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诗歌词曲 >

唐宋诗美学与艺术论

2010-11-10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唐宋诗美学与艺术论 去商家看看
唐宋诗美学与艺术论 去商家看看

 唐宋诗美学与艺术论


基本信息·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页码:295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7310018273
·条形码:978731001827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唐宋诗美学与艺术的论集,作者潜心研究唐宋诗多年,成果颇丰。本书从美学与艺术的角度切入,着重探讨唐宋诗歌的美学观、审美观、审美价值、艺术风格、艺术表现技巧及艺术感染力。有的文章是论述意象与意境的关系的,有的论证唐宋诗与绘画、音乐相互影响和渗透,有的勾勒唐宋山水诗发展的轮廓,有的评述上个世纪前半叶唐诗研究的成就,还有是对唐宋诗歌创作的个性研究。内容丰富、观点新明,努力做到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紧密结合,历史判断和审美判断的融合统一。
是研究唐宋文学的知名学者。他的治学坚持立足文学本位,以古代作家和作品为本,从美学和艺术角度提炼概括,进而阐释古代文学发展演进的历程,努力发现和揭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他近年来问世的《古诗名句掇英》(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苏轼诗词艺术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唐宋诗美学与艺术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几本专著,贯彻了这一治学倾向。尤其是《唐宋诗美学与艺术论》,选录了作者20多年来研究唐宋诗的20篇论文。文章长短不一,论题不同,但都从美学与艺术角度切入,鲜明体现了他的治学风格。
陶先生在该书的《唐诗艺术研究现状和思考》一文中说,诗歌艺术研究,须从审美的感情体验出发,使自己的心灵和古代诗人的心灵相感应,产生共鸣,进而调动联想和想像,进入诗歌的境界,感受诗的情思韵味。没有这种审美的感悟,只是纯理性的评判和冷冰冰的分析,体会不到诗人细微的内心活动和复杂的心灵历程,传达不出诗的情思韵味,也就谈不到艺术研究。这种“审美的感悟”,略近于宋人严羽《沧浪诗话》所说的“妙悟”。陶著中有不少灵光四射的感悟发现。论文多数发人所未发,具有开拓之思、创新之见。
例如唐代诗人孟浩然仅有诗歌传世,并无一篇文章。陶先生却从孟诗中钩索整理,发现孟浩然有一个以“清真”为核心的鲜明完整的诗歌美学观,而且这个诗歌美学观,是由陈子昂过渡到李白诗歌美学观的一座桥梁。《论王维的美学思想》,是最早也最全面细致地阐述王维美学思想的论文。一般人论王维,都着眼于王维的“诗中有画”,而陶先生早在80年代初,就突破了这个框框,相继写出《谈王维诗歌创造感觉意象的艺术》、《传天籁清音、绘有声图画——论王维诗歌表现自然音响的艺术》等文,细致地探讨了王维诗歌对各种感觉意象的创造,对王维诗歌表现自然音响的艺术,论析更是精彩纷呈。其他对常建、张旭、米芾、道潜、仲殊、惠洪、萧德藻等人诗歌艺术的研究也都带有一定的开创性。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指出,“妙悟”的前提必须“多参”“熟参”。陶先生之所以在诗歌艺术研究上有灵妙的感悟,是与他转益多师、触类旁通分不开的。他有较扎实的中西美学理论基础,有较丰富的新旧诗创作经验,喜欢书法、绘画、音乐、电影等艺术,因此能够不局限于中国古代诗歌本身,而是努力打通古和今、中与西,吸收借鉴美学、艺术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宗教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成果,因此论文视野宽广、角度灵活,常能发现新的问题,做出别人没有的阐释。