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站在单元的高度教学作文

2020-10-22 
今天轮到听我的公开课,按照教学进度,今天应该进行单元复习,帮助学生把知识整理归类。复习课是很难上的课型,

                           

今天轮到听我的公开课,按照教学进度,今天应该进行单元复习,帮助学生把知识整理归类。

复习课是很难上的课型,如何进行突破,让学生通过自己整理,把凌乱的知识整理成知识体系,并所有提升,尤其是从方法上悟出并总结,这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

作为老师,知识体系是很清楚的,尤其是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复习,就是从五大块进行整理:

1、                    计算方法:以具体的题目为例子,让学生分别总结出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方法,感悟到转化思想的应用:都是通过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把新的知识体系通过转化纳入到旧的知识体系之中。

2、                    理论依据:小数乘法计算的理论依据是积的变化规律,而小数除法的依据则是商不变的性质。

3、                    应用:包括求积的近似值: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和去尾法,混合运算以及简便计算。

4、                    两种关系积与因数的关系和商与被除数的关系。

5、                    小数的分类重点点击关键词: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

这五个板块,在教材的编排中很是凌乱,学生整理的时候肯定不够全面,所以上着课,不自觉,我就把学生的思路又给拉到我的轨道上了,备课和上课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眼高手低。

下课后,和组里的老师讨论这节课,有老师指出,复习课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让学生通过复习提升?学生提升的不应该仅仅是技能层面的,还应该有思想层面的,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能不能找到一个好的突破口?

从那里做一个切入点呢?课堂转型之际,这是最困惑我的问题。

附记:

天津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勤敏有一句话说:教师要熟悉教材,要煮教材,把教材煮熟煮透。老师脑子中有知识树,知道知识的前后练习,不仅教在今天,更知道昨天和明天,不仅看见树木,更能看见森林,站在一个阶段的高度看教材,整合教材,才能融会贯通,真正理解教材的体系。

他说,一节课,至少有两棵树:单元知识树和本课知识树。不管任何学科,都要考虑学生整个学段的发展,让孩子的头脑中有知识树,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善于整合总结,弄明白基础概念,把知识挖深挖透,只有这样,学生的成绩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要想分析教材,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质的要求和量的要求),应如何落实这些要求;
    2.本套教材的编写意图和体例是什么;
    3.本套教材包括了哪些知识,是以什么样的逻辑线索把这些知识结构起来的(要画出知识树并加以说明);
    4.本套教材哪些知识可以前后整合起来;
    5.本套教材所蕴含的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是什么;
   6、如果学校领导让我从初始年级教到毕业班,我打算如何处理这套教材,能不能不按照教材的编排体系而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整合知识?
   王勤敏老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单元导入 明确目标
    新旧教材的主要不同是:旧教材是线形结构,新教材是模块结构。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模块,一个整体,所以在教学时也要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每个单元老师不要一上来就讲“第几课”,而是呈现单元的知识树,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读”(文科理科教材都有编者的一段话,一般是在标题下单独成页),这一段话很重要,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和编者的意图。教师要清楚:随便从报纸和杂志上选一篇文章和讲课本中的一篇文章是不一样的,课本中的文章融进了课标的要求和编者的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整个单元的编写意图和知识结构后然后导入新课,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学指导 合作探究
    每堂课老师都不要急于先讲,本着“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自学,而这种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老师的自学指导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只有做到了四明确,学生才能集中精力高效自学。
    如果本节课所学内容多,可分为自学指导一、自学指导二……,每个自学指导都是一个小循环,包括学生的自学,同学之间的互查互助,教师的检查点拨。为了提高自学与合作的效率,我们在课堂的座位排列由传统的“排排坐”变为“团团坐”或“对桌坐”,每个小组2人,每个大组4-6人。学生自学以后首先是二人小组的相互检查和互助,如果有问题大组讨论,没有问题大组不再讨论。我们经过多年的实验证明:二人小组的合作密度最大、效果最好。如果一开始就是6-8个人的讨论,会出现少部分学生占据话语权、大部分学生当观众的现象,这是极不公平的。而两个人的小组首先是相互检查,然后是相互帮助。二人小组能够解决的问题大组就不要讨论了,小组不能解决的大组再讨论。大组讨论的是问题而不是已经会了的东西。我不主张在课堂上让学生表演。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首先要解决主要问题,解决学生不会的问题,学生已经会了的东西就不要表演。有些表演可以放在课后。那种少部分学生表演大部分学生当观众的做法会浪费大家的时间,大大减少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大组汇报 教师点拨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大组长要检查,老师也要巡查。老师巡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情而不是辅导。学生自学后各组大组长要向全班汇报,一方面要让全班同学知道相互的学习进度和效果,另一方面对于在自学和讨论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集体解决。各组组长在汇报时要说明本组还有谁不会,问题是什么,现在解决没有。对于基本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一定要做到步步清、人人清,这是促进课堂教学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对于学生在学习或汇报中的疑难问题,老师要启发全班学生讨论解决。学生不会的老师再点拨。老师在点拨时一方面要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总结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习这一类知识最好的方法。这就是我们提出的和谐教学两个建构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传授具体的知识更重要。在这一环节我们主要通过知识树的形式对教材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每堂课学习新知识后都要通过变式练习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这是课堂常规。在这一环节难的是能否做到堂堂清、人人清。这不仅是课堂效率问题,也是教育公平的问题。教育公平主要体现为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根据就近入学的原则都能到一个学校来上学,这是教育起点的公平。但学生来到一个班不一定都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如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关注学习差的学生,这就是教育过程的不公平。而教育过程的不公平会直接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公平。每堂课所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知识,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掌握,这是课程标准的底线。对于那些没有掌握的学生,老师一定要采取具体措施进行补救。每堂课下课老师敢不敢拍拍胸膛说:这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才是达成了教学目标。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拓展提高,做到保底不封顶。对于拓展的内容不作统一要求,要做到分层教学。
    (五)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每堂课在结束前进行单元回归。所谓单元回归就是要把下位概念回归到上位概念。要把本课的知识树回归到单元知识树上,从一开始的单元导入到最后的单元回归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头脑中总是有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如果是一个单元的结束,还要把这个单元的知识树回归到整册书的知识树上来。
    对于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学段和学科可以灵活变通,但基本的理念是一致的。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