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文博断想全集(卷2)

2010-10-10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文博断想全集(卷2) 去商家看看
文博断想全集(卷2) 去商家看看

 文博断想全集(卷2)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页码:34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532133427/9787532133420
·条形码:978753213342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8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书共收入“文博断想”专栏文章145篇。这些文章写在2002年至2007年。“文博断想”专栏是解放日报《文博》版创刊号上使有的,原先只是因为版面初创,需要些文字抵挡一阵,不想成了每期该有的专栏了,其中内容,包括苏曼殊、家的味道、中国文字、陈丹青的话题、西子湖边、红楼梦中人等。
作者简介 陈鹏举,1951年生于上海。本书为解放日报《文博》版“文博断想”专栏文字全集。著有:《黄喙无恙集》、《美意朦胧》、《九人》、《凤历堂题记》、《凤历堂尺牍》、《陈注唐诗三百首》、《陈鹏举画集》。
目录
自序
2002
 苏曼殊
 三十年后论定
 一洗万古凡马空
 难忘就是美
 东坡谈文玩
 苏黄米蔡
 读闲章
 这张大名单
 旁观者清
 喧宾夺主
 隔山对话
 大器无藏
 溢彩年华
 佞宋词痕
 金玉满堂
 谁会是行家
 睡莲与麦田
 青花梧桐
 金笺
 行万里路
 眼见为实力
 一步到位
 书画是个文化概念
 大拇指
 家的味道
2003
 马龙的感觉
 世纪供养
 涵碧楼
 民窑历
 由此进入
 潘家园
 艺术的终结
 我为尊严流泪
 诗书画之关系殆
 中国人的力量
 前不见古人
 纸上西晋空白许
 中国文字
 一些题记
 水墨中华
 又一些题记
 对话的平台
 绣红旗
 过眼烟云
 学会独处
 三则新闻
 笔墨纸砚
2004
 琴棋书画
 看月和奔月
 摔得起
 吓煞人香
 人往低处走
 天地肝胆
 博物馆宣言
 在边城读沈从文
 文字与画
 出错的可能性
 吴德蕙
 缶庐个簃简楼
 渐入隹境
 沉默的画
 拍卖甲骨文
 写给画的
 写给画的之二
 三种说法
 真的怎么说
 梁思成
 仪仗队和百十米栏
 假的怎么说
 黛玉葬花等等
 黄永玉对联
2005
 远客与文章
 人文的力量
 达·芬奇密码
 故乡是一种怀抱
 陈注燕子龛诗笺
 最好的椅子不能坐
 真正的艺术总是青涩的
 方圆
 陈逸飞
 留下故事
 陈丹青的话题
 偶得
 东风破
 写意
 学习小芸
 砚边偶记
 砚边又记
 吴冠中
 偶注李杜
 吴道子王维阎立本
 申窑五年
 小说红楼梦
 偶注王孟
 序三篇
2006
 黄永玉画生肖
 平复帖
 出现艺术的地方
 艺术在上
 为一本书写序
 几个老头
 艳色天下重
 三个问题
 春兰秋菊
 逍遥马坐唐天子
 大地微微暖气吹
 眼山西
 鉴定与辨伪
 守望老屋
 宋人信札
 收藏是自主行为
 唐人旧物
 李商隐也现代
 庄严和寂寞
 孔子的像
 美玉无言
 梦里三国
 美是不能告别的
 根活着
2007
 西子湖边
 文字和棋子
 翡翠与林风眠
 普洱茶
 古龙
 锦上添花的事口
 美很简单
 醒
 诗和我们
 绘画这件事
 注唐诗三首
 看大家写字
 瓷的中国心
 红楼梦中人
 悼念两位前辈
 新七大奇迹
 中国人的诗意生活
 一些尺牍
 美丽本相
 盛唐李颀的音乐诗
 留青竹刻
 西湖八月
 文玩
 今天谁来战秦琼
 琴与剑
 心香
……
序言 1995年,我受命创办解放日报《文博》版。创刊号上,设了“文博断想”这个专栏,写了第一篇文字。后来每期一一篇,一·直写了下来。中间也有几期没有的,是因为同期另有我写的署名文字。还有偶尔失缺的,那是意外。譬如有次是游历在外,交代不周,没登。有次是我妹妹去世了,没写。这个专栏的文字,以前也郎分出过册子。这次是出全集,预想是出三卷。现在先出两卷,是1995年到2007年的。今年到2011年的足第j卷。2011年,我六十岁了,不再编《文博》版,也就不再写“文博断想”了。本书所有的文字,只对当初见报时出现的笔误和失校,予以改正。我是一个只会写文字的人。能参与编辑解放日报,还能在这张报纸上,连续十几年写…·个专栏的文字,就我而言,是绚烂至极了,内心里只有“感恩”二字。我写的这些文字,让我面对许多文物.许多前人,走过万里,走过千年,不知是否让我明白许多事、许多理?写文字的人,会因为自己写的文字变得高尚和智慧起来。对此,我心向往之。“文博断想”专栏的读者,近在眼前,远在天边。就是这样会心的读者,挤出自己的光阴,年复一年地读着一个陌生人写的文字。这世上所有的东西,都会久生厌,有可能例外的,只有文字。我的文字呢?这回出全集了,想起读者,我忐忑不安。

