国二十年互联网发展为背景写的书,无太枯燥词汇,平实记录着,对得起历史的一本书。读懂了也就了解中国互联网史了。
看着这本书,作为80后的创业者,前半程是用户,后半程是同行,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创造历史,翔实幽默,深深点赞
喜欢腾讯传1998—2016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