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传记
小说
世界名著
散文
传记
武侠
网络小说
推理
言情
文学
诗歌词曲
青春
动漫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从文本到行动:保尔·利科传
2011-04-27
市场价:¥12.80卓越价:¥9.60为您节省:3.20元 (75折)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暂无用户评分、评论 | 写评论)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从文本到行动:保尔·利科传
从文本到行动:保尔·利科传
市场价:
¥12.80
卓越价:¥9.60为您节省:3.20元 (75折)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暂无用户评分、评论 | 写评论)
最佳组合
购买本商品和 怎样做理论
共计价钱:¥
38.80
元
同时购买共计:
¥30.50元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228 页
·出版日期:1999年06月
·ISBN:7301041012
·条形码:978730104101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二十世纪法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的法国思想界可谓人才荟萃,群星灿烂。尽管这些一思想家们的思想、经历、理论旨趣相迥各异,但他们却共同继承了法兰西人文精神的传统,,他们那样热切地关注着人的现实,关注着人的命运与未来,探求着解释‘人’这个千古难译之谜的道路……
他们追求看来并非‘有用’却极崇高的东西。为着这‘无用’又‘无功利’的信仰,他们苦苦探索,历尽心灵的种种磨难,宁愿付出任何代价,给人类文明留下了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媒体推荐
书评
保尔·利科(PaulRicoeur,1913—)是20世纪法国杰出的思想家。他崇高的学者形象是以他卷帙浩繁的著述(数十部专著,数百篇论文……)、融合多方流派理论(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语言学、精神分析、文学批评、基督神学……)的博大精深的学术研究以及那执着而又宽容的治学精神树立起来的。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文字生涯中,无论遇到何种磨难、误解、挫折,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学术追求,始终坚守着精神领地,思想的城邦。人们不会忘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集中营回到巴黎的他就开始现象学研究,是他翻译、注解了胡氏《观念I》,继而又奔波四处终于与同行们一起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组建了“胡塞尔中心”;人们也很难忘记,五月风暴两年之后,他在农泰尔的阶梯教室涂得乱七八糟的四墙环绕下平静地教他的哲学,一位目击者事后说:他是那么的高贵!人们更不会忘记,从30年代起就开始为学界奉献的他,受过许多无理的责难,承受过来自各方、甚至是学生造成的心灵创伤以及多次难以述说的误解,直到80年代才真正得到承认,而这迟到的辉煌却为这位“只通过与别人接触而完善和证明自己”的哲学家
增添了更多的光彩,他面纷乱的世界,从内心深处发出这样的宣言:“我的伦理学格式由三项构成:重视自己,关怀他人,公正的制度……人际关系的标志是友谊,而制度的理想则是公…”
(《释读集》Ⅱ,第208页)。20世纪的历程本身就证明了利科追求生命的多种意义的精神是多么重要。
