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渔夫与管理学(修订版)(成君忆著) | |||
渔夫与管理学(修订版)(成君忆著) |
《渔夫与管理学》编辑推荐:1、百万畅销
百万经管畅销书《水煮三国》作者成君忆、管理学力作《渔夫与管理学》最新修订版。
2、中西合璧
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为基石,解读文学经典名著《老人与海》,从中发现卓越的管理智慧。
3、正本清源
针对西方现代管理学无法解决的困境,为急功近利的企业管理教条提供以“爱”为主导的新思路,为困惑中的职场人提供心灵自修、励志向上的新想法。
4、强力推荐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2011级研究生联袂力荐;汪中求、孙虹钢、黄志云等推崇的管理学。
爱是唯一的管理智慧。如果没有爱,管理就会沦为某种权谋。
——成君忆
成君忆,资深企业管理咨询顾问,中国本土财经畅销书作者,代表作有《水煮三国》、《孙悟空是个好员工》、《像园丁那样管理》等。
作为新古典主义管理思想的倡导者,他认为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史其实也是一部管理学的发展史。多年来,他一直潜心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并试图通过写作、讲学和咨询服务的方式,为当代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智慧支持。
前言 001
第一章 浪花淘尽英雄 005
第二章 英雄回首是神仙 021
第三章 生命成长的历程 049
第四章 关于爱 075
第五章 小鸟飞过的地方 099
第六章 一种人工的生命模式 119
第七章 跟影子搏斗的人 137
第八章 恐惧与疼痛 161
第九章 道德的“格”式化问题 185
第十章 返璞归真的管理之道 207
第十一章 做一个优秀的自己 223
附录 十问成君忆 245
《老人与海》和现代管理学都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在许多中国学者眼里,它们分别在各自的领域代表着一种令人仰望的高度。
我是一位学者,也是一位作家。跟那些哈洋族学者相比,我是一个很中国的另类。我承认,《老人与海》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关于这些,你们可以从本书中找到我的论述。人生好像一片苍茫的大海,你我都是久经沧桑的老人。《老人与海》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在一片苍茫之中隐约透露了某种神秘的暗示。我曾经多次拜读这部小说,对小说中的那些暗示感到痴迷,并且情不自禁地翻译了自张爱玲、余光中以来的又一个中文版本。
但我要说明的是,那些哈洋一族的中国学者跟我不一样。他们之所以推崇美国文化,不是因为那些暗示,而是因为他们的围城困境。何谓围城?按照钱钟书的说法,乃是城里城外两种奇怪的心态,即:城外的人因为憧憬想进来,城里的人因为厌倦想出去。由是也,人们总是在追求一种想象中的快乐生活。老婆似乎总是别人的好,反之亦然。家乡的美总是要等着别人来发现,在这种美被发现之前,许多人早已看腻了,甚至怀着对远方的向往而远走高飞。在哈洋一族的学者们眼里,外国的月亮也似乎总是比中国的圆。
《老人与海》所描述的是一种人生的困境。从本质上讲,现代管理学的困境,其实也就是这种人生的困境。美国人有美国人的困境,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困境。尽管中国人的困境有可能数倍于美国人,但我依然想弱弱地问那些哈洋族学者一句:这种陷在困境中的现代管理学,能够解决中国人的困境吗?大约在10年以前①,当同行们还在把那些从欧美引进的管理学理论奉为经典的时候,我开始冷静下来,希望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为现代的人与企业找到一条真正的出路。
在我看来,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史,其实也是一部管理学的发展史。文化对于社会组织的作用,其实就是管理的实效。颇为幽默的是,人们往往热衷于谈论文化的表现形式,却对它的本质视而不见。
我之所以如此潜心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因为经常有人跟我探讨人生的出路问题。他们包括被人们视为社会精英的企业家、经理人、白领职员,也包括普通的公司员工,以及即将进入职业生涯的新人类——毕业班的大学生们。他们像《老人与海》里的那位老人一样,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现实世界里,一会儿踌躇满志,一会儿混乱不堪。他们面临着许多困扰已久的难题,例如:为什么企业越大越脆弱?为什么高薪请不到杰出的人才?为什么忠诚的员工成了一个遥远的神话?为什么管理技术在不断进步,管理难题却依然层出不穷?在所有的难题中,最大的难题是:为什么企业会成为老板和员工互相利用、彼此折磨的人间地狱?而我则以为,这些现代管理学无法打开的死结,却能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轻而易举地找到解决之道。
现在,我试图通过解读《老人与海》和对比中西方文化,来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学。我的论述也许很武断,但我要说——我提供的不是一个必须接受的标准答案,而是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意见,跟来自欧美的现代管理学一样。
请不要用批判的眼光看我,否则你看到的只是一大堆等待批判的资料,却错过了我给你的参考和启示。让我们一起来谈论快乐,谈论爱与创造,谈论一系列生命的奥秘。我们谈论的这些,其实都与真实的人性有关。企业的困境说到底是人的困境,企业的出路说到底也是人的出路。我希望通过我们的谈论,为管理学提供一种返璞归真的方向。因此,当你进入本书之后,我希望你能够忘记你的批判——你应该透过那些直言不讳的讲述,对尘封已久的中国历史和文化有一种全新的看法以及许多恍然大悟的了解。
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名叫张僧繇的画家,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这些龙画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简直就像真的一样。人们往来观看,都称赞他画得好。
张僧繇却不以为然地说:“这些龙虽然栩栩如生,也不过是龙的画像而已,有龙的形状却没有龙的神韵。一旦它们有了那种神韵,就会变成真龙飞去。”
人们问他:“它们如何才能拥有那种神韵呢?”
