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希望创造文明——读《流浪的星星》有感,本文作者为张婧雯,是一篇高中作文,全文共计1700字,作文仅供学习交流,严禁抄袭。
希望创造文明——读《流浪的星星》有感
最初拿起《流浪的星星》来读,是因为它有个诗一般的名字。
读完后才知道,名字是对书最好的诠释。《流浪的星星》以住在法国的犹太人在二战结束后翻山越岭来到梦想中的精神家园——以色列为背景,讲述了犹太女孩艾斯苔尔在迁徙过程中感受到的战争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在法国时,艾斯苔尔生活得很安定,她可以去听费恩先生弹李斯特、贝多芬,也可以在草地上漫步,和朋友在河里游泳。然而,一直称她为“星星”的爸爸一去不回,艾斯苔尔和周围的犹太人,几乎是被推搡着踏上去往耶路撒冷的旅途。他们翻山越岭、乘坐上下颠簸的船只被拦截,几经流浪后终于来到心目中的圣地以色列。在前往耶路撒冷的时候,艾斯苔尔遇到了本书的另一个主人公——前往难民营的阿拉伯女孩——萘玛,只是简单的眼神交流、之后留下自己的名字,她们的人生交汇于此,之后又要走向不同的未来。萘玛在难民营中度过了一段艰难时光。之后由于战争,艾斯苔尔和人们也被迫转入难民营,甚至,艾斯苔尔丈夫在前线丧生。
巴以冲突,是20世纪、21世纪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问题之一。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的争端,远不是争夺利益、土地那么简单。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一项决议,在巴勒斯坦57%的土地上建立一个新的犹太国家,给在世界上流浪了几千年、又在二战中遭到大屠杀的犹太人一个安身之所。然而,阿拉伯国家却不能容忍这样一个新国家的出现,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战争直到今天还没有结束。战争的目的不仅是获得更多土地、资源,还有直接关系到宗教圣地——耶路撒冷的归属。英国前首相、中东特使布莱尔在接受采访时这样描述他在耶路撒冷的办公室:“从一个窗口看出去,可以看到穿着传统犹太服装的人;从另一个窗口看出去,可以看到妇女围着黑色的头巾(阿拉伯传统服饰)。”
然而,与人们想想中的战火纷飞不同,作者勒克莱齐奥在本书中鲜有描写战争和炮火的痕迹,倒是对环境、天气的描写极其优美迷人,几乎令我陶醉。所以在我看来,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批判战争,而更在意于对人们内心的剖析,在于表现人们对生命的期盼。
在前往耶路撒冷的船上,人们阅读《创世纪》,感受生命之初的点滴。“宗教就是这样。它会打碎你体内的东西,那些阻碍声音流通的东西。”艰险未知的旅途之中,人们在烛光中虔诚地低头细语祷告词,或是相互依偎,祈求平安降临。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信息社会中,世界各地的穆斯林用指南针确定麦加的方位,进行一天5次的礼拜,每年仍有上百万穆斯林去麦加朝圣;基督教徒虔诚地握着十字架、在教堂祷告……有时在街上,也可以看到头戴白帽的穆斯林向西南方向行礼。
面对磨难,艾斯苔尔、萘玛和周围的人都没有选择放弃,他们目睹亲人的一去不返,也目睹了新生命的诞生,更能理解生命的可贵含义。新的生命、新的希望,总是会给人们坚持下去的动力,鼓舞他们在土地上重建自己的家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耶路撒冷——“就是这个名字,在从那冬天的海面飞驶而来的船上,是它在闪耀,当她登上令她晕眩的甲板之时。”当艾斯苔尔来到新家园以后,她在城市间飞奔,尽情呼吸,这种欢愉的心情也感染到了我,让我的思绪不由地飞到了以色列的国土,飞到海法城之上卵石丛生的山脉间……
战争是人类文明进程带来的负面结果,它十恶不赦,却又无法避免。然而,生命才是文明的本质、文明传承的方式,没有生命,那里还有文明呢?危机不会瓦解一个民族,相反,“团结则存,分裂则亡”,拥有灿烂文化的民族不会消亡,人们会愈发团结地对抗危机,使古老的文明获得新生。
毕竟,上天没有亏待犹太人,科学家爱因斯坦,音乐家巴伦博伊姆、普列文,在金融界叱咤风云的巴菲特、索罗斯、格林斯潘,等等都是具有犹太血统的名流。犹太人的智慧造就了他们的不朽传奇。
有时我觉得,命运不该这样残忍,让有的人生来富贵,却让有的人生来与贫困苦难相伴,读完《流浪的星星》,终于有些释然了。不管周围的环境如何,人的信仰是不会改变的。苦难也好,幸福也好,最终我们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生活。小到一个人,大到一整个民族,只要有希望、有信念,哪怕要经历痛苦的战斗、漫长的等待,创造生活最美好的可能便永远不会消失。
希望创造文明——读《流浪的星星》有感 张婧雯 1800字
读书人作文频道期待您的投稿,http://www.reader8.com/zuowen/ 更多星星相关的作文请访问并收藏我们的专题页面:http://www.reader8.com/zuowen/xingxing/