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诗歌词曲 >

风诗心赏

2011-06-02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风诗心赏 去商家看看
风诗心赏 去商家看看

 风诗心赏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33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9787101061819
·条形码:978710106181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风诗心赏》为古典文学大家萧涤非先生有关汉魏六朝隋唐宋以及当代风诗名篇的鉴赏文字,按照散文、诗话、笺注三种体式,分为正文、附录一、附录二三个部分。正文为历代风诗欣赏,按萧涤非先生当初发表或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山东电台播讲的原稿编入。附录一为历代风诗话,长长短短,灵活多样,准确透彻,意趣昂然。附录二为萧涤非风诗笺注,以见风诗在当代的延续,以显示创作与鉴赏相辅相成的关系。
萧涤非先生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词章优美,我们从中可以见识他的史才与文才。而且萧涤非先生由于他本人特殊的人生阅历,常常能情感移入,即设身处地、推心置腹地与诗人做思想情感的交流,让风诗的倩影,在今人的心赏中鲜活了起来。
作者简介 萧涤非(1906—1991),江西临川人。山东大学教授、博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师从黄节。曾执教于四川大学、西南联大等高校。1990年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出版有《萧涤非说乐府》《萧涤非文选》《萧涤非杜甫研究全集》等。所著《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被称为是可以传之久远的最佳乐府通史;《杜甫研究》(含《杜甫诗选注》)是建国三十年来杜甫研究界的代表著作和最高成就;《有是斋诗草》堪称现代中国学者的诗史。另著有《乐府诗词论薮》《读诗三札记》,并参与执笔主编《中国文学史》教科书。
目录
非敢望解颐(代前言)
例言
追求生存尊严的绝唱——谈汉乐府《东门行》(本词)
孤儿遇生命独当苦——说汉乐府《孤儿行》
一反传统尽情烘托——谈汉乐府民歌《陌上桑》
我国诗歌史上的一颗明珠——谈左思《娇女诗》
清淡之诗韵味隽永——谈张九龄的《耒阳溪夜行》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谈杜甫《望岳》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谈杜甫及其诗《春望》
痛并奉献着:平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的悲壮诗史——谈杜甫“三吏”中的《石壕吏》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谈杜甫“三别”中的《新婚别》
投杖出门为国殇——谈杜甫“三别”中的《垂老别》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谈杜甫《蜀相》
忧国愿年丰好雨润无声——谈杜甫《春夜喜雨》
不是爱花即欲死:爱美的颠狂之歌——谈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对祖国的无限关怀:每依北斗望京华——谈杜甫《秋兴八首》(其二)
故国平居有所思——谈杜甫《秋兴八首》(其四)
不眠忧战伐——谈杜甫《阁夜》
堂前扑枣任西邻:充满伟大的人道精神的心曲——谈杜甫《又呈吴郎》
人生苦旅苍凉之吟——谈杜甫《登高》
群英零落盛会难再——谈刘禹锡《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谈刘禹锡《金陵怀古》
反“天命”的宣言--谈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国家统一的赞歌--谈刘禹锡《平蔡州》(其二)
玄都观里桃千树前度刘郎今又来--谈刘禹锡两首咏玄都观桃花的七绝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谈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谈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国破家亡的凄凉景色--谈李后主《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推翻历史三千载 自铸雄奇瑰丽词--学习毛主席《贺新郎·读史(一九六四年》
附录一 历你风诗话
汉初贵族乐府
戚夫人歌178江南曲179李延年歌/180安世房中歌(其一)/18l战城南/183上邪186有所思187

西汉民间乐府
薤露蒿里/189乌生八九子,1191平陵东/193

东汉民间乐府
步出夏门行/196君子行/197猛虎行/198
枯鱼过河泣/199悲歌/200古歌/201
东门行(本词)/202艳歌行/203
白头吟(本词)/204陌上桑/206陇西行,209
上留田行/211妇病行/212孤儿行/213

东汉文人乐府
马援武溪深行/216辛延年羽林郎/217
蔡邕饮马长城窟行/219诸葛亮梁甫吟/220
无名氏孔雀东南飞并序/222

魏吴乐府
曹操短歌行/230曹操步出夏门行(选二2)/233
曹丕燕歌行(选一)/235曹植野田黄雀行/237
曹植美女篇/239曹植怨歌行(--首)/241
王粲七哀/244阮瑀驾出北郭门行/247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248左延年秦女休行/250韦昭汉之季253

