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诗歌词曲 >

古巫医与“六诗”考:中国浪漫文学探源

2010-04-21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页码:18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53255385X/9787532553853 ·条形码:9787532553853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古巫医与“六诗”考:中国浪漫文学探源 去商家看看
古巫医与“六诗”考:中国浪漫文学探源 去商家看看

 古巫医与“六诗”考:中国浪漫文学探源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页码:18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53255385X/9787532553853
·条形码:978753255385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20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古巫医与“六诗”考:中国浪漫文学探源》从人的求生意志出发,根据并重新解释古典著作、古文字和新出土材料,首次深入探讨了古巫对中国医药和诗歌等起源的重大贡献。《古巫医与“六诗”考:中国浪漫文学探源》对中国古代医药史、思想史、文学史,尤其是针灸的早期使用,诗体与诗论、歌舞与戏剧的发生与演变,提出了许多新的假设,发前人所未发,是各学科间融会贯通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对学术界相关领域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作者为知名海外华人学者,生前为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东亚语言和历史系教授,内地曾出版代表著《五四运动史》。
作者简介 周策纵(1916-2007),湖南祁阳(今祁东县)人。1942年中央政治学校大学部毕业,获学士学位。1950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学位,1955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历任美国密歇根大学副研究员,哈佛大学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荣誉研究员,威斯康辛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主任,教授兼历史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访问教授等。曾获美国福特基金会学术奖、美国卡耐基基金会学术奖、美国古根汉学术奖、美国科学院学术奖等。  周策纵是国际著名红学家和历史学家,1980、1986年曾发起并主持过第一、第二届国际《红楼梦》研究会。多年潜心于《红楼梦》研究,所发之论,无人能望其项背,早年即已被公认为红学研究泰斗级人物。著有《破斧新诂(诗经研究之一)》、 《论王国维的诗词》、《五四运动史》、《论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曹雪芹与红楼梦》(与余英时合著)、《古巫医与六书考——中国浪漫文学探源》、《红楼梦大观》(合著)。2005年,出版《周策纵自选集》。
编辑推荐 《古巫医与“六诗”考:中国浪漫文学探源》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自序
导言 “养”与中国古代社会制度、医学和文学
上篇 从《诗经》里的葛屦论古代的求生祭“高禖”与郊祀
第一章 《南山》诗刺淫乱
第二章 葛屦与亲迎礼
第三章 “葛”和“履”的象征意义
第四章 古代的婚期与霜、露
第五章 履迹生子的神话与郊襟
第六章 郊祀与神尸践履之舞

中篇 巫医的工作与古史
第一章 巫医舞玉与工祝神权(兼论“巫”字的初义)
第二章 巫医持蛇和棒(兼论扁鹊)
第三章 郊禖、巫医与古希腊神医制度之比较
第四章 巫医与针灸、医酒及其他治疗术
第五章 商汤、帝喾、颛顼与巫医传统
第六章 从古巫地名、人名论巫的工作(巫山与宋玉)
第七章 古巫医与针刺术:巫更、巫成与巫抵
第八章 从性与求生祭论到孔子的出生
第九章 巫的天象观测和魔力

下篇 古巫对乐舞及诗歌发展的贡献
第一章 巫与乐舞:巫彭和巫相
第二章 “六诗”与“六义”
第三章 “风”与伺风鸟,风气与生命
第四章 “兴”(廞)和椠舞——陈与喻
第五章 “赋”(朌):“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第六章 “比”之初义:“辩”(变)
第七章 “雅”:从足蹈到鸟语
第八章 “颂”:“美盛德之形容”(持瓮而歌舞)
结论
附:英文摘要(English Abstract)
……
序言 中国古代史、古代诗和文学思想,都是千头万绪,我为什么特别提出“巫”来讨论呢?
主要原因是,我觉得巫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成分,可是绝大多数中国史和文化史都忽略了这紧要的一环。古代记载虽然也不是没有,却都散乱不全。后人因为巫蛊深涉迷信,左道邪门,不屑一谈。于是中国古代辉煌的文明发展,不是给统统归功于冠冕堂皇的“圣人”,就是教条八股式地笼统全推到“人民”头上了事。
近代研究中国医药史的人已不能不注意到巫医的原始贡献。自从近些年来针刺术广泛宣扬于世界以后,中国医药也逐渐引起了更大的注意。可是古代的巫医传统,尤其是它对针灸方面的贡献,一直还无人做深入的探讨。
一般科学史家也只见到方士和道士炼丹应该是化学工程的一种先驱。就我看来,这恐怕也还得推溯到古代的巫医传统,虽然我在《古巫医与“六诗”考:中国浪漫文学探源》里没有仔细触及这个问题。
文摘 插图:


可是与这点不是无关的另一误解,这里也必须澄清。葛屦通常虽只在夏季服用,但作为象征意义的礼仪物品,则各季都可用。而前人往往误会,以为草鞋既限于夏季才穿,又非贵重之物,吉凶礼物当不用它。例如孔颖达(574-648)《周礼疏》称:
夏日之有葛屦,犹缔綌所以当暑,特为便于时耳,非行礼之服。若行礼之服,虽夏犹当用皮。郑于《周礼》注及志,言朝祭礼舄,各从其裳之色,明其不用葛也。这种拘泥的解释,真是使人误入歧途。孙诒让辨正道:
但依《士丧礼》注,谓“夏用葛,屦亦白”。则无论皮葛,并同裳色。是葛屦亦为礼屦。若如孔说,则冠丧大礼,乃用不礼之屦,其可通乎?但葛屦止夏时服之,余三时则皆当皮屦。贾(公彦,1075年卒,《仪礼》)《士冠礼》疏谓:“春宜从夏,秋宜从冬。”非也。凡皮屦,以韦革为之,不存毛。……上面把葛屦的用处弄清楚之后,回头再来看《南山》诗中的“葛屦五两”,我们便要问,这葛屦是否就是齐文姜和鲁桓公结婚时所服用的呢?
文姜出嫁的时期,据《春秋》经文说是在桓公三年(前709,即周桓王十一年)九月。因这年记有日全蚀,照录如下: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公子犟(鲁大夫,当与桓公同族)如齐逆女。
九月,齐侯(齐襄公)送姜氏于罐(鲁地,在今山东西部肥城县西南)。公(鲁桓公)会齐侯于蕹。夫人姜氏至自齐。据日本新城新藏的研究,这次日蚀在七月初一,相当于朱利亚(Julian)历积日的1462659.6日,约当于阳历七月九日下午两点多钟(《东洋天文学史研究》第五编“春秋长历”,页343)。九月便相当于阳历九月十日前后至十月十日前后。新城氏认为周代在春秋文公(前626-前609)宣公(前608-前591)以前所行历法近于殷历,以后才用周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