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作文分类 > 优秀作文精选 >

发表文章展示:精巧的构思才能出奇制胜作文

2016-11-28 
此两篇文章发表在2016年第3期《学生之友 最作文》杂志上作文因“精巧的构思”而“出奇制胜”——浅谈作文精巧的构
 

此两篇文章发表在2016年第3期《学生之友 最作文》杂志上

作文因“精巧的构思”而“出奇制胜”

——浅谈作文精巧的构思

河南省濮阳市实验中学  李茹

一篇优秀的作文,离不开精巧的构思。构思犹如盖房子的图纸,是作文的关键,直接决定着笔下作文的优与劣。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构思出篇篇精彩的能吸引读者或阅卷老师明眸的文章呢?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下面我想结合例文来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对一篇文章进行构思。

何谓构思?通俗地说,就是作者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提炼文章的主题意蕴并选择最佳表现方式,以指导写作实践的创造性总体思维过程。文章在构思中应注意处理三大要素,即主题思想(定旨立意)、表现形式(结构安排)、谴辞造句。主题思想决定了采用何种表现形式,反过来,表现形式又能够使主题思想表现得更鲜明,而谴辞造句则对主题的表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构思就是合理地处理三者的关系,体现出有别于他人的创造性。

一、立意要“深刻”“新颖”

清代王夫之云:“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一表述形象地表明了“千古文章意为高的观点。”优秀的作文往往以独特的视角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如例文《耕地的名字》立意就很深远新颖,为了表现一个村庄的历史变迁,小作者借助一块块有名字的耕地,并进行具体生动的描述,让读者在小作者娓娓叙述中感受了村庄的历史变迁以及对村庄面临消失的担忧之情,视角独特,主题深刻。

再如《叶落归根》一文,所表达的主题是“感恩”,但是选取的角度却是常人所未能想到的,小作者借助一片树叶平凡而壮丽的一生为内容体现了“新颖”,以风起黄叶飘开头,风刮黄叶落结束为结构体现了结构安排的“精巧”,而且运用第一人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立意高远,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二、布局要“精心”“巧妙”

布局要“精”要“巧”就是精心设置,巧妙安排,打破常规思维模式,适当变通,制造波澜,力求以新的形式,新的技巧写出新的思想,新的境界。如例文《像向日葵那样生活》没有采用传统的记叙文写作方式,而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并在中间拟了三个小标题——像向日葵脸庞的朱晓晖,像向日葵叶片的陇海大院,像向日葵躯干的张纪清,同时在每个小标题的段落后面运用“有来生……”这样的句子,构成排比段并点题,使文章结构脉络分明,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浑然天成。

文章布局安排精巧的方法,不单单是例文中提到的小标题式,,还有多种方法可以运用,如:一线穿珠法、小中见大法、设置悬念法、片段组合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单用,也可以一篇文章中结合起来使用,关键是要小作者们在作文时细心用心地体会方可用的灵活自如。

三、谴辞要“准确”“生动”

 精彩的文章构思,不单单有深刻的立意,精巧的布局,还需要有准确精练生动的语言来加以配合,以此来刻画形象,烘托意境,表现主旨,方能在同类文章脱颖而出。如《像向日葵那样生活》这篇文章中的第二个片断里对老人的评价: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这句中的“平凡”“朴素”“清贫”与后面的“高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外表平凡又不张扬的老人却拥有常人所没有的那种伟大高尚无私的品格,可谓用词准确,惜墨如金,却又令人不能不产生敬佩之情。同时全篇又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向日葵的脸庞来比喻朱晓晖的孝心、用向日葵的躯干来比喻张纪清的无私,用向日葵的叶片来比喻陇海大院的爱心,非常地生动形象而且引人,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之:在构思文章时,我们一定要做到把严肃的思想内容,以幽默诙谐的笔调,新鲜活泼的文风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彰显我们在构思上的巧妙之处。

下附例文:

 叶落归根

江西省赣州市第七中学  王峥

一阵风吹来,本在枝条上摇摇欲坠的树叶,立刻被无情地吹落,散落在空中,犹如一只只舞动的蝴蝶……

“我的生命就要这样结束了吗?”一片金黄的落叶在空中喃喃自语道。旁边的一只“枯叶蝶”听了,苦笑一阵:“哈,不,咱们会化作肥料,养育树根,永远陪着大地。”正说着,又来了一股风,将它们的一些兄弟姐妹吹向了远方。那“枯叶蝶”的目光也追随着同胞的身影,望向小溪,投向河流,投向山川,直至它们似断线的风筝般消失在了那遥远的地方。

