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南渡北归:南渡

2017-06-12 
本著是《南渡北归》第一部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南渡北归:南渡 去商家看看
南渡北归:南渡 去商家看看

南渡北归:南渡

本著是《南渡北归》第一部,描述了抗战爆发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的生活,以及从敌占区流亡西南的故事。时间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始,继之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南渡西迁,先长沙后昆明、蒙自办学的岁月,同时涉及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在抗战烽火中艰难跋涉的历程。突出地描写了蔡元培、胡适、陈寅恪、傅斯年、梁思成、李济、林徽因、金岳霖、梅贻琦、冯友兰等大知识分子的生活、学术、精神与情操,搜罗宏富,规模宏大,意旨宏远,堪称中国知识分子抗战时期的群雕。

网友对南渡北归:南渡的评论

 节前购得岳南著《南渡北归》二册,主要是为其题材吸引,号称“首部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这个噱头确实诱人,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钱锺书、胡适、傅斯年、梁思成、李济、林徽因、金岳霖、冯友兰……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想想就令人神往。
  春节间隙看了第一部“南渡”,失望之情大于收获之喜。
  收获在于通过书中内容,对那些学者大师和其所处的时代确实有了一定了解认识,不乏感佩。作者在资料上下了很大功夫,有时看每章后的注释比正文要好。
  失望因为作者的文笔和叙述态度
  其一,文字粗鄙,行文间江湖气十足,与所描述的群体极不协调。
  试看序章这段写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混战时张学良的文字——“就在彼此打得难解难分,成一团麻花时,蹲在白山黑水间的奉系军阀张学良,在蒋介石夫人宋美龄亲往其密所连番规劝、利诱下,张氏原本因吸食大麻而蔫儿吧唧的身子骨儿,如同每日注射的杜冷丁药力发作,突然稀里咔嚓响了起来,屁股开始由发热到发烫,随着脉管血液喷流蹿腾,密布的毛孔迅速扩张炸裂,细黄的汗毛如同霜打茅草在酷寒的夕阳中根根直竖,在蒋介石与阎、冯联军双方死伤达到30余万仍难决胜负的关键时刻,突然嗷叫一声蹦跳而起,抽刀拔剑,亲率20万东北军携枪架炮以虎狼之势入关助蒋。”
  这个基本上就是评书的调调,嘴里说说也"rest":"罢,变成文字印在纸上,实是粗陋不堪。<br />  如果说写军阀用此笔墨,写大师也没好到哪里。第七章“陶孟和逼上梁山”,述陶氏社会调查所并入中央研究院社科所的派性之争——“陶氏所主持的研究人员与储备人员共50余众的研究所,只有梁方仲等4只“海龟”,其他均为党性色彩混杂的“土鳖”,且这仅有的4只“海龟”皆属于名声不大的小号型,相当于水泊梁山的陈达朱武之流,压根无法余梁山英雄鲁智深、武松、杨志等相比拟的原二龙山派的学术“大鳄”如傅斯年、陈寅恪、赵元任……等武功盖世的特大型“海龟”相提并论。”<br />  该作者书中极喜欢用水浒中人物来比拟,又爱用“海龟”、“土鳖”、“大鳄”一类来称呼某一类人,类似拉杆子闹革命、扯起大旗另立山头、符合不符合先进文化方向之类语言时有出现,阅读时非常不舒服。<br />  写这样的书没有文采也就罢了,只要史实丰富,平实叙述就好。而作者却非要时不时出来卖弄一下,反倒弄巧成拙。<br />  其二,囿于作者学识所限,书中叙述大师群体,社会关系层面远高于学术层面。作者对“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爱恨情仇”之类八卦轶闻过于津津乐道,很多时候不免肉麻当有趣。<br />  例如第九章“似水流年”,其中述徐志摩在伦敦追求林徽因竟如此描写——“此时徐志摩出洋已三年,在欧风美雨吹拂的花花世界,已蜕变为摧花折枝的情场老手。林徽因情窦初开、妙龄含春的音容笑貌,令徐志摩一见惊为天人。欲火难耐中,徐很快使出几十年走南闯北练就的八卦勾魂术与七步麻醉散,向林徽因发起爱情攻势,其用情之烈,完全可以水泊梁山一派人物中在孟州道上十字坡开人肉包子铺的孙二娘有一拼。”<br />  以上所举例子,在书中比比皆是,不再赘言。<br />  最后说说本书封面,下半截红色部分推荐广告原以为是腰封,拿来一看才发现就封面的一部分,把腰封印在封面上,也算开了先河。忍不住骂一句:哪个脑残白痴设计的这种东西!<br />  总之,看这本书的感觉就是庸厨子糟蹋了山珍海味,令人怅恨不已。"