利科称自己的哲学是“反思”的哲学,这种哲学的特点是运用黑格尔的辩证方法,全面考察不同哲学或学科争议中的不同观点,通过反复的审思,努力达到更高层次的理解。利科的哲学大体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首先是意志哲学的阶段。利科最初的起点无疑是现象学。但他却要在现象学中探索情感和欲念的领地。对于胡塞尔本质还原得出的本质,他不愿做柏拉图式的解释。他认为完整的“我思”经验包括我欲望,我能够,我生活。他的《意志哲学》第一卷指出,应从我思出发重新寻找第一人称的身体的最初运动,肯定必然性。
在《意志哲学》第二卷中,利科则进一步涉及犯错及恶。通过对神话象征语言的分析,借用精神分析方法对恶进行双重解读。象征、神话促人思考。
其次是靠近精神分析的现象学阶段:这主要是针对结构主义,试图将结构分析及描述方法加以深化和历史化,就精神分析、解释学、隐喻等主题分别阐明解释的意涵。《解释:论弗洛伊德》就是把精神分析与反思哲学结合的论著,可说是哲学家与精神分析医生之间的一次对话,是现象学对精神分析的解释。反思不是证明科学的过程,而是使存在重获力量,利科致力于在生存的努力之中把握我思,精神分析使“文化解释”成为可能,它从本质上讲就是“主体的考古学”,一种解释学。《解释的冲突》、《活的隐喻》等重要著作则更深入地把这种分析拓展到对意义、想象、符号等研究领域。
最后是“时间与叙事”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利科把以前的思想融入叙事理论的分析框架,重新探讨文化、历史的时间体现方式及价值。在三卷本的《时间与叙事》中,利科追寻历史与时间如何透过情节、叙述、回味的活动。人类的存在因而是“创造故事、历史”的活动,是在时间历程上不断进行语意、文化创新的行为。时间不只意味结束与流动,必须从中找出情节、目标、理由、机会,将它们整合起来,时间在以叙事方式被衔接时成为人的时间,历史成为故事及叙事体在三个层次上(预期形塑、具体形塑、重新形塑)形成及重组的过程,而叙事在变成时间存在的条件时就达至其完满的意义。这也就是《从文本到行动》的过程,历史叙事与虚构叙事结合起来。他晚近的著述可说是历史学、文学批评和现象学的三方对话……
编辑推荐
保尔·利科(PaulRicoeur,1913—)是20世纪法国杰出的思想家。他崇高的学者形象是以他卷帙浩繁的著述(数十部专著,数百篇论文……)、融合多方流派理论(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语言学、精神分析、文学批评、基督神学……)的博大精深的学术研究以及那执着而又宽容的治学精神树立起来的。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文字生涯中,无论遇到何种磨难、误解、挫折,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学术追求,始终坚守着精神领地,思想的城邦。人们不会忘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集中营回到巴黎的他就开始现象学研究,是他翻译、注解了胡氏《观念I》,继而又奔波四处终于与同行们一起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组建了“胡塞尔中心”;人们也很难忘记,五月风暴两年之后,他在农泰尔的阶梯教室涂得乱七八糟的四墙环绕下平静地教他的哲学,一位目击者事后说:他是那么的高贵!人们更不会忘记,从30年代起就开始为学界奉献的他,受过许多无理的责难,承受过来自各方、甚至是学生造成的心灵创伤以及多次难以述说的误解,直到80年代才真正得到承认,而这迟到的辉煌却为这位“只通过与别人接触而完善和证明自己”的哲学家
增添了更多的光彩,他面纷乱的世界,从内心深处发出这样的宣言:“我的伦理学格式由三项构成:重视自己,关怀他人,公正的制度……人际关系的标志是友谊,而制度的理想则是公…”
(《释读集》Ⅱ,第208页)。20世纪的历程本身就证明了利科追求生命的多种意义的精神是多么重要。
利科称自己的哲学是“反思”的哲学,这种哲学的特点是运用黑格尔的辩证方法,全面考察不同哲学或学科争议中的不同观点,通过反复的审思,努力达到更高层次的理解。利科的哲学大体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首先是意志哲学的阶段。利科最初的起点无疑是现象学。但他却要在现象学中探索情感和欲念的领地。对于胡塞尔本质还原得出的本质,他不愿做柏拉图式的解释。他认为完整的“我思”经验包括我欲望,我能够,我生活。他的《意志哲学》第一卷指出,应从我思出发重新寻找第一人称的身体的最初运动,肯定必然性。