这时,两个女孩儿说说笑笑,正从远方蹦蹦跳跳地走来。轻盈的脚步踏在落叶的身上,发出“簌簌”的声音。

女孩儿们可不知道,她们在说笑时,此刻脚下的枯叶正躺在地上,静静地回忆起它们的一生。

一开始,也就是春天,它们只是些从枝条上冒出来的些嫩芽,嫩绿嫩绿的。人们经过时,总有人会停下脚步感慨:“要是我也能像这嫩叶一般美、嫩,那该多好啊。”随着时间的推移,嫩绿的叶子也成了城市的一道风景。渐渐的,天气炎热了起来,叶子虽不再嫩绿,但也不过是“成熟”了一些。下雨天,许多人都跑来树下避雨——当然,那是在没有雷电的情况下。那时,很多人都庆幸当初栽了这棵树。然而,却没有一个人想过,要是没有这些树叶,就算栽了这棵树,又有什么用?刮风下雨时,很多叶子都会被风带下来,被雨打下来,无助地在地上吹着冷风,“喝”着凉水,有时候甚至还要忍受被踩踏的痛苦。雨停后,天晴了,便会有环卫工人把被打下来的树叶扫进垃圾堆,还在枝上的树叶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伴被清走,也无能为力。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间就到了秋天,叶子们也褪去了“绿衣裳”,穿上了“黄袍子”。它们有的金黄,有的枯黄,更有的已经老去。都说秋风扫落叶,看来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只要风一刮,还在垂死挣扎的叶子们就被扫了下来。然后,它们便会化作肥料,一生一世都长眠于地下,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树叶们静静地回忆着,女孩儿的脚步声也渐渐远去了。她们刚走,后面又来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

老者一边摇摇头,一边说着一些它们听不太懂的话:“叶虽非人,却也懂得知恩图报;叶非无情,它懂得无私奉献。这么简单的道理,树叶都懂,怎么有些人就是不明白呢?”也许是他无聊所发的牢骚,也许是他历尽一生的感慨,也许只是他一时的触景生情——虽然这些好像都与它们无关,但它们还是静静地聆听着这些“深奥”的话,静静猜测着。

“沙沙沙……”风毫不留情地将枝上的树叶全部吹落。此刻,它们正微笑着,义无反顾地投入大地的怀抱。也许在他人眼里,是那么可怜,是那么的可悲。但它们却知道:自己所做的,却正是老者刚才所说的——知恩图报、无私奉献。(指导教师:钟华奇)

教师评语:

感恩的文章不少,但从这个角度上去写,去说的却不多。习作以风起黄叶飘开头,又以风刮黄叶落结束,中间以第一人称手法讲述了树叶平凡且壮丽的一生。文章角度独特,立意高远,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指导教师:钟华奇

耕地的名字

安徽省五河县临北中学  郭瑶

我家住在村西头,春天里,放眼望去是一大片绿油油的麦田。若到了夏季,麦茬露出来过后,你就会感到大地是那样的奇妙:原来这整块的大地是由一块一块耕地拼起来的,每块耕地借着绿绿的田埂融洽在一起,显得那样的和谐。

听爷爷说,那一块块耕地都有自己的名字,就像村里的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相对于人的名字来说,它们的名字是很特别。有的叫起来稍有韵味,有的叫起来却实在拗口。耕地的名字也不是随便取的,都有它的来历,有的按照耕地的地理位置取的,有的是按照土壤属性取的,但大多数地名是兼而有之。还有一些地名不可小觑,因为那里还留有的历史的痕迹……

在村南边那片地叫作“南湾”。南湾那块地在小河沿上,土壤疏松,肥沃,踩上去软绵绵的,是块沙地。按照土壤的属性,人们爱把沙地称作“湾”,“南湾”由此而来。

村北边的地统称为“北湖”。可北湖并没有湖泊。在北湖中,有一小片地叫作“渔场”。咋一听这个“渔”字,应该会想成是养鱼的吧,可那里都是耕地呀!我百思不得其解。爷爷说:“解放前,一到秋季,淮河涨大水,村北是变成一片湖泊,所以叫北湖。那个渔场,原本是低洼的湿地,人们在那里养过多年的鱼。”这一下,我全明白了。

