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军事 >

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

2010-02-16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页码:35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9787542628466 ·条形码:978754262846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 去商家看看
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 去商家看看

 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页码:35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9787542628466
·条形码:978754262846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上海三联人文经典书库
·外文书名:CHINA AND THE GREAT WAR

内容简介 《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全书共分7个章节进行阐述,具体包括中国准备加入国际体系、大战的爆发与中国的反应、中国正式参战、内战、1919年巴黎和会与中国寻求世界新秩序等。《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编辑推荐 《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一书系作者本人用国际史方法、多元视角研究中国及世界历史上一个鲜为人知的题目:中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关系问题。这是作者近几年所做的中国与国际化、国家认同问题系列研究的第一部著作。
目录
中文版序言
英文版自序
导言
第一章 中国准备加入国际体系
第二章 中国国际主义的兴起与新式外交
第三章 大战的爆发与中国的反应
第四章 中国的替代战略:“以工代兵”计划
第五章 中国正式参战
第六章 内战
第七章 1919年巴黎和会与中国寻求世界新秩序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译者后记
……
序言 自百余年前中国学术开始现代转型以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历经几代学者不懈努力已取得了可观成就。学术翻译在其中功不可没,严复的开创之功自不必多说,民国时期译介的西方学术著作更大大促进了汉语学术的发展,有助于我国学人开眼看世界,知外域除坚船利器外尚有学问典章可资引进。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又开始了一轮至今势头不衰的引介国外学术著作之浪潮,这对中国知识界学术思想的积累和发展乃至对中国社会进步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可谓有目共睹。新一轮西学东渐的同时,中国学者在某些领域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出版了不少重要的论著
文摘 第二章 中国国际主义的
兴起与新式外交
在辛亥革命以后,民族主义成为主宰中国命运的最强大的政治力量。虽然有很多学者仍然在争论何谓民族主义以及民族主义在国家重建上扮演什么角色,但是汉斯·科恩(Hans Kohn)对民族主义的定义却是最切合20世纪之交的中国局势。科恩认为,民族主义是“一种思想感情,民族主义渗透到一个民族的绝大多数成员的思想里,并且有权要求该民族的所有成员都要接受这种思想感情……(民族主义)认为民族国家是理想的政治组织模式,而民族性则是创造性的文化活力和经济繁荣的源泉”。
在20世纪之初,中国人的国家认同观念方才开始脱离文化主义传统(tradition of culturalism)的天下观念的影响。如果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强烈地刺激了中国人关注国家内外的事务,那么同时期现代教育的推广,资产阶级的崛起,以及一个公共领域在政治范围内的出现,则为中国民族主义的勃兴创造了有利环境。在实践层面发生的公众舆论、公开辩论以及由各种民间私人团体所构成的公共领域等进步因素在在表明中国已经今非昔比。上述变化为各种政治问题的讨论和交流提供了公共空间,并且不受晚清政府或政治当局的约束。
后记 本文之翻译,前后历时一年有余。期间,译者还忙于博士论文的撰写,一身肩两任,勉为其难。如今,大功告成,如释重负。然而,翻译终究是一件未竟之功,毕竟两种语言的转换很难做到尽善尽美,所以,遗憾惟有留在心中。需要说明的是,原著中凡是有中文出处的,译者尽量征引原文,个别无法查找的,只好按照英文直接译出。有关译文的不周之处,恳请方家的指正。译者承蒙徐国琦教授的赏识,准许翻译他的大作,并从中深切地体会到作者严谨的治学风范和扎实的史学功力,可谓是受益匪浅;而且本书的校对工作,最后也由徐国琦教授本人承担。感谢上海师范大学陈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