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迷自传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页码:20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020073158/9787020073153 ·条形码:9787020073153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戏迷自传 |
|
|
|
戏迷自传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页码:20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020073158/9787020073153
·条形码:978702007315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秦瘦鸥作品精编
内容简介 《戏迷自传》为一部小说,介绍了自报家门,六岁看草台班,七十年前的评弹与电影,小城里演文明戏,李春来与双处,上海早期的电影院等等。
作者简介 秦瘦鸥(1908—1993),现代文学作家。原名秦浩,上海嘉定人。曾先后在上海澄衷中学商科、中华职业学校商科、上海商科大学读书。毕业后,在工矿、铁路部门供职,还担任过编辑、主笔等,曾兼任上海持志学院中文系、大复大学文学院讲师,长期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和翻译。抗战时期到过桂林、重庆,为全国文艺界抗敌后援会成员。1949年后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先后在香港《文汇报》、上海文化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任编辑、总编辑等职。著有小说《秋海棠》、《梅宝》等,译有《茶花女》、《御香缥缈录》等。
编辑推荐 《戏迷自传》为秦瘦鸥作品精编之一。
目录 自报家门
六岁看草台班
七十年前的评弹与电影
小城里演文明戏
李春来与双处
上海早期的电影院
与昆曲结缘的经过
人以群分
追随瑞、杨二老
谈票友
玩票未成落荒而走
戏剧协社·洪深·《少奶奶的扇子》
忆少年游侣阮玲玉
共舞台群丑
夜访欧阳予倩
白玉霜其人其艺
关公戏
周信芳带我看绍兴大班
笑舞台与郑正秋
大世界群芳会唱
“捧角集团”——梅党、白党
十里洋场的剧评家
鼓王刘宝全
“案目”制度
尹桂芳·竺水招·戚雅仙
看“借台练戏”
叶盛章、叶盛兰兄弟
佐临与苦干剧团
连台本戏的断想
奇才的夭折
看白俄演芭蕾舞剧
坎坷半生的新艳秋
几位“劈纺专家”
我的患难之交——昆剧传字辈艺人
小翠花与陈永玲
身段最美的演员刘奎官
难忘的几出滑稽戏
半世纪前的西方影片
影评人的摇篮
几位闪闪发光的京剧武旦
盖叫天一家子
沪剧·王雅琴
话说“反串”
俞振飞与孟小冬
初会红线女·
谈荀派戏兼及童大姐
从《典子》谈到母爱
对胡蝶的再认识
如何继承麒派表演艺术——一个老戏迷的冒失话
终于和电影、电视搭界了
记邓宛霞——京昆剧舞台上的一颗“慧星”
打动听众方为高——高元钧和山东快书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怀与单星梅——从两个京剧新秀的不同遭遇谈起
简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
赞川剧《水漫金山》
潘金莲在舞台上
对《红高粱》的争议
参观苏州戏曲博物馆
看张洵澎演杜丽娘
外行看北京人艺的演出
兰香馥郁沁心田
梅派艺术杰出传人李炳淑
寻访胡蝶故居
程派新人何寥落
我的“小妹”黄宗英
“太监”的话
我不过是个戏迷(代跋)
……
文摘 自报家门
数十年来,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朋友们当着我的面或在背后都称我为戏迷。有人还开过这样的玩笑:“若在全国举行一次选举最佳戏迷的大奖赛,我准定投你一票!”
称我为戏迷,我当仁不让,可以接受;至于最佳之称,务请另选高明。倒是我本人已年逾八旬,体力正逐渐衰退,甚至影响到了看戏,尤其是在夜晚,往往不大敢出门。于是思想上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紧迫感,觉得应该抓紧时机,把七十余年来自己作为一个戏迷的经历,以及从看戏和其他有关活动中所见到的,连同所感受到的,通过回忆、核实、筛选、整理,尽可能真实地写出来。从一个外行的角度,对我国戏剧事业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一些野史式的资料,让一般的读者也从中丰富一下茶余酒后的话题。
先前,文人们有所著述,经常要在正文之前写上一篇序言、楔子或作者的话之类,现在的作家,则喜爱在卷首用黑体或宋体字,印上几句他们自己精撰的妙语,作为开宗明义的独白。我写《戏迷自传》又岂能免俗?那就干脆按照传统戏曲的程式,先来“自报家门”吧。
所谓自报家门,就是每一出戏里比较重要的角色在不能用别的方式,如呼唤、点将等来作间接的介绍时,就由他们自己向台下的观众道出姓名、身份、来历等,帮助观众理解剧情。这一程式有简有繁,最简单的可以只用一句白口,例如:“老汉吕伯奢”、“下官监斩官是也”等等。繁琐的,先要在幕内唱上几句,然后上场亮相,念定场诗,再报姓名等等。例如,京戏《文昭关》里的伍子胥,出场前在幕内先高喊一声“马来——”,再接唱“伍员马上怒气冲,逃出龙潭虎穴中”,然后才扬鞭走出。昆剧《思凡》里的尼姑出场先念定场诗:“削发为尼实可怜,禅灯一盏伴奴眠,光阴易过催人老,辜负青春美少年。”然后念白:“小尼赵氏,法名色空,自幼在仙桃庵内出家……”
我既要写这篇自传,自报家门就得详尽一些,否则戏迷多矣,读者岂能在一般戏迷的共性中,认识到我的特性?
我首先要老实交代,我并非出生在什么戏剧世家。在我的上三代和下两代的家属中,也从不曾有人跟戏剧、戏曲、影视等形象艺术发生过实质关系,所以在我的身体结构里,不可能找到什么戏剧细胞。我之所以成为戏迷,跟先天条件无关,主要由客观因素促成。
一个真正的戏迷,做到无戏不看、久看不厌还不够,至少应对各种戏剧曲艺都有一定的了解,还得下些钻研和摸索的工夫。否则,戏也会看不下去,更不可能进入如痴如醉的境界。至于如何钻研摸索,也有不少渠道。长期以来我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