(一)不可否认,这本书费了作者很多心血,资料翔实,篇幅宏大,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是,越读越发现,作者的着笔之处全都在争权夺利\阴谋内幕此类地方,学术界正常的的观点之争也被写成是山头之争或者个人恩怨,所谓大师,全都成了心胸狭隘之人,各个小肚鸡肠.
就如鲁迅评价《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留言家看见宫围和事,革命家看见排满.....”作者把书写成这样,只能反映其内心的境界.
如果那样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那样一所光映日月的大学只剩下狭隘的争斗的话,岂能有如此丰富的成果和如此巨大的影响力,抗日战争又如何能胜利?
看在此书尚有许多第一手资料的份上,权且把它当作一本史料参考书吧.

(二)不可否认,作者花费了巨大的心血,搜集了详尽的史实,很多细节都可能是第一次披露,本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但是,作者自身视野和世界观方面的巨大局限和偏见严重降低了本书的格调和价值。
作者作为一个历史学人,着眼之处仅限于史语所一个小圈子和几位史学名家的经历,即使是对胡适等大师的聚焦,也只能限于他们的史学研究方面。社会学方面,只写到了费孝通等人的山头之争,而文学、政治学、法学等人文社科更是只能一笔带过,至于自然科学,几乎没有涉及。所谓三部曲,充其量只能是一部史语所相关人物浪迹史,根本不足以提高到整个时代和整个知识分"rest":"子群体的高度上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br />而作者在世界观人生观方面的局限和偏见更是限制了作者的研究深度,作者满脑子江湖纷争、山头主义,对知识分子之间的往往来来分分合合,总是以江湖恩怨来解释,无法从社会大背景和国家民族大义的角度来理解,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狭隘。<br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那就是作者对共产主义、共产党和新中国有着天然的偏见,作者虽然列出了国民党腐朽失民心的种种史实,但自己却无法搞明白为什么一支从山沟里走出来的队伍为什么能够建立一个为人民和为数不少的上层人士所拥护的新政权,看不到这其中必然性所在。虽然今天的社会现实令人失望褒贬不一,但是,一个政权能够走到今天,难道没有一点合理性在里面吗?作者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基于这样的狭隘偏见,对相关史实的描述就不可避免的失之偏颇,越走越远。<br />也许作者永远都不可能理解,同样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女婿的钱学森和杨振宁,为什么一个会经历重重磨难,义无反顾的回到新中国,放弃获得诺贝尔奖的可能,从一清二白开始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自己毕生的才华,而另一个虽然得奖,却在道德上为天下人所不齿。作者更不能理解,一个拥有原子弹的东方大国,对世界和平意味着什么?作者更不能理解,他眼中狂热的军火贩子、杨振宁的好友邓稼先,为什么可以身受核辐射而视死如归,放弃几十年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在大漠之中奉献自己的一生。<br />没有大义,何来大师?不见大义,枉称巨著。希望读者在读此书时,能够有自己的思考,引以为戒。"

这两册我已经看完了,书的质量没的说,纸张、字号都不错,看着不费力,印刷也不错,我很喜欢。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一些曾经不了解的内容,内心有了一些感触,虽然看的是文人墨客的颠沛流离,但透过纸背,看到的是一个时代的侧面。
作者相对公正的说出了事实,站在中立的立场上,这才是写书的原则。如果带着个人感情色彩去写历史,那么读史的人会受到影响。
即使是“大家”,也有狭隘的一面,这一点可以理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那个时代的老师确实靠着一种“信仰”在“传道授业解惑”,和现在的老师有着天壤之别。
从书中,我知道了作为一个老师,不管是哪个阶层、哪个级别,自己的素质很重要,搞好自己的研究也重要,如果你行走政治路线,那么你的教学可能会受到影响。
尽管那个时代很苦涩,但是“大家”没有离弃自己的中国,冒着生命的危险都要回到祖国效劳,这和现在的文人相比,不言而喻。
“信仰”就是这本书告诉我的真理!没有信仰,就是僵尸一具。
其他两部,我也买了,正在看。
建议购买,真的不错。

严重怀疑书的版本,是不是正版?!书中多处有错字出现,“傅斯年”也会印成“傅傅年”。一边看一边改错。通俗读物也就算了,还是这样一本描述大师生活、学术、思想的书。让人真是遗憾不已。。

我们就不要指望能在我们的时代诞生大师, 大师远去,不复归矣!如此的膏牙和河蟹,恐难有百家争鸣的繁荣了.
让我们在心里默默地怀念大师

喜欢南渡北归:南渡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