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成正比例的量作文

2020-02-25 
大家好!一、教学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2节《成正比例的量》。二、教材分析:这部
 

大家好!

一、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2节《成正比例的量》。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这些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正比例关系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数量关系,学生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即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又能为后面学习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埋下伏笔。通过正比例的教学,还进一步渗透了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探究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奠定基础。

   “成正比例的量”这一概念青岛版教材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数量关系来阐述的,没有对这类数量关系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人教版教材不但对这类数量关系的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还延伸到了用字母表示。苏教版教材对概念的归纳总结比较完整完整,北师大版教材,概念是在练习题中出现的。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在四年级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在五年级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还学习过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些知识都是学习“成正比例关系”的前提。学生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函数意识及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五、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六、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结合实例,给学生提供充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思考、探索、归纳、推理等数学活动来获取知识,这样克服了在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成正比的量的特征。

说学法:    

我着重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合作交流。具体表现在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我首先让学生观察这三组数量关系,找3名学生回答,我板书关系式。指出:这些数量关系还有一个共性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规律。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师:指着附板书说:这些关系式中的数量之间都有联系,也就是说,每个关系式中的两个量都是相关联的两个量,大家看,这几组关系式中的两个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汇报,让学生对“相关联的量”的理解有初步的感知。为后面学习“成正比例的量”的第一个条件扫清知识上的障碍。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           第一个环节

  结合情境图,让学生再次感知“相关的两个量”。

师:(出示信息图),指导学生观察统计表,让学生说一说,表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学生很容易说出: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青岛版教材还是按照惯例直接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我认为这样提问,问题的针对性不强,学生的回答会各种各样,因于是我就设计了下面的问题:观察表格,图中有哪两种数量,它们是相关的量吗?

   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让学生意识到题中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就是一对相关的量。学生对“相关的量”的认识得到加深。突破了“成正比例量”的第一个必要条件。板书:两种相关的量

(二)第二个环节

   指导学生再次观察统计表,(先从左往右观察,再从右往左观察)互相说说,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变化特点?

这一环节对学生来说并不难,95%学生都能观察出来。通过观察、交流、汇报,让学生明白:工作总量是随着工作时间变化的。采取各种形式(比如:自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定让学生明白这里的变化是:工作时间扩大,工作总量也在扩大,工作时间缩小,工作总量也在缩小。目的是要和后面学习成反比例的量的变化区分开,因为成反比例量的变化是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在缩小。从而突破了“成正比例量”的第2个必要条件。板书: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缩小。

(三)第三个环节

   首先让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猜一猜,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从这些数据中,任意找两组对应的数算一算,再把两次计算的结果比一比,看一看,有什么新发现?通过学生的计算、讨论、交流,汇报,绝大多数学生都明白了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值都是14,比值一定也就是商一定。这个比值实际上就是工作效率。板书:两个量的比值一定。突破了 “成正比例的量”的第三个关键条件(比值一定)。

(四)第四个环节

引  导学生总结成正比例量的三个必要条件:(完善正比例量的感念)

指出同时符合这三个条件的两个量叫成正比例的量。

(五)第五个环节

  看书质疑。让学生阅读课本71页的内容。

三、理解概念,巩固应用

  我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目的逐步加深学生对“成正比例的量”的理解。

1、基础练习

  目的: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正比例量的的理解。

2、深化练习:

  目的:这里将两种量的和、差、积、商四种情况情况都展现出来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时,这两种量才是成正比例的量。

3、提高练习:

  目的:让学生对成正比例的量的理解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4、拓展练习:

  目的: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反思评价,完善认知

  我以提问的方式引领学生总结本次课堂

1、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  、你认为在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时,应该注意什么?同桌互相说说。指名汇报。

板书说明:把知识的生长点放在附板书上,新知识点放在主板书上。新知识点分次板书,独自成行,条理清晰,一目了然,有利于新知的掌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