在《意志哲学》第二卷中,利科则进一步涉及犯错及恶。通过对神话象征语言的分析,借用精神分析方法对恶进行双重解读。象征、神话促人思考。
其次是靠近精神分析的现象学阶段:这主要是针对结构主义,试图将结构分析及描述方法加以深化和历史化,就精神分析、解释学、隐喻等主题分别阐明解释的意涵。《解释:论弗洛伊德》就是把精神分析与反思哲学结合的论著,可说是哲学家与精神分析医生之间的一次对话,是现象学对精神分析的解释。反思不是证明科学的过程,而是使存在重获力量,利科致力于在生存的努力之中把握我思,精神分析使“文化解释”成为可能,它从本质上讲就是“主体的考古学”,一种解释学。《解释的冲突》、《活的隐喻》等重要著作则更深入地把这种分析拓展到对意义、想象、符号等研究领域。
最后是“时间与叙事”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利科把以前的思想融入叙事理论的分析框架,重新探讨文化、历史的时间体现方式及价值。在三卷本的《时间与叙事》中,利科追寻历史与时间如何透过情节、叙述、回味的活动。人类的存在因而是“创造故事、历史”的活动,是在时间历程上不断进行语意、文化创新的行为。时间不只意味结束与流动,必须从中找出情节、目标、理由、机会,将它们整合起来,时间在以叙事方式被衔接时成为人的时间,历史成为故事及叙事体在三个层次上(预期形塑、具体形塑、重新形塑)形成及重组的过程,而叙事在变成时间存在的条件时就达至其完满的意义。这也就是《从文本到行动》的过程,历史叙事与虚构叙事结合起来。他晚近的著述可说是历史学、文学批评和现象学的三方对话……
目录
坚守城邦的思想家——一代译序
传略
导言 面对怀疑主义
迟缓的承认
双重的现代人
在观念与经历之间
五章内容安排
第一章 哲学探讨:行动的本体论
内容简介
I 疑难的风格
行程的阶段
按年代的探讨
从结构角度的探讨
Ⅱ 哲学的磁化
三重的拒绝
拒绝历史哲学
独特性和历史
哲学的剩余
解释学的漫长道路
捷径(海德格尔)
哲学的有力行动
将存在作为行为来思
哲学与人文科学(列维施特劳斯)
Ⅲ 反思与解释学
作为哲学的出发点的反思
作为伦理学的反思
后黑格尔式的康德主义
反思与解释学的关联
Ⅳ 碎裂的本体论·否定和原始肯定
从碎裂的本体论到辩证的本体论
否定的压力(让保尔·萨特)
原始肯定(让·纳贝尔)
第二章 行动:公众空间
内容简介
I 从悲剧的智慧到实践的智慧
行动的疑难和悲剧(卡尔·雅斯贝尔斯)
历史的悲剧
战争的经验
处境
杂志的撰稿者
教育者
Ⅱ 政治悖论
布达佩斯事件
Ⅲ 从正义到信念
公正的理论与福利的多样性(在约翰·罗尔斯与
迈克尔·瓦尔泽之间)
公正与善良之间的正义
瓦尔泽与多样的范围
Ⅳ 信念与民主
或然的艺术和正直的主张
维护修辞学与政治语言的脆弱性
冲突中的同意
V 意识形态和乌托邦
反对认识论的断裂
乌托邦的水平
从乌托邦原则到责任的原则
第三章 叙事、历史与虚构
内容简介
I 时间与叙事
时间并不直接显示自己(吉尔 德勒兹)
叙述的同一性
史书叙事与虚构叙事的交织
Ⅱ 从解释学循环到文本的例词
三重中介:符号、象征、文本
文本理论和行动理论
Ⅲ 模仿的循环
时间与叙事——一致与不一致
循环论证?
Ⅳ 再次形象化:对时间疑难的双重诘难
不断增长的时间疑难性
第一个答案:历史叙事
第二个答案:虚构叙事(伍尔夫、曼、普鲁斯特)
参照或历史与现实的交错
实在与过去之谜
最后两个疑难或叙事的界限
第四章 作证:《作为他者的自我》
内容简介
I 自我的解释学
《作为他者的自我》的释读层次
我思的奇遇(从笛卡尔到尼采)
笛卡尔的两难推理
尼采对解释的批判
证明和信任
Ⅱ 证实的运动(描述、叙事、指示)
行动的各种水平
描述的极
从语义学到实用主义
从内涵疑难到行动的理论
叙事的极
叙事同一性:在同一人与他者之间
小伦理学(指示极)
良好生活的目标或作为自我评价的思考
关心、友谊、互助、公正的制度
Ⅲ 行动的本体论
本体证明
力量(亚里士多德、海德格尔、斯宾诺莎)
被动性与相异性
Ⅳ 伦理学与本体论
海德格尔、纳贝尔与勒维纳斯
无伦理学的本体论(海德格尔)
见证的伦理和解释的断裂(纳贝尔)
没有本体论的伦理学(勒维纳斯)
第五章 在哲学的边缘:从恶的丑闻到《圣经》大法典
结论
书名缩写表
……
序言
