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清华园日记(季羡林作品珍藏本)(图文版) | |||
清华园日记(季羡林作品珍藏本)(图文版) |
网友对清华园日记(季羡林作品珍藏本)(图文版)的评论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随便百度一下,就能看到这一长串的头衔。不得不说在看这本《清华园日记》前,季羡林先生在我眼里就是只能仰望的大师。但看完这本书后,仿佛透过时光,看到了那个曾经在校园里求学的年轻人。他和我们一样:也会“刷”课、抱怨课程枯燥、考试作弊、讨厌写论文、骂老师(连叶公超都中枪)、给朋友起绰号……用现在的话来说,有很“逗”的一面。但是,除此之外,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荷尔德林的执着,对诗歌独到的见解,敢于质疑名人权威,以及学习的毅力(五天内读完参考书十余本,写完了关于Galsworthy的文章)。
看完这本书,季羡林先生在我心中的形象不再只是一个光环围绕的大师,而更是成了一个同辈的朋友。这距离是那么的近,喜怒哀乐,犹在眼前。
P.S.看完《清华园日记》的另一个收获就是:重新开始写日记了
居然把最重要的那句“多日几个女人”给河蟹了!差评!
这本书是季羡林在清华读大三和大四两年的日记,很详细地记录了他当时(1933和1934年)在学校每日的生活,他也觉成天考试无聊得很,他也骂教授在课堂上胡诌八扯,别人看重他时他也十分开心,缺钱时他也闷闷不乐忧心忡忡,买到好书时他欢天喜地,他在母亲去世后不久也曾想过自杀,在临近毕业时他也苦于今后人生之路的迷茫。在这本书中,我看到的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在经历他自己的岁月,他每一天的吃饭睡觉读书打牌,活灵活现地似在眼前,与我们今日的校园生活实无多大差异。写日记其实很有意义,今后你自己读来可以再次感受到年轻时的活力,别人读到它便似乎可以看见你以往生活的每一天。
上午我在图书馆读这本书,临到吃饭时,就差拍拍坐在我身旁的季羡林的肩膀说一声:“羡林,走,上食堂吃饭去!”
今日读罢此书,我对于老年人有一新感想。以前对于老年人,我总是尊重与同情并存,有时甚至同情的成分更甚。可是,今天我觉到其实不必同情老年人,只要尊重和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就好,因为他们也有过年轻灿烂的日子,因为我们也有老去的一天。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其实大同小异,我们身上的喜怒哀乐也曾在他们身上出现,我们的烦恼、开心,他们也曾经经历过,不同的只是,仅仅只是我们所处的年龄段不同,阅历有先后而已。
一辈子不长,每个人都经历着类似的但在自己看来却独一无二的生命历程。不必羡慕别人,不必贬低自己,不必惧怕死亡,过好自己的生活便是。
前面看过一本一花一世界是 kindle 版本的,总感觉电子书还是没有纸质书好,这本买了纸质版本的,大师的日记简洁明了,没有多余的话,他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明确表达出来,真实而自然,里面也出现了"妈的"/"浪"等词汇,哈哈,很可爱.当初在战争前夕,人心惶惶的学校,还能坚持求学,实属不易.大师在家境不宽裕的情况下每月花费大多在书上,而且是进口书为主,真是佩服,我等楷模.还有大师经常头疼,不知是口头禅还是用脑过度.我看书一点不头疼,可能是思考的太少,O(∩_∩)O哈哈~另外大师在每篇日记中都有书推荐,每天不停的法文,德文,真要命.....
季先生清华四年的笔记带给我不少惊喜。
大的背景是九一八事变刚发生,从平民到政府抗战压力逐步升级;作者身处文化中心北平,上从名人教授下至大学新生,对民国的文化和讨论热心参与。
如果本人大学每日一记,拿出来不过反映了中国的房价和网络渗透度的飞升,贫富差距和社会矛盾的深化,这充其量是进击中的天朝过弯的一瞥;而季先生的日记则记录了个人和国家命运的转折时代。
把当年写给自己看的东西毫无删减的分享给后生,足以说明是个坦荡有趣的人,先说内容十分真实,虽然几十年过去,社会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但年轻人同样遇到类似的问题和无奈,而最终获得成功的人并不是少挫折迷茫或者多挫折迷茫,只是比普通人多点反思坚持而已,另外文中提及大量当时读到的书和作者,并且有直接的评论,为之后找书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五星推荐,希望大家都可以从平凡的记录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是季老大三大四在清华的日记,主题就是青年人的迷茫,焦虑,家庭,工作,未来和成长。在每日平均只有几句的日记里,看到了一个可爱的青年人,刷课,打球,投稿,骂人,丧亲,结友,当然还有女子篮球队的大腿。季老说自己去清华,留学德国都是偶然,但也是靠着对语言的热爱终究圆了自己的留学梦。最后用季老日记中常说的一句勉励自己:必须加油了。
喜欢清华园日记(季羡林作品珍藏本)(图文版)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