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中国大师命运史诗巨著:南渡北归(套装共3册) [平装] | |||
中国大师命运史诗巨著:南渡北归(套装共3册) [平装] |
《南渡北归(套装共3册)》首部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李存葆、莫言、朱向前、张志忠、王久辛、徐贵祥、张颐武、茅于轼、何亮亮、李国庆、余世存、张鸣、解玺璋、崔卫平……联袂推荐。《陈寅恪与傅斯年》作者岳南再推力作、首部全景再现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披阅史料还原被遮蔽尘封的历史真相、巨笔如椽再现被匆忙遗忘的沧桑辉煌。
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间,收恢复之全功。庚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北。此其可纪念者四也。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东城老父机先烛,南渡残生梦独多。衰泪已因家国尽,人亡学废更如何。
——陈寅恪《余季豫先生挽词二首》
但如今,突然面对着坟墓,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穆旦《冥想》
岳南,山东诸城贾悦镇人,1962年生,先后毕业于诸城五中、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文艺学研究生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考古文学协会副会长,现居北京。
岳南著有《复活的军团》《日暮东陵》《天赐王国》《风雪定陵》(合著)等考古纪实文学作品十二部。另著有以自由知识分子学术精神与情感命运为主体脉络的《陈寅恪与傅斯年》《从蔡元培到胡适》《李庄往事》《梁思成、林徽因和他们那一代文化名人》等十部,其中《风雪定陵》《西汉亡魂》《遭遇兵圣》《千古学案》《万世法门》(合著)等十余部作品被翻译为英、法、德、意、日、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全球销量已达数百万册,为中国最具全球影响的当代著名作家之一。
《南渡北归(南渡)》目录:
序章 烽火照京都 001
第一章 往事再回首 017
慌乱大逃亡 017
别了,北总布胡同三号 022
大师云集清华园 025
梁启超与李济的友谊 034
第二章 英雄辈出的时代 064
波滚浪涌的北大校园 064
从北大到柏林 068
狭路相逢 075
第三章 通往历史隧道的深处 090
四巨头聚会 090
从殷墟到龙山 095
人类星光闪耀时 099
胡适在摇摆中前行 105
第四章 流亡岁月 118
战争催生的中央博物院 118
华北沦陷 121
炸弹落到梁家 125
清溪阁醉别 129
第五章 弦诵在山城 138
遥遥长路,到联合大学 138
跑警报的日子 148
观音殿、尼姑庵的学者们 154
九州遍洒黎元血 159
第六章 又成别离 178
小酒馆奇遇 178
胡福林神秘出走 181
挺起中国人的脊梁 188
滇川道上的行旅 193
第七章 陶孟和逼上“梁山” 205
与毛泽东北大结缘 205
自立山头的甘苦 209
何处觅安居 214
第八章 扬子江头的来客 220
庙堂之困 220
梅贻琦在李庄 227
一场特殊的考试 235
第九章 似水流年 253
人生若只如初见 253
林徽因与冰心成为仇敌 260
老金千里走单骑 268
第十章 大爱无言 283
状元府走出的才子 283
梁思永患病之因 286
在困境中突围 292
第十一章 归去来兮 306
李济的哀伤 306
吴金鼎与城子崖遗址 309
考古界两只学术大鼎 313
第十二章 三只新生代“海龟” 322
一代才女曾昭燏 322
伦敦大学的中国学生 331
发掘彭山汉墓 340
第十三章 三千里地山河 349
三百年来一大师 349
天涯涕泪一身遥 352
由长沙到蒙自 359
第十四章 南渡自应思往事 376
对花还忆去年人 376
北归端恐待来生 383
别了,蒙自 393
第十五章 国破花开溅泪流 402
炸弹下的书生们 402
鸡犬飞升送逝波 407
残剩河山行旅倦 417
《南渡北归(北归)》目录:
第一章 穿越历史之门
研究乌龟壳的人
郭沫若赐给的教训
抗战八年第一书
第二章 闻道在蜀郡
李约瑟的李庄之行
到野外捉青蛙的童第周
结缘在山中
一代名媛沈性仁
第三章 小镇故事多
此情可待成追忆
由决裂到言和
李约瑟难题的症结
第四章 山下旌旗在望
一号作战计划
一寸山河一寸血
江水无语东流去
第五章 胜利的前夜
延安访问
毛泽东与傅斯年夜谈往事
梁思成:日本京都、奈良的恩人
天降喜讯
日月重光
第六章 北大春秋
弃北大入内阁
蒋梦麟辞别北大之谜
周作人骂傅斯年“驴鸣”
第七章 血染红土地
“独眼龙”被困五华山
李宗黄入主云南
“一二?一”惨案
第八章 大角逐
关司令痛殴李宗黄
神秘人物暗中操纵学潮
学潮汹涌中的傅斯年
第九章 大幕在黄昏中落下
梅贻琦夹缝中突围
闻一多与傅斯年叫板争胜
联大悲情录
南雁北归春迎客
第十章 独宿春城烛炬残
“国宝”刘文典
铁蹄下的书生骨气
刘文典月下讲“红楼”
神秘的磨黑之行
闻一多对刘文典一剑封喉
第十一章 血性男儿
站在革命对立面的闻一多
青岛大学的“驱闻宣言”
