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民国财长宋子文

2010-04-16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33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506032813/9787506032810 ·条形码:9787506032810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民国财长宋子文 去商家看看
民国财长宋子文 去商家看看

 民国财长宋子文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331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506032813/9787506032810
·条形码:978750603281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陈延一传记文学系列

内容简介 宋氏家族是近现代中国一个举世瞩目的家族。
“宋氏三姊妹”,在中国百年政坛上缔造了辉煌。
“宋氏三兄弟”(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在民国经济舞台上也叱咤风云,但三兄弟的光芒却淹没在了三姐妹光环之下。
作为“宋氏家族”掌门人之一的宋子文:
他受过西方教育、务实开明:他建立了近代中国较为完整的财政、金融制度;
他力主遏止日本对华侵略、主张寻求国际援助,为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作出了贡献。
但他也聚敛了大量财富,为千夫所指。
目录
序一
序二
卷首语
第一章 特别家教
第二章 西方求学
第三章 哈佛学子
第四章 初恋风波
第五章 追随孙中山
第六章 中山逝世
第七章 宁汉分裂
第八章 歧路彷徨
第九章 屈服淫威
第十章 理财高手
第十一章 挥兵抗日
第十二章 母亲葬礼
第十三章 遇刺之谜
第十四章 蒋宋交恶
第十五章 争取美援
第十六章 耳光风波
第十七章 柳暗花明
第十八章 中饱私囊
第十九章 毛泽东致函
第二十章 西安救驾
第二十一章 愧对少帅
第二十二章 宋胡之争
第二十三章 蒋史风波
第二十四章 外交风采
第二十五章 赴苏使者
第二十六章 残局难收
第二十七章 宦海沉浮
第二十八章 逃离大陆
第二十九章 定居美国
第三十章 噩梦醒来
第三十一章 “两个第二”
尾声 魂留异国
附录 本书征引参考书目、资料
后记
……
序言 春“花”秋“拾”。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我先任副会长,去年又被选为会长。时光真快,算起来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回顾首任会长、著名作家刘白羽老人家的办会宗旨:抓好学术研究,推人才出作品。应该说这二十多年风风雨雨里,我会会员遍布中华,有的省还成立了分会,得到如此空前发展和团结,学术空气亦浓厚,文风百花又齐放,传记作家辈出,好作品层出不穷。陈廷一先生是我学会的资深理事,他笔耕不辍,辛勤创作,已成为我国传记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我会会员中第一个出“个人文集”的作家。我读过他的开国上将《许世友传记》——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林真传武艺神功盖世、血战沙场又无比忠诚于共和国和人民的大英雄的形象。使我获益非浅!实际上,我后来所著影视剧本《少林将军》就参考了陈先生不少素材呢!相信我们学会有了一个陈先生就不愁其二,传记文学更加百花争艳的春天,将会为期不远。
我真正零距离认识陈廷一先生,是在2005年中国当代优秀传记文学“十大家”在郑州的颁奖盛会上。那天正巧是我为陈先生颁的奖,他的为人和风采使我记忆深刻。应当说这个奖项是我学会建会以来、也是建国以来所设立的第一个大奖。
文摘 卷首语
  寻你,从历史的深处……
  笔者在完成《宋氏三姊妹》的全传后,在青岛出版社的启示下,便萌生了对宋家长子宋子文——这个“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之一掌门人著书立传的兴趣。
  说实在的,中国的近代史应该首书“宋家王朝”。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家族。它的影响之大之深之最,鲜有望其项背者。
  宋氏家族第一人宋嘉树,亦称宋耀如,西名宋查理,是个家在海南文昌、最早获得西方大学教育的中国大实业家(亦叫买办)。当初他凭着深邃前卫的目光,冲破千年封建牢笼,先后把六个黄皮肤黑眼珠的子女(三女,三男)统统送到西方,接受西洋高等教育,步其后尘,冲击中国根深蒂固的帝制传统观念。事实上,后来六个子女皆成了中国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演绎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幕幕有爱有恨、有声有色的活剧。且不评说他们功过如何,但作为人生,却都有其可圈可点之处。正如史学家所说,宋氏家族是个谜,家族每个成员也是个谜。中国千年封建社会皆是“阳盛阴衰”,只有宋氏家族扭转了“乾坤”。不是吗?正是宋氏“三朵金花”的鲜艳,而掩盖了宋氏“三兄弟”应有的光彩。殊不知宋氏“三兄弟”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虎将”。宋子文、宋子安、宋子良个个都是洞察世界风云、经商理财的高手。他们政治地位虽没有姐妹们显赫,但是他们的经济意识和社会贡献(引用外资为我所用、合资办实业、科教兴国等),亦是中国最早的开放者。
  宋子文一生享年77岁。
  早年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后又远渡重洋求学,在中西文化和文明的撞击下,他有过救国救民的宏伟大志,也有过一心向上的刻意追求。他曾像父辈一样,追随过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投身于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洪流之中,并以见证人的身份,在孙中山先生的两份遗嘱上签名,为世人瞩目。后来,在国共合作、宁汉分裂的过程中,他先后出任广州、武汉,乃至后来的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亦称总裁),担任过外交部长,行政院副院长、代院长、院长,参与了南京国民政府政治、经济、外交等重大问题的组织和策划。只能说,他是“蒋”方的一个重要核心人物。
  另则,他作为“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宋方代言人,早年为国民政府抗日筹款理财,可谓呕心沥血。作为外交部长,他以家族的特殊关系,同美英等诸国有着不同寻常的联系。他多次出访西方各国,主张抗日,寻求合作援助,均有建树。在西安事变的关键时刻,他临危不惧,挺身而出,与其妹宋美龄,力排众议,飞赴西安,
……
后记 面对着这些一部部即将付梓、变成墨香的书稿,三十年的漫长艰辛化成一丝快意掠过我的心田。这一丝快意中还带有几分成功的自信。
我与共和国同龄。我的创作与共和国的“改革开放”同步。
严格地说我是一位编书匠,而不是一位职业作家。写作只是我的最受。因此,三十年的节假日不像别人都花在生活的乐趣中,而我只是穿梭于南北的采访、苦涩的读书和挑灯的写作。确实,我是从平凡中走来,平凡给我梦魇中的崇高;我从饥饿中走来,贫穷给我一生受之不尽的财富;我从军营中走来,军旅给我坚忍不拔、雷盛风行的作风。倘若说我今天“功成名就”的话,那么平凡中做人、饥饿的童年、单调的军旅生涯,当是成功“三要素”,缺一不可。这也是我花甲之年对创作的思索和感悟。
应该说我的这十几部区别于他人的传记,多了些许生活琐碎,摒弃时代留给作者的“高、大、全”的精神桎梏,多了时代性和世间人情人性的描写,多了家庭、婚姻和爱情的描写,多了些故事的好看,多了些个性的刻画。比如说孙中山谈女人,语惊四座。应该说这是还原中山先生的真实。孙中山是人,其次才是伟大的革命家,他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作为男子汉,他有异性追求,同时也追求异性。再如宋氏三姐妹,一个爱钱,一个爱权,一个爱国。爱钱者人为财死,受权者以身相许,爱国者国比天大。等等,这都是我采访、写作的价值观,抑或是我认为的铁的写作原则……
同时,面对着这么一部部即将付梓、变成墨香的书稿,我心底又涌出一股感恩的冲动。应当说这感恩中还带有几分细节的回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