想不到耕地的名字中还藏有历史的信息。在村西边,有一块耕地,高高地突兀在那里。爷爷说,那是以前黄家人的祖坟地,所以叫做“黄家坟”。我听起来就感到阴森森的。每一次路过那,心里都毛毛躁躁的。在黄家坟的西南边有块地叫做“杨家大地”,那里甚是偏僻,又挨着另一个村落,很少有人朝那里去。爷爷说,那是以前是姓杨人家的耕地。听到这里,我感到了历史的沧桑。

在我家不远处,有块地叫做“路西”,是因为那是在大路以西吧。那是我家的耕地,常年种蔬菜,供给自家人吃。可是今年就种不了了,因为大路要拓宽,地被占去了,还剩下一条窄窄的田埂。按照现在的说法,这些田埂也会在不远的将来消失,因为这些地会被集中起来,成为整块大地,来便于大机械化耕作。这样,每块土地的名字就消失了。

也许再过些年,这些耕地上会竖起公司及住宅群的高楼大厦。那时,耕地的名字会和耕地一同消失,真的让我很担心。

教师评语:

    本文视角独特,从“耕地的名字”去表现一个村庄的历史变迁以及对村庄面临消失的担忧。这样,就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受。同时,文章语言朴实,颇有农家语言的风味。如:“咋一听这个‘渔’字”中的“咋”;“每一次路过那,心里都毛毛躁躁的”中的“毛毛躁躁”,两个农家的口语与本文写农家的生活内容极为协调。

指导教师:夏玉桥

像向日葵那样生活

湖北省谷城县石花镇中心学校  佐欣怡

如果有来生,我只愿如同他们一样做一株向日葵,有一张永远追逐阳光的脸,有默默无闻坚强挺立的身躯,有数不清的阔大的叶片。

                                                               ——题记

像向日葵脸庞的朱晓晖

十三年的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坎坷。命运百般挤兑她,她总咬紧牙关。朱晓晖有着向日葵样一样金黄、阳光、乐观的笑脸。为了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十三年不离不弃,为此,她卖了房,辞了职,失了夫,离了子,在寒冷的北方一角的车库里,与病中的老父亲相守,十三年不离不弃。纵使生活再艰难,她也会选择向日葵一般向着阳光,诗意、努力地生长,看着东升西落的太阳,守望着父亲,这小车库便是爱的故乡。

有来生,我会是一株向日葵的脸,努力追随阳光,不断传递孝心。

像向日葵躯干的张纪清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他如向日葵的躯干一般,默默生长,坚强挺立,传输养料,给予人们自然的馈赠;无私奉献,却不求任何回报。27年间的默默付出,影响了一座城市,房子越来越小,可他对中国的影响却越来越大。

有来生,我就是一株向日葵的躯干,默默生长,无私付出,坚强挺立,做炎黄子孙永远的脊梁。

像向日葵叶片的陇海大院

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像向日葵阔大的叶片,片片青翠欲滴,片片吸污送氧。高新海是陇海大院的受益者,而陇海大院的人们就是一株株清新、阔大的向日葵的叶片。或许他们不是亲人,却有了比亲情更为重要的友情。他们将生活的氧气精心输送给高位截瘫的高新海,不分昼夜的床前守候,嘘寒问暖,39年从未间断,完成一场爱的接力。

有来生,我只愿是一株向日葵阔大的叶片,吸收尘埃,传送氧气,对抗不幸,支持坚强,温暖一片天地。

如果有来生,我只愿像向日葵那样生活:向阳、坚强、无私,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态,没有弯曲的臂膀,阳光、挺拔、葱茏地活着。

教师评语:

1.层次清晰。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中间拟了三个小标题——像向日葵脸庞的朱晓晖,像向日葵叶片的陇海大院,像向日葵躯干的张纪清,使文章结构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构思巧妙。文章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把朱晓晖、张纪清、陇海大院比喻成向日葵的脸庞、躯干和叶片,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朱晓晖、张纪清、陇海大院的孝心、无私、爱心;顺着这三个比喻,文章的结构顺序安排合理,由上到下,由点到面,由个体到群体,结构严谨,浑然天成,让人过目难忘,耳目一新。

指导教师:司念平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