闻一多与“二家”
第十二章 从学者到“斗士”
陈梦家与吴晗
专业不同心同仇
十字街头异乡客
第十三章 闻一多之死
“斗士”是如何炼成的
谁缔宣和海上盟
子弹穿过头颅
第十四章 残阳如血
胡适归国
谁知明月照沟渠
马神庙旁,一片神鸦社鼓
第十五章 还都南京
山坳里躁动的灵魂
英辞未拟,惜此离思
有情人终成眷属
冲出夔门
名院士出笼
编辑絮语
《南渡北归(离别)》目录:
第一章 山河崩裂 001
国宝争夺战 001
学人抢救计划 007
金陵王气黯然收 015
傅斯年出任台大校长 021
人生长恨水长东 027
第二章 浮海说三千弟子 036
归骨于田横之岛 036
傅斯年之死 039
胡适:青山就是国家 049
生命的最后机缘 055
第三章 短兵相接 067
批胡运动悄然兴起 067
面对“人民的敌人” 071
再掀高潮 077
第四章 胜利的牺牲品 091
但愿来生不姓胡 091
万叶千声皆是恨 095
胡思杜之死 100
胡适出任院长 106
第五章 梅贻琦流亡海外之谜 120
告别清华园 120
梅贻琦出走内幕 127
最后的光芒 133
第六章 大师远去 140
胡适、梅贻琦之死 140
代院长李济 147
郭沫若斥骂董作宾 151
学术巨人的消失 159
第七章 池南旧事不堪记 169
吴金鼎之死 169
花落春仍在 174
林徽因之死 182
陶孟和之死 188
第八章 高才短命人谁惜 200
大时代里的曾昭 200
田野考古的第一位女性 209
改男造女态全新 213
巷哭江南尽泪痕 221
灵谷塔下付劫灰 227
第九章 “铁证”下的亡灵 245
《海瑞罢官》出笼 245
引火烧身 255
投靠胡适的“铁证” 262
吴晗之死 270
第十章 简编桀犬恣雌黄 278
花落春意尽 278
国魂消沉史亦亡 286
庙小神灵大 292
第十一章 百年驹隙过如驰 298
中国人的原子弹之梦 298
一个有志和有趣的人 307
曾昭抡之死 312
第十二章 壮志未酬陈梦家 322
今夜风静不掀起微波 322
厄运降临 327
蓝的星,腾起又落下 335
第十三章 人间热泪已无多 346
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346
胡康河上的白骨 350
从芝加哥到南开校园 357
诗人穆旦之死 363
第十四章 狂衅覆灭,岂复可言 379
当年盛事久成尘 379
清华一把手叶企孙 387
熊大缜遇害之谜 395
离奇的C.C.特务案 399
梁思成与叶企孙之死 406
第十五章 悲回风 415
北归残梦终成空 415
虎落平川 421
康乐园之会 427
陈寅恪之死 441
吴宓之死 444
哲人其萎 448
后记 466
插图:
1938年1月中旬,根据国民政府指令,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另行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当时中共驻长沙办事处的徐特立等几位书生闻讯,急速来到长沙临时大学讲演,坚决反对西迁,鼓动学生抵制国民政府与学校当局的号令。无奈形势比人强,历史选择的只能是顺应时代潮流为民族大义而前行的人,不会顾及怀揣不可告之目的的几个老朽的哀鸣。国难当头,大局已定,临时大学师生打点行装,昂头挺胸,以悲壮的豪气英姿,毅然迈出了西迁的步伐。
几乎与此同时,中央研究院在长沙各研究所,经过一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争论后,决定即刻向重庆、桂林、昆明等不同的地区撤退转移。中研院总办事处于重庆发出指示,电令在长沙的史语所与社会科学研究所、天文研究所等设法向昆明转移。
1938年春,中央研究院在长沙各所陆续向昆明进发。据《史语所大事记》1937年12月条:“议迁昆明,图书标本迁昆明者三百六十五箱,运重庆者三百箱,运桂林者三十四箱,待运汉口者两箱,等运香港者五十二箱,其余六十多箱且封存于长沙。”
一切安排完毕,史语所人员押送三百余箱器物,先乘船至桂林,经越南海防转道抵达昆明,暂租赁云南大学隔壁青云街靛花巷三号一处楼房居住。此时梁思成一家已先期抵达昆明,并在翠湖边一个大宅院里落脚。可谓有缘千里来相会,史语所同仁与梁家在这个陌生的边陲春城再度相会了,大家相互倾诉路途的艰辛。
关于梁家由长沙至昆明的逃难经过,许多年后,梁从诫曾有过这样的回忆:“汽车晓行夜宿,几天以后,在一个阴雨的傍晚,到达一处破败的小城——湘黔交界处的晃县。泥泞的公路两侧,错落着几排板房铺面,星星地闪出昏暗的烛火。为了投宿,父母抱着我们姐弟,搀着外婆,沿街探问旅店。妈妈不停地咳嗽,走不了几步,就把我放在地上喘息。但是我们走完了几条街巷,也没有找到一个床位。原来前面公路坍方,这里已滞留了几班旅客,到处住满了人。妈妈打起了寒战,闯进一个茶馆,再也走不动了。她两颊绯红,额头烧得烫人。但是茶铺老板连打个地铺都不让。全家人围着母亲,不知怎么办才好。”后来,多亏遇上了一群空军飞行学院的学员,才在他们的住处挤了个房间住了下来。此时的林徽因患急性肺炎已发烧四十度,一进门就昏迷不醒,多亏同车一位曾留学日本的女医生给开了几味中药治疗,两个星期后才见好转。
经历了四十余天的颠簸动荡,梁氏一家穿山越岭,历尽艰难困苦,终于在1938年1月到达昆明。几个月后,史语所人员接踵而至,相见之后的惊喜可想而知。
更多图书资讯可访问读书人图书频道:http://www.reader8.com/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