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阅读场馆这本书——参观良渚文化博物馆,本文作者为邱乐侠,是一篇小学生作文,全文共计1200字,作文仅供学习交流,严禁抄袭。
阅读场馆这本书——参观良渚文化博物馆
良渚文化博物馆是汇聚了良渚所有文化的地方,是人类文化的宝地。
这里的外墙间隔柱上都贴有良渚文化变形的神徽纹面砖,主楼前水景的吐水摹刻十三只良渚出土的三叉形器;大门两个门墩正面和背面的上部造型取自良渚文化冠形器;大门前东侧的立柱仿制良渚文化的玉琮……一点线条,一点纹样,一点装饰,处处渲染出当代人重读良渚玉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犹如嗅到一缕清香,或者听到从什么地方飘来一串熟悉的音符,良渚时代的社会风尚、人的情感和行为方式与当代精神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关联。
良渚文化是距今5300年到4200年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流域一支重要的文化。那时候,人们“凿井而饮”、“构木而居”,过着稻作农业为主,采集、狩猎和饲养为辅的定居生活。良渚文化的手工业很发达,尤其是治玉,在中国崇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在众多的出土的玉器中,“琮”最为著名。琮,最基本的特征是内圆外方。具体到每件琮,又各有大小、高低、纹样、雕工不同。关于琮的功用,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内圆外方,这是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的体现,有人因此认定琮是良渚先民祭祀天地的通天法器,与璧配套使用,沟通天与人之间意识与心灵,表达对上天和自然的尊重与敬畏。联想到瑶山祭坛三重遗迹边壁整齐,转角方正,布局规整,又建在自然山体顶部,有高上加高,通向上天的意思,应该不是偶然巧合。
良渚文化遗址还出土了不少良渚人用来打扮装饰自己的玉饰品,以玉镯、玉串饰最为典型。良渚玉镯一般将圆筒横截成整体如环者,也有分体缀合的,还有数十节玉管横向链状,一般光素无纹。但,瑶山墓地曾出土过几件别致的玉镯,一件外缘琢成斜向凸棱纹的玉镯,还有一件,对称琢出四个动物头像,每个头像上有一对圆凸的大眼睛,眼睛外再饰圆形眼圈,眼睛上方以阴线刻出短角,短角后雕两耳,最令人难忘的是动物的嘴巴,宽平的上唇半掩着一列平齐的门牙。很少有人不被这种变化丰富的、没有穷尽的个性和热烈奔放的、夸张的、解体的抒情所感染。
良渚文化在其鼎盛期大约距今4200—4000年左右从太湖地区消失。以后几百年里,人迹罕至,直到商代,一群文化传统完全不同的人来到这里创造了马桥文化。但这又何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良渚古玉,抑或对安稳、细腻人生的悉心体会和回味委实太抽象、太沉重了,而良渚古玉能给我们一种被抚慰的感觉,看到它,心思会变得很静,云淡风轻似的。
六(1)班
邱乐侠
读书人作文频道期待您的投稿,http://www.reader8.com/zuowen/ 更多阅读相关的作文请访问并收藏我们的专题页面:http://www.reader8.com/zuowen/yued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