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社交天性:人类社交的三大驱动力 | |||
社交天性:人类社交的三大驱动力 |
网友对社交天性:人类社交的三大驱动力的评论
人天生就是社会动物——即使对反社会人格的人也适用。《社交天性》这本书回答的正是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天生是社会动物?为什么社交是一种天性?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作者利伯曼证明了“社会痛苦其实就是一种真实的身体疼痛”,它们在大脑中的反应是一样的。所以,失恋的痛苦让我们食不知味、夜不能寐。陌生人的批评和指责也会让我们心情低落。
书里的观点改变了我看待家人、恋人和朋友的态度。作为一个偏内向,不好跟人互动的人来说,在日常生活中与我发生真实连接的这些人是不可或缺的,没有他们,我的生活会黯淡无光,甚至是无以为继。
最后一部分属于“实用篇”,社交天性在商业组织、学校等领域的运用,比如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很接地气。也许未来某一天,各种机构组织都要重视“社会脑”的需求与规则,电视评论节目在向观众解释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时也会邀请社会脑领域的专家发表看法,就像邀请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一样!
书刚到,只看第一页那张能拉开的彩页就觉得很有意思。广告是如何发挥影响力的?好销售的共通之处是什么?被人拒绝或排斥会引发真实的痛感…这些问题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准备好好读读。
(1) 一本可引起“三观”重塑的书。马克思曾言“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现在心理学证实了:人的社会化属性已经由人脑的神经“布线”决定,是漫长进化的产物。顺应这种社会化属性行事和生活,能增进人生的幸福。
(2) 本书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以及大量的心理实验, 内容详实。
(3) 文字流畅亲和。作者马修.利伯曼原先学的哲学,后来研究社会认知心理学。书中常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有理性,有情怀。
(4) 启发思维, 引人入胜,如大脑中的“默认网络”、镜像神经元、心智系统、自我意识的“特洛伊木马”、大脑的制动系统等。
这是一本将深奥的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写出来的好书,是我比较喜欢看的一类书。在书中可以读到很多看似复杂“烧脑”的脑神经科学实验范例和实验结论,展现了大脑认知神经科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从大脑神经层面证明了人的大脑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社会交往的天性,包括婴儿期即有的“母婴依恋”社会连接、逐渐成熟的理解他人想法与感受的“心智解读”能力以及在社会群体中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这些实验结论也颠覆了一些我们一直以来以为正确的直观观念,带来一些新的结论,比如:自私和利他都是人的天性;“自我”并非是私人、隐秘的,而是通过社会化的特洛伊木马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输入人的大脑中;自我控制最终的受益者是他人和社会,等等,这些结论让人能更好的思考“我们是谁”这个问题。书中也针对这些新的研究成果如何改善社区的交际环境、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改进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出了很多有意义和让人眼前一亮的建议和方法。读完这本书,感觉思维和眼界都得到了一次清洗和拓展,可以为自己今后的生活、工作和子女教育带来一些新的思维和方法。
这是近期看到的最好的一本书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平易近人的写作风格让非专业读者都能一字不漏的看完,我是上下班路上都抱着不肯放
翻译得也很好,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作者在网易公开课有讲课,跟这本书很相关可以配合使用,对于门外汉来说本书也很通俗易懂,把艰深晦涩的科学研究用平实风趣的语言简单地阐释了出来,非常有趣!
社会属性是人之为人,社会成员的一个重要属性,该书帮助人科学认识自己,了解社交在人生活中的分量,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离幸福的自己又近了一步
很有思维的深度和阅读宽度的书,纸张质量超赞~《社交天性》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解释和建议。凑单还买了本《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爱情故事,这是一个灵魂救赎另一个灵魂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坚持的故事。这两个主角的地位是平等的,作者在两位主角身上投注了同样多的感情,很值得一看。
《社交天性》告诉我们,大脑的构造方式使人偏向于利他主义,这种倾向更利于婴幼儿的存活,进而有利于人类的协作发展和繁衍。人的大脑天生就是为了社交而构造的,大脑一闲下来就会社交而准备着。
作者的研究令人印象深刻,文字也非常引人入胜,《社交天性》揭示了人类的大脑是如何渴望与他人建立情感纽带的,让我们不断反思社会连接的重要性。
喜欢社交天性:人类社交的三大驱动力请与您的朋友分享,由于版权原因,读书人网不提供图书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