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心理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页码:23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04357359/9787504357359 ·条形码:9787504357359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影视艺术心理学 |
|
|
|
影视艺术心理学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页码:23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504357359/9787504357359
·条形码:978750435735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影视艺术心理学》的总体构架更加严谨系统且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比如删去了不少介绍性的文字和过时的例子,增加了较多的理论阐述,吸纳了近年影视剧的创作和研究的新成果,等等。然而,尽管《影视艺术心理学》初衷是编写教材,且已尽力修改,但在《影视艺术心理学》付诸出版之际,笔者仍感惶恐,一则因为对影视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在国内尚少可资借鉴的先例,《影视艺术心理学》的稚嫩之处在所难免;更主要的是因为《影视艺术心理学》未能更多地超越前两部拙著,《影视艺术心理学》体系和许多章节也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完善。在此,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并就教于大方之家。
作者简介 秦俊香,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影视创作与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专著有《影视创作心理》、《影视接受心理》、《电视剧的戏剧冲突艺术》,合作论著有《古典名著的电视剧改编》、《王扶林电视剧导演艺术论》等,在《现代传播》、《当代电影》、《中国电视》、《当代电视》和《文艺报》等核心期刊和专业报刊上发表论文30多篇。
目录 导论
一、影视艺术心理学的学科坐标和研究对象/001
二、影视艺术心理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002
第一章 影视创作主体的心理研究(上)/005
第一节 影视创作主体的创作心理定势/006
第二节 影视创作主体的人格结构/019
第二章 影视创作主体的心理研究(下)/039
第一节 影视策划和制片心理研究/039
第二节 影视编剧心理研究/048
第三节 影视导演心理研究/055
第四节 影视演员心理研究/063
第三章 影视创作过程的心理研究/074
第一节 影视创作动机的形成/075
第二节 影视创作的体验生活心理/087
第三节 影视创作的构思心理/094
第四节 影视创作的表现心理/103
第五节 影视创作心理的复杂性/109
第四章 影视作品的心理研究/113
第一节 人物形象的心理分析/113
第二节 艺术意象的心理分析/117
第三节 视听语言的心理分析/121
第四节 作品结构的心理分析/125
第五节 戏剧>中突的心理分析/127
第六节 艺术风格的心理分析/128
第七节 艺术技巧的心理分析/131
第五章 影视接受主体的心理研究/134
第一节 影视接受主体的接受特性/134
第二节 影视接受主体的基本分类/136
第三节 影视接受主体的接受图式/143
第四节 我国影视接受主体的接受心理共性/154
第六章 影视接受过程的心理研究/162
第一节 影视接受的一般心理过程/162
第二节 电影与电视剧接受心理的不同/169
第三节 不同题材影视作品的接受心理/180
第四节 不同风格影视作品的接受心理/198
第七章 影视从创作到接受的互动心理研究/212
第一节 影视艺术的互动理论——审美心理场论/212
第二节 影视从创作心理到接受心理的互动个案研究/222
主要参考文献/229
后记/231
……
文摘 电视剧如此,电影的策划制片更应如此。有些影片既有明星又有思想还有精良的制作和大力的宣传,可就是不卖座。究其原因,主要是制片在策划之时没有明确的观众意识,没有确切的观众类型定位,不了解特定观众的审美情趣和观赏心理。