晋故事乐府
晋宋齐乐府
梁陈文人乐府
北朝乐府
隋因南朝艳曲而造新声唐宋乐府
附录二 萧涤非风
后记
……
序言 十年前,我曾在《(杜甫研究)再版漫题》一诗中说:“嗟予幼学杜,今已逾古稀。岂无分寸功,所得亦已微。虽名日研究,其实无发挥。赋此聊志愧,非敢望解颐。”这是我的心里话。我始终不愿意谈自己的什么治学经验这类问题,因为我觉得自己并没有搞出什么成果,没有什么可谈的。有些共同性的东西,人所共晓,也用不着重复。因此有同志来采访,我向不多谈。现在光乾应约写我的传略,坚持要我说一下治学的体会。粗粗想来,大概有这么几点。第一,注重理论的学习和运用。在治学上这是个首要问题,没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是行不通,也搞不好的。如果说我那本写于解放前的《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还不无可取之处,那也是由于得到《文心雕龙》“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这两句话的启发。因此,解放初期,我感到迫切需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关于文艺理论方面的书籍。这方面的学习使我眼界大为开阔。
文摘 追求生存尊严的绝唱——谈汉乐府《东门行》(本词)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铺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这首汉乐府民歌《东门行》本词,是风诗精英中的精英,是写实诗歌传统的奇葩,是追求生存尊严的绝唱。字字干钧,撼人心魄。
汉乐府民歌继承并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开创了以“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为特色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通过汉乐府民歌,我们可以听到当时人民自己的声音,可以看见当时人民的生活图画,可以想到当时社会全面真实的现实状况。汉代社会土地兼并剧烈,一方面富贵人家生活奢华,另一方面广大农民受到的剥削和压迫又极惨重,生活异常痛苦。《汉书?食货志》就有“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的记载。这首《东门行》正是通过叙述一个下层平民家庭的悲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这种不平和民生疾苦的现实。它写的是一个善良本分却陷于生活绝境的穷汉子,为求生存,求告无门,忍无可忍,被迫“犯上作乱”,起来反抗的过程。
全诗十五句,七十八个字。字字血泪,语语至情。中心就是“拔剑东门去”。全诗围绕着这一中心事件展开。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把它分为三层。
第一层前七旬,是起因。点题旨。运用叙述的语言,和动作、环境的描写,形象地揭示了这个穷汉子作为丈夫从一再反复,犹豫不决到终于面对无以为生的现实,决心选择铤而走险起来反抗的曲折过程。
开头四句,一出一来,写丈夫的犹豫和反复。这种心理矛盾,折射的是家庭存亡的两难抉择的现实。出,走出。《诗·郑风》:“出其东门。”不顾,义不反顾,在道义上只可勇往直前,不容徘徊退缩。所以说“不顾归”。《史记·司马相如传》:“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来,回来。“怅欲悲”,惆怅失望,悲痛欲绝。为什么呢?因为现实的冷酷与感情的热切,实在反差太大了,令人难以承受。他本来出于道义不计后果,愤然而出走,为生计而要去冒险寻找活路。但在感情上又实在放心不下家中妻儿,所以又再转身回家看看,或许还可能有活下去的别的方法。可是回来一进家门,失望至极。“怅欲悲”这一句便隐含了丈夫懊悔自己犹豫不前再回来的苦衷。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这一细节的描写,表现这个家庭已然无食无衣,饥寒交迫,陷入绝境。这两句很重要。是主人公走上反抗
……
后记 今年春节前的一天,中华书局刘树林老师来电话询问,萧老先生有没有赏析方面的书稿。这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
五十多年前,我的爷爷萧涤非先生在《杜甫研究》初版“前记”中说:“我经常怀着这样一种心愿,就是:把诗人杜甫和他的诗,向广大劳动人民介绍,让广大的劳动人民也懂得他和他的诗。”(《萧涤非杜甫研究全集》上编扉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他书赠北师大李修生先生的宋人绝句“无补民生亦自惭”,他的美国高足、耶鲁大学教授车淑珊女士所说:“萧老先生极力鼓励我钻研杜甫,他希望杜甫能为西方所理解,所欣赏。”以及他生前主编或领衔撰稿的古典诗歌鉴赏辞典约十三部,也都表明了他“服务永为民”的心愿和“为平民而学术”的理念。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