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十三经解读(上下)(精华本)

2010-04-24 
基本信息·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页码:76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807592575/9787807592570 ·条形码:9787807592570 ·版本:第1版 ·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十三经解读(上下)(精华本) 去商家看看
十三经解读(上下)(精华本) 去商家看看

 十三经解读(上下)(精华本)


基本信息·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页码:765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807592575/9787807592570
·条形码:978780759257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品读国学经典家藏四库丛书
·套装数量:2
·图书品牌:北京智品图书

内容简介 《四库全书》编定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共收中华典籍3461种。如此浩瀚典籍仅分经(儒家经典)、史(各类史书)、子(百家著述)、集(名家诗文)四类。其后,“四库”之名既具有中华经典集成的寓意,同时也具有古代图书分类的含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华经典所蕴含的智慧,越来越为世人瞩目。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热播足以证明这一点。丛书策划者为了消除今人阅读古代文言经典的艰涩,力求使用时人容易读懂的版画图示和读解心得的方式,让读者充分汲取古人成功的养分,使圣贤的智慧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所以丛书得名“家藏四库”。
作者简介 第三辑主编
李克,1963年生于北京。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在中华书局从事编辑工作八年,后期负责《国务院古籍整理简报》的编辑和出版。1997年任智品图书(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编。先后策划和主编的有《唐宋八大家全集》、《康熙字典》、《说文解字》、《中国历代碑刻书法全集》、《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出版项目。
媒体推荐 有十三经、三史为根本,他皆一以贯之。读,固为要;看,亦有功。必欲汝曹尽读,非人情不可强也。
(清)黄之骥《宏远谟斋家塾程课条录》
故十三经之内容,实非常复杂,虽然,于此可以见古代之文学焉,见古代所崇尚之卜筮焉,见儒家孔孟以下之哲理焉——甚且见汉代经师之故训焉。吾人如欲了解古代之文化,终当于十三经中求之。
蒋伯潜《十三经概论》
十三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资料库。将中华文化比做璀璨夺目的花朵,《十三经》就是它的母树。
任继愈(原国家图书馆馆长)
十三经是古代儒家经典之作,涵盖哲学、史学、文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典籍。
傅璇琮(原中华书局总编辑)
编辑推荐 约五百幅与正文相契合的古代版画。以图释文,意境深远,与经典古籍相得益彰。
此书设计了极丰富的辅助性栏目,全面立体地展现、解读经典,帮助读者准确把握儒家思想的精髓,体悟其内涵。
生僻字、多音字、古今异音字等随文注音并且重复标注,保证读者顺畅阅读。
目录
乾卦第一
坤卦第二
屯卦第三
蒙卦第四
需卦第五
讼卦第六
师卦第七
比卦第八
小畜卦第九
履卦第十
泰卦第十一
否卦第十二
同人卦第十三
大有卦第十四
谦卦第十五
豫卦第十六
随卦第十七
蛊卦第十八
临卦第十九
观卦第二十
噬嗑卦第二十一
贲卦第二十二
剥卦第二十三
复卦第二十四
无妄卦第二十五
大畜卦第二十六
颐卦第二十七
大过卦第二十八
坎卦第二十九
离卦第三十
咸卦第三十一
恒卦第三十二
卦第三十三
大壮卦第三十四
晋卦第三十五
明夷卦第三十六
家人卦第三十七
睽卦第三十八
蹇卦第三十九
解卦第四十
损卦第四十
益卦第四十二
央卦第四十三
卦第四十四
萃卦第四十五
升卦第四十六
困卦第四十七
井卦第四十八
革卦第四十九
鼎卦第五十
震卦第五十一
艮卦第五十二
渐卦第五十三
归妹卦第五十四
丰卦第五十五
旅卦第五十六
巽卦第五十七
兑卦第五十八
涣卦第五十九
节卦第六十
中孚卦第六十一
小过卦第六十二
既济卦第六十三
未济卦第六十四
系辞上传
系辞下传
说卦
序卦
杂卦
虞书
尧典
舜典
夏书
禹贡
甘誓
商书
汤誓
高宗肜日
微子
周书
牧誓
洪范
召诰
康王之诰
周 南
关 雎
卷 耳
桃 天
召 南
采 蘩
摽有梅
江有汜
邶 风
燕 燕
雄雉
谷 风
鄌风
君子偕老
载驰
卫 风
淇 奥
硕 人
王 风
黍 离
君子于役
郑 风
缁 衣
女日鸡鸣
有女同车
风 雨
子 衿
……
序言 国学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因此,国学不仅包括数千年来积累流传下来的经典,比如“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孙子》、《史记》、《汉书》、唐诗、宋词,也包含研究中国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乃至娱乐方式的各种学问。广而言之,国学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文献,也包括实物;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我国各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音乐、绘画、医药、戏曲等等。
国学是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学问。上面说的从“四书五经”到唐诗、宋词就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近代以来,国学的研究范围还在不断地扩大,比如,敦煌学、甲骨学,是随着有关文物的出土而兴起的;比如红学,是随着文学理论和学术风气的发展变化而兴起和发展的。随着时间推移和学术进步,必将有更多的学问被纳入国学研究的范围。
数千年来,中国人做学问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比如思想理论、史学理论、文学理论,以及训诂学、考据学、音韵学等等。但这些理论和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在史学研究领域,由于地下文物的出土,王国维等人提出了所谓以地下文物与传世文献相补充互证的二重证据法。近代以来,西风劲吹。国人主动借鉴西方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学问,王国维借鉴尼采的哲学等研究中国的文学戏剧,胡适以杜威的实验主义研究中国的“国故”。国学从来没有拒绝外国学问的介入,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改造,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佛学、因明学;自明朝末年西学传入中国后,中国的天文学、数学等就已经融入了西学的因素。
文摘 插图: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