尤其是他将诗歌与绘画、音乐、书法、电影等艺术结合起来研究,常有“神来”之笔。他说张旭“诗中有书”,说王维与常建的诗中有音乐境界,已令人惊奇;他由常建的音乐诗《江上琴兴》、《送李一尉临溪》,联系到日本当代风景画大师东山魁夷;在讨论李商隐运用幻象与幻境建造诗的高层和多层结构时,联系到美国意象派大师庞德;在论述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时,联系到法国印象派艺术大师莫奈,更给人耳目一新的惊喜。
陶先生的论文注重学理的建构,他反对学术论文的平面化,即一、二、三、四或A、B、C、D地平列出文章的论点,然后举一两个例证了事。他强调论文应构思严谨、逻辑清楚、层层深入、前后呼应,要有理论的提升和概括。他从色相、明度和彩度逐次展开,不仅探讨李贺诗歌的色彩特点和设色手法,而且还将其深化到诗歌意象和意境的分析中去。他剥茧抽丝般逐步揭示宋代山水诗画的异质同构特点,概括出融画入诗的宋诗艺术特征和创作经验,进而发掘这种诗画一体化所蕴含的时代心理与审美情趣,从而使论文的学理意蕴显得相当厚重深刻。
陶先生认为,文学研究论文应当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他十分欣赏鲁迅、闻一多、朱自清、宗白华、梁宗岱、朱光潜、钱钟书以及他的老师吴世昌、林庚、袁行霈等先生富有诗情画意的文字表达。常说诗歌是心灵的歌唱,缺乏情感怎么与古人进行心灵的交流?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抒情诗是诗中之诗,没有文采怎么传达出美的诗意诗境?在他的文章中,文采斐然、饱含情感的段落不胜枚举。看他论析常建的《湖中晚霁》:“诗的前八句,便跳荡着光的旋律。鸣奏着色彩的音乐,抒发出诗人舒心的快意,放浪的喜悦,飞扬的神采,腾跃的诗心。诗人整个儿沐浴在这一片光色之中了。诗的后半篇,物像由清晰转为朦胧,色彩由浓变淡,诗人的情绪也由热变冷。夜色苍苍,一片混茫。但当繁星丽天,银汉灿烂,诗人又展开幻想的彩翼,想超脱混浊尘世飞往琼楼玉宇。”看他论述李贺诗的色彩:“这种色彩意象繁多密集、前呼后拥,纷至沓来,叠出层见的呈现方式,恰似苏轼在《百步洪》诗中‘车轮战法’地运用博喻一样,能够产生极强烈的视觉效果,引起一种令人恍惚迷离心旌摇动的整体性情感效应。李贺这种打乱节奏不顾和谐淋漓泼洒色彩的表现,使得他的诗歌犹如彩的雨瀑,色的涡流,而他的激情潮涌也就奔突纸上。”真是笔走珠玑,精采洋溢。陶先生的诗情、诗心、诗才、诗笔也可见一斑。
最后还想说一句,陶先生的理论专著一般都是多年的论文结集,篇幅不大,不尚空言,和当今学界风行的惟恐分量不重的注水猪肉式“巨著”泾渭分明,这是老学者治学的一贯态度,值得学习。
作者简介 陶文鹏,1941年生,广西南宁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1年获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文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审、《文学遗产》副主编。主要著作有《盛唐山水田园诗赏析》、《唐诗与绘画》,合著有《新编中国文学史》,主编《宋诗精华》等。
目录
传神肖貌 诗画交融——论唐诗对唐代人物画的借鉴吸收
清思健笔 妙画活水——读张九龄山水诗札记
狂草逸诗 舒卷云烟——谈张旭的诗中有书
论孟浩然的诗歌美学观
论王维的美学思想
论王维诗歌创造感觉意象的艺术
传天籁清音 绘有声图画——论王维诗歌表现自然音响的艺术
以无声画境 传琴筝清韵——谈常建音乐诗的艺术
论常建诗歌的音乐境界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
论李商隐诗的幻想与幻境
20世纪前半叶的唐诗研究
唐诗艺术研究的现状和思考
论宋代山水诗的绘画意趣
米蒂山水诗论
论仲殊、道潜、惠洪的山水诗
论萧德藻诗
宋末七家山水诗论
开创宋代文学研究的新局面
意象与意境关系之我见
后记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