文摘 近日海上敬华扇面拍卖专场,第一品即拍童濂所绘《蝶恋花》图。这扇面之珍贵,并不在童濂而在扇边有苏曼殊、弘一的题字,曼殊题“曼殊捧赠叔同先生”,弘一题:“戊午夏演音谨奉丐尊尊者”,弘一如今已是公认的艺术大家,而同为和尚的苏曼殊,如今也被广泛推崇,应该说是水流花开,自然而然。苏曼殊是一百年前的一位传奇人物。他与孙中山、陈独秀等革命志士有很深的交谊。苏曼殊英年早夭,孙中山亲自为题“曼殊遗墨”,苏曼殊下葬西湖,孙中山当即赠之千金。苏曼殊又是一个艺术天才,他集诗人、画家、文学家、翻译家于一身,通英、曰、法、梵文,他是中译雪莱、拜伦诗的第一人,也是近代印度诗文翻译的第一人。他只活了三十四岁,可他震撼了整整一百年中国最优秀的文人志士的心。鲁迅先生称苏曼殊的诗“心神俱佳”,同为诗人的柳亚子,在他本人的《全集》中,处处飘零的便是对苏曼殊的不尽的悼念。苏曼殊祖籍广东,母亲是日本人,身世遭际,凄迷悱恻,偏偏又是天生诗心,自然开展出一片绮丽的生命景象。与弘一相比,一个是静穆中热烈,一个是幽绝中明净,两个和尚,却是一色的爱国者。其人其志,留下了不只属于这个世纪的美妙想念。
苏曼殊与弘一不同的是,弘一最后以字传世,而苏曼殊是以诗传世。曼殊的诗有晚唐景象,也不乏东洋樱花般的悱惻。曼殊写诗跟的是陈独秀这位先生。先生是一等的名师,学生也是一等的高徒。据说曼殊最初写诗,是把自己关在小屋里,一星期光景,开门出来,蓬头垢面,捧出的却是一迭好诗。“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这是陈独秀激赏的好诗。一个完整凄美的僧人形象,时空错落,音色斑斓,酣醉的时光,酣醉的性情。落寞、惆怅,又恋恋红尘,这就是诗人苏曼殊,这就是只有“病骨轻于蝶”的苏曼殊可以描绘出的上个世纪初的“无量春愁”。因为是天才诗人,因为是首先听凭自己的心律而不是诗的格律感召的诗人,苏曼殊主要用最称心的绝句,倾诉自己。“我已袈裟全湿透,那堪重听割鸡筝?”“多谢刘三问消息,尚留微命作诗僧。”还有“满山红叶女郎樵”,“袈裟点点凝樱辦”,“不是僧归见燕归”等等,回肠九曲,道曼殊之所道,这种独自的灿烂,极致的灿烂,是当时风雨中华的一双泪眸,一点灵犀,一阵心悸和一抹虹霓。
苏曼殊又是个绘画的天才。他的画,有人说像宋马远,我觉得无非是一笔笔地画他自己。顷见出版于一九二八年大东书局的《曼殊遗稿》精装本。扉页上有“一九三。年六月
……
后记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