好莱坞的电影之所以称霸全球,除了技术上的原因之外,主要是它抓住人类普遍存在的潜意识中的好色和作乱心理,肆意渲染浪漫的爱情甚至露骨的色情,肆意制作暴力、血腥、追杀、破坏、恐怖镜头和场面,从而使文明社会中深埋于人类内心的受压抑的好色和作乱的潜意识心理通过观影得到替代性满足和宣泄。中国电影在选材上当然也可以像好莱坞那样,但是别忘了,我们目前在制作上还没有与好莱坞抗衡的经济实力和政治自由度。因此,根据国情,因地制宜,了解中国电影观众的基本类型,了解中国电影市场的基本消费对象,应当是制片和策划人“观众意识”的基本内涵。
观众意识其实也就是市场意识,因为影视剧的市场就是观众。那么中国电影的市场主要在哪里呢?中国的电影策划和制片应当如何有针对性地满足或者说迎合市场需求呢?《电影艺术》署名为祁海先生的一篇文章很有见地。该文认为,中国电影的市场具体说来有两大块:团体票市场和零售票市场。零售票市场的观众主体是情侣,一则因为电影院是情侣约会的好地方,二则因为热恋中的情侣对高票价不在乎。而吸引情侣的影片主要有像《甲方乙方》、《爱情麻辣烫》这样轻松活泼的都市喜剧片;有像《红河谷》、《黄河绝恋》这样既再现了各种各样的自然奇观、战争奇观、人文奇观和爱情奇观,同时又弘扬了主旋律的主旋律影片;还有像《没事偷着乐》等反映爱情、婚姻、住房等青年人关注的实际生活状况的艺术片,等等。有鉴于此,中国电影的策划、制片在选题、定位、构思和卖点设计等方面应当有意识地面向情侣观众。该文还认为,一部分零售票市场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家长偕子女看的影片和中学生寒、暑假独立看的影片,比如《宝莲灯》之类的动画片和《花季雨季》之类反映中小学生生活的影片。关于团体票市场,该文认为,团体票不一定都是强行摊派的主旋律影片。近年来,由于经费和逆反心理等种种原因,强行摊派已越来越不灵光;要想销售团体票,就需要吸引团体票购买的决策者也就是基层领导的目光。
后记 《影视艺术心理学》的出版,虽是早年计划中的事,却又在近年意料之外。言其在早年计划之中,乃是因为早在1999年,本人已申请到与该书同名的国家广电总局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当时的立项设想与本书的理论框架基本一致。然而,由于时间、精力及出版篇幅等因素的影响,项目结项时的出版成果仅仅是预期成果的三分之二,即2004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影视创作心理》一书。所幸的是,之后的三分之一,又获得国家广电总局项目“影视接受心理研究”的科研立项,于是有了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的《影视接受心理》。两书的理论体系虽因各自独立成书较1999年的预期有所改变,但基本思路未变。因此,尽管两书由于仓促出版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后者的“后记”及“主要参考文献”由于疏忽未能加入等,然两书的先后出版也算基本了却了早年的一桩心愿,故未再奢望两书能合为一书出版。言其在意料之外,乃是因为出版该书的缘起,是与杨燕教授的一次偶然路遇,杨燕教授举荐我申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研究生系列教材出版项目。以不经意的态度申报后,却获得了通过审批的意外惊喜。原来在自己的潜意识深处,对两书终能有机会合而为一是充满了希冀的,唯其如此才算真正了却了早年的心愿。惊喜之余,矛盾和忐忑也接踵而来。因为尽管出版“教材”允许使用自己已有的两部书的资料,但过多的重复还是会令自己感到不安;而因为研究的深度和修改的时间有限,自己又很难在短时间内再超越已有的成果。好在把自己的担忧与编辑贺明老师沟通后,贺老师很理解并同意本书在前两部的基础上只作部分的改动。因此,本着尽可能多的创新和尽可能少的重复的原则,笔者在对两书进行体例的有机整合和章节资料的增删修改的基础上,编成了此书。这也是该书未名为“著”而名日“编著”之由。读过拙著《影视创作心理》和《影视接受心理》的读者或许对一些章节会有似曾相识之感,但细心的读者也不难发现,与前二者相较,该书作了不少改动:全书的总体构架更加严谨系统且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比如删去了不少介绍性的文字和过时的例子,增加了较多的理论阐述,吸纳了近年影视剧的创作和研究的新成果,等等。然而,尽管本书初衷是编写教材,且已尽力修改,但在本书付诸出版之际,笔者仍感惶恐,一则因为对影视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在国内尚少可资借鉴的先例,本书的稚嫩之处在所难免;更主要的是因为本书未能更多地超越前两部拙著,全书体系和许多章节也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完善。在此,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并就教于大方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