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不应付——教师随笔
周五,我只有一节课,且这一节课上复习课。这复习课可是不能应付,既要有新意——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又要注重查漏补缺,还要注意课堂的节奏,使学生既动口,又动脑,还要动手。为此,我在复习时,这样做:
首先,复习《坐井观天》。让学生读了课文《坐井观天》后,提问: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为什么?学生交流后,让其说说课题的意思,并书空课题。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部分学生粗心,“观”总爱错写为“又+贝”。接着,把课后的词语,读一读后,各抄写两遍。
其次,复习《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并画出葫芦长势喜人的句子。交流读画出的句子(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并抄写一遍,进行积累。为什么这样做呢?一是积累优美的句子,二是“细长的、长满了、几朵、雪白的”等词语使句子写得更具体。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时,提问学生:“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自己给自己说话)“这个人”说了几句话?(两句话)那么,这两句话的句末用了什么标点符号?(感叹号),读出相应的语气来。为什么这样做呢?一是低年级学生要会数句子,即有句子的感念;二是在课文朗读中,学习语感;三是为加标点做准备。
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后提问:“你别光盯着小葫芦了”中的“光”可以换成哪些词语,意思不变?(总、老、只、一直)“奇怪”的近义词又是什么呢?(惊奇、惊讶)给学生讲明,此时“好奇”是不合适的。为什么这样做呢?一是让学生读书时学会思考,二是为了积累近义词,三是学习用词的准确性,为写话做铺垫。再次追问:种葫芦的人又说了几句话呢?(三句)各是什么标点符号?(??。)讲解:看起来“那个人”真的感到很“奇怪”啊!抄写一遍,“那个人”第三、第四自然段说的话,主要是学习标点符号的运用。
再次,口头巩固练习——句式不同,但句意不变。
例如: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班上练习:窗台上的水还用擦?窗台上的水不用擦。
同桌练习:花坛里的叶子还用捡?花坛里的叶子不用捡。
同桌练习:黑板上的字还用抄?黑板上的字不用抄。
例如: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班上练习:有几个虫眼怕什么!有几个虫眼不可怕。
同桌练习:有几根白头发怕什么!有几根白头发不可怕。
小组练习:有几朵乌云怕什么!有几朵乌云不可怕。
最后,把口头练习的句式,挑选自己喜欢的各写一组。
这复习课,要想真正地起到复习巩固和查漏补缺的作用,是千万不能应付的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