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推理 >

寂寞的频率(乙一 著)(1)

2012-11-10 
未来预报的风格有点〈阿原〉的味道,但比后者逊色,胶片中的少女>>很赞,<<小偷握住的手>>像出情感轻喜剧,最后一篇名字忘了,但所描绘的那种生存状态很逼真,主人公的最终抉择却平凡而伟大。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寂寞的频率(乙一 著) 去商家看看
寂寞的频率(乙一 著) 去商家看看

编辑推荐

《寂寞的频率》编辑推荐:白乙一系列代表之作;已改编成同名漫画与电影,受到广泛好评;乙一在国内拥有很多忠实读者,温柔治愈的作品近年来尤其受到年轻读者的欢迎;《寂寞的频率》是一本写给每一颗孤独寂寞之心的书,是乙一读者翘首以盼的治愈系短片集。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乙一(Otsu Ichi) 译者:杨爽 秦刚

乙一(Otsu Ichi),1978年生于日本福冈。1996年,17岁的他以《夏天?烟火?我的尸体》荣获第六届集英社“JUMP小说?纪实小说大奖”,一举成名。2002年更以《GOTH断掌事件》荣获第三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如今已是日本当代最重要的大众小说家之一,作品领域横跨恐怖、推理、纯爱等,被誉为“天才乙一”。作品有《GOTH断掌事件》、《失踪HOLIDAY》、《只有你听到CALLING YOU》、《寂寞的频率》、《被遗忘的故事》等。

目录

未来的预报——希望明天好天气
小偷抓住的手
胶卷中的少女
失去的世界

序言

你是否想过,寂寞也有“频率”可言?
这当然是很吊诡的,“频率”是物理学上的名词。指的是单位时间内某事件重复发生的次数,通常被用于讨论能量的波动,也就是每秒波形重复的数量。在无线电学上,载波的频率经常被用于讯息的传递,广播电台与收音机之间能收发声频,有部分就是用了频率调节的技术。
若说人也有“频率”,那就是有些文学性的譬喻了。一般而言,我们说某人散发出某种类型的电波,指的是他因自身的人格、个性所散发出的气质,这气质也会因接收的人造成不同效果,因此我们会称意气相投的两人是产生了“共鸣”,换言之,他们具有共同的“频率”。
就人类过去的社会经验来看,人与人之间的共鸣,多半来自实际的生活接触,经过交谈与深入的了解,才会产生相呼应的频率。而“寂寞”呢?它的意思是“在独处的状态下产生的惆怅情绪”,当人们对外界抱着一种封闭的态度(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造成的)时,是否也能散发出带频率的电波,感应具有同样特质的人?
这当然是肯定的,尤其当社会进入网络世代,人们只需要一台计算机就可以在某种保护伞下,与他人作适度的接触。网络社群、甚或是旷男怨女之间进行的“网恋”屡见不鲜,他们都是以“寂寞的频率”进行交流的人们,是向远方散发出“我与周遭人格格不入”的信息、借以慰藉彼此的人们。
无法与身旁的人相处,却在远方找到知音——这当然有很多原因,或许他们的理念、价值观与大家冲突,只能以“同病相怜”寻求认同感,又或许他们本身就是希望联络有“距离”的人,对身边熟识的人反而无法敞开心胸。无论是何种情况,他们都需要某种媒介传递自身的“寂寞”能量,以跨越距离(这“距离”有时并非是空间上的,也可能是时间,甚至心理上的),而网络就是其中之一。
在乙一的小说里,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媒介”,本书《寂寞的频率》更可谓集大成,收录的四篇小说以不同的形式呈现了此种特质。
在首篇《未来预报》里,媒介是无形的一一只因为友人一句玩笑话“你们两个只要其中一方没有死掉的话,就会结婚”,使得交情本就不深的男女主角更为尴尬,却也萌生了一层无形的隔阂。这句话就像咒语般伴随他们一生,在他们“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外壳下。这层隔阂反而更加紧密地维系着他们,成为传递“寂寞频率”的媒介。
相反的,《小偷抓住的手》里的媒介,则是有形而短暂的。一名急需钱用的小偷,在姑妈下榻的旅馆外墙挖洞。打算偷出壁橱内手提包里的财物,却意外捉住一名年轻女子的手……两人“握手”的当下是看不见彼此的。仅能透过声音传递讯息,这情境有些像是一方拨错电话号码,却与话筒另一端的人闲聊起来,对话或许短暂,却往往能留下深刻印象。而男主角在“握手”过程中掉落的某样东西,更意外地成为这两人之后的连结点。
《胶卷中的少女》形式上是恐怖故事,却也透露出类似氛围。主述者“我”参加了学校的电影研究会社团,却意外地在社团办公室里找到了一卷可疑的八毫米胶卷,片中的少女是七年前分尸命案的被害者——这像是包公案《乌盆伸冤》的现代版,作者却着墨于主述者对未来的苦恼,以及被害少女的家庭状况,大有塑造两人相通的“寂寞”特质。这里的媒介,是胶卷,乙一运用恐怖小说的怪谈式结构,巧妙融入了与前两作类似的基调。
末篇《失去的世界》是以植物入角度叙述的故事。只剩右臂有知觉的主角,与妻子唯一的沟通渠道就只剩下一只仅能轻微上下摆动的食指,伴随着他的只有无尽的寂寥与黑暗,以及妻子在他手臂上练弹的无声钢琴曲。世上最大的寂寞莫过于此。这篇放在最后有压轴的效果,因为它的“连结点”是如此单调而唯一,“频率”是如此强大而哀伤,读者感受到心痛之余,对书名也有更深一层的体会。
收到本书的推荐序邀请,打算重新阅读本书时,我刻意选在夜晚或黄昏时刻,不会有朋友或编辑来电打扰时。我将自身想象成一台收音机,准备接收乙一电台的“寂寞”放送,因为不知道他的调节频率是多少千赫兹,无法一开始就产生共鸣,但随着剧情的推进,那广播的音频愈见清晰,最后直击我的内心深处。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