张僧繇说:“难道你们没有发现这些龙都没有眼睛吗?如果我为它们点上眼睛,它们就会立即闪耀出那种神韵。”
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嘲笑他吹牛。张僧繇微微一笑,举起画笔,为其中的两条龙点上了眼睛。
顷刻之后,那两条龙的眼睛里果然闪耀出探照灯一样的光芒,然后,它们张牙舞爪,动了起来。就在人们惊慌失措之际,它们昂起头来,大叫了一声。一时之间,雷电交加,狂风大作,那两条龙破壁而出,飞入了层云密布的天空。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国人的象征,然而,如果没有眼睛,就会徒有龙的形状而没有龙的神韵,只不过是一条似是而非的龙。当有了自己的眼睛之后,才能变成一条真龙,才能破壁而出,在那茫茫云海之中恣意遨游,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有眼睛的龙才是真龙,这是中国成语“画龙点睛”的典故。现在,请带上你的眼睛,进入这本书。不要批判,要发现。批判者无法发现真理,批判者只能自以为是,批判者只能故步自封……而在你的发现之旅中,却充满了一连串的惊喜。
2005年仲夏初稿于北京
2012年春天修订于深圳
第一章 浪花淘尽英雄
英雄们的结局必然是悲壮的。如果你想成功,那么你必然会失败,这就是“浪花”为什么会“淘尽英雄”的真实原因。
渔夫圣地亚哥的故事
他是一个久经沧桑的老人,每天都会独自驾着小船在湾流中捕鱼,至今已是八十四天过去了,他连一条鱼也没逮到。刚开始,还有一个男孩跟随他。连续四十天过去了,他们一无所获,那个孩子只好离开了他。
第八十五天,老人终于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上了钩的大马林鱼拼命逃窜,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三夜才筋疲力尽。老人趁机鼓起力量,用渔叉杀死了那条大马林鱼,但那条大马林鱼实在太大了,老人只好把它绑在小船的一边。让老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条死去的鱼——老人称之为“我的财产”——在归航中一次又一次遭到鲨鱼的袭击。
为了保护他的“财产”,勇敢的老人与鲨鱼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搏斗。当他杀死第一只灰鲭鲨的时候,他对自己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后来成了奋斗者的哲理名言,被广为流传。他告诉自己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鲨鱼们还在前赴后继地向着他的“财产”发起进攻。他已经竭尽全力,他孤立无援,他再也抵挡不住,他只得承认自己的失败。于是,他放弃了搏斗,让自己活了下来,回到阔别已久的海岸。而那条被他捕获的大马林鱼,最终只剩下了一副十八英尺长的骨架。
这是渔夫圣地亚哥的故事。根据这个故事,美国作家海明威创作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这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人,用一种孤身奋斗的艺术形象,感动着每一位读者。1954年,海明威因这部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它反映了渔夫在这个“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和勇气”。
我承认,《老人与海》的确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但它的伟大,不是因为渔夫的勇气,而是因为它提供的某种让我们心领神会的暗示。《老人与海》有理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它当年的获奖理由错了。
没有人能读懂《老人与海》,甚至海明威自己也不懂,他只是这个故事的描写者。他描写了它,却又对其中隐约透露的神秘暗示迷惑不解。如果他领会了这个暗示,他就会恍然大悟,就会轻松、快乐地活着,就会继续创作出一系列比《老人与海》更杰出的作品,就不会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七年之后饮弹自杀。
作品比作者更伟大,作者死了,作品却还活着。它活在字里行间,好像被季风吹送而来的咸湿的海洋气息,又好像一朵菊花的芬芳,给我们提供了某种生命的寓意。
我要说,《老人与海》其实是一部寓言。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只有寓言才会被人们用心品味,代代相传,直到永恒。
汪洋中的一条船
从某种意义上讲,你也是一个老人,你与圣地亚哥同病相怜,而这正是你喜爱这部作品的原因——你从圣地亚哥的故事中看到了自己的宿命。
你可能是一位创业者,也可能是一位不甘雌伏的公司职员,也可能是一位正在选择职业方向的大学生,当然,你还可能是一位艺术工作者,或者是一位爱情失意者。总之,你和圣地亚哥一样,是一个有追求的人。圣地亚哥在湾流中钓鱼,你也在另一道湾流中钓鱼。圣地亚哥驾着他的小船,每天劳作——你也是这样,每天疲于奔命。整整八十四天过去了,圣地亚哥一条鱼也没逮住——你呢?有多少天空手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