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们讲小时候那些事(四)
中午下班,带着儿子,路上买点肉,买点面条,匆匆赶往家做饭。岂料到,家里没电!
儿子问:“妈妈,没电,咋做饭?”
“没关系,用液化气。”我胸有成竹地答道。
谁知,液化气打了几下都没打着。
一旁的儿子又问:“咋回事?”
“估计没气了。”
“怎么这么倒霉!那我们怎么吃饭?”
没过一分钟,儿子笑嘻嘻地说:“妈妈,不如我们去门口饭店吃点吧?”
“你忘了,门口的线路和咱家是一条线路,咱家没电,饭店能有电?”
“就是,我忘了,刚才十字路口的红绿灯都没电。那怎么办呢?”
“不行咱们就吃馒头配西瓜吧。”
“哦。”满脸失望的儿子低低地说。
就在我准备切西瓜时,儿子说:“妈妈,邻居刘奶奶家不是有煤球炉吗?咱们去借用借用?”
对!我怎么就没想起借火做饭?儿子看我点头,一溜烟就向刘奶奶家跑去了。
正好,刘奶奶刚做过饭,我们便把煤球炉抬到了家。找出煤火上用的锅,清洗清洗,接些水,搁火上了。这时,儿子去一边玩了。
约有十来分钟,儿子走到了煤球炉前,歪着头,围着火看。
“怎么了?”我好奇地问。
“这火怎么这么慢?如果是电磁炉,水早就滚了吧。”
“别急,要不我找个东西扇扇。”
“还能扇?一扇水就滚了?”
“能扇,但是水不能立刻滚,要等火焰慢慢大了,火旺了,锅里的水达到一定温度了,水才能开。”
我找了个小扇子,照着火口,轻轻地扇了起来。儿子见我一扇,真扇出来了火焰,便嚷嚷着他也试试。
他不扇不打紧,一扇,煤球炉的周围立刻刮起了“狂风”,灰尘不仅钻进了他的嘴里,还飞进了他的眼里。
“这家伙,还怪能侍候的?”他边揉眼边说。
“你以为扇火可简单了,告诉你,要照着火口轻轻地扇,不能太轻,更不能用力过猛。就像你那样,使那么大的劲,火焰没扇出来,倒是把灰土,煤渣都扇出来了。不管做什么事,都有它的绝窍。”
“哦!妈妈,我知道这家伙为什么被淘汰了?”
“为啥?”
“太慢,太脏了。”
“这你还嫌慢,脏啊,那不用煤球炉前,用煤来做饭,你就嫌更慢更脏了。”
“还有更慢更脏的火?”
“昂,就是你外婆家院子的那个废旧的煤火台。中间有个洞,以前没煤球时,和些煤,把和的煤添到洞里,留个眼。当做饭的时候,把留的那个火眼搓大些,等着火苗慢慢上来。”
“妈妈,还得和煤啊,你会和吗?”
“怎么不会。就是把煤、土和水三样倒进一个煤坑里,然后拿把铲子,把煤粘土水和到一起,和均匀。”
“妈妈,您说是不就是我们的和泥巴吧?”
“要是像和泥巴那么简单就好了,煤、粘土和水这三样是有比例的。水多了,煤稀,火容易灭;土多了,火不旺;煤多了,火倒是旺,但费煤。你说,它简单吗?”
“这么复杂啊!”
“复杂是复杂些,但煤火却给我带了一些乐趣。”
“什么乐趣?”
“那时,人们生活不富裕,缺电,更没有什么电视等家用电器,还有啊,大人小孩穿的衣服比较单薄,就连房子也漏风,所以,一到冬天,家里的煤火成了冬天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每当冬季来临,您姥姥准会把煤火台擦得贼亮贼亮的,然后弄得旧床单什么的,铺到上面,我们姐弟三个就坐到那上面,一边暖和,一边听您姥姥讲故事或看她干别的活,那情景非常温馨。”
“那时,您们就这样取暖啊?”
“是啊!就这样取暖。不像现在,生活环境好了,有电热毯,有空调,有电炉,到了冬天想怎么取暖就怎么取暖,一点冷也不用受。”
“看来,我们的生活真是幸福!我一定珍惜这幸福的生活,好好学习!”
“嗯,好好学习。”
我一边说,一边还在继续想着:熊熊燃烧的煤火,腾腾窜出的火苗,大人小孩都围在火旁,有说有笑,好不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