二十世纪的法国思想界可谓人才荟萃,群星灿烂:从十九、二十世纪相交时的柏格森到二次大战前后的萨特、加缪、梅洛?庞蒂等3H(指黑格尔、海德格尔、胡塞尔)的一代;从六十年代前后闻名的福柯、施特劳斯、杜梅泽尔、拉康、罗兰?巴特等怀疑的一代;以至晚近的解构思想的代表德里达、德勒兹、利奥塔;还有近些年来备受关注的思想大家巴什拉、利科、勒维纳斯……尽管他们的思想、经历、理论旨趣相迥各异,但他们却共同继承了法兰西人文精神传统:他们那样热切地关注着人的现实,关注着人的命运与未来,探求着解释“人”这个千古难译之谜的道路……变换更迭的几代思想家与历史文化息息相通,他们是各自代表时代的象征。
《二十世纪法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奉献给读者的就是这些思想家生活、思想、经历的真实记录。一些著名作家、记者、评论家撰写的这些传记为我们描绘出伟大思想家们的生动形象;告诉我们他们那些深刻而又富于魅力的思想是如何形成发展的;同样也告诉我们:在动荡不安、风云变幻而又总是欲求和平的二十世纪仍然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追求看来并非“有用”却极崇高的东西。
文摘
Ⅱ 从解释学循环到文本的例词三重中介:符号、象征、文本
在《活的隐喻》与《时间与叙事》三卷完成时,利科同时探索并分析了话语、文本与行动之间前所未有的关系。《由文本到行动》,这运动本应倒转方向,于是这部书的题目改变为《由行动到文本》。的确,有关实施行动的思想与通过符号、象征及文本所组成的一种三重中介的解释学是不可分的。
符号的中介:通过这种中介,人类任何经验的最初语言条件得以肯定,感觉得以表达,愿望得以陈述。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已对此做出证明(TA,第29页)。继而出现的通过象征的中介两次得到阐明:当《恶的象征》趋向于将解释学简化为对象征的阐释,即简化为“说明双重含意的表达词的次要意义与经常隐藏的含意”时,一种对意义的多样性的探索逐渐取代这第一种强调双重意义的思考。这对意义的多样性的特征的思考继而走向《解释的冲突》这部揭示解释学“论战的”特性的著作。
但是在受到阐释的冲突或阐释大战的震荡时,解释学的设想变成怎样的呢?解释学或着手使象征表示非神秘化,揭露隐藏在象征中的“隐晦力量”,或力求达到一种最丰富、最崇高、最灵性的“意义的回想”。这样一种在“揭示”与“灵性化”之间的摆动同时指出并说明了这种解释学的主要冲突,即出现在精神分析与宗教科学之间的冲突。在《解释的冲突》中的一篇文章及《论解释》的结论中,利科在设计一种始源与终极目的的辩证关系中前进,企图丰富……
后记
不对称的善与恶
在这一历程的结尾,如何形容利科的风格呢?在导演了一开始就标志着他的特征的迂回艺术及反击能力以后,不是可以详细说明那种节奏与时间性都与他所承认的目标相称的哲学叙述的风度了吗?当我们将这种哲学叙述简述为一种缓慢、艰苦、曲折而耐心的事业,企图在一种未完成的辩证法中包括经验的各个不同面时,当我们突出他的穿梭于涵义的领域中的才能,同样远离不正确的主张及认识论的过分奢求时,我们忘记看到这种叙述是那么静悄悄地、敏捷而轻柔,因为它首先是对它以前的东西的回答。当我们将这种叙述看作反应性的,看作处于防御状态时,我们又视而不见它回答向它挑衅者的进攻力量。
使这种哲学的叙述成为可能的东西是双重非实际的,既然它试图反击的是已先在的恶,同时它表明关注的是去胜任善的高度。但是善与恶——它们在后院出现(并从后院介入)——并非一种存在的选择对象,它们并非“相等的”先在,它们并非“相等”。如果说善与恶按非年代的意义说是在先的,如果说它们已存在在那儿而且两者与我们一同开始,然而它们却非出自同一的时间性,因为它们并不能用同样的“后院”。
查看更多
下一篇
本文网址:
https://www.reader8.com/book/20110427/740834.html
读书人精选
热点排行
我的一个世纪
莱昂纳德·科恩:众人皆晓
声名显赫又沉默如谜:任正非传
与废墟为伴:真实的考古学家与来自遗迹的
凋谢的百合:王尔德画像
傅山的交往和应酬(增订本):艺术社会史的
末代太监孙耀庭传
大商人:影响中国的近代实业家们(修订版)
巴别尔书信集(第五卷)
